close
標  題:Re:對上師起邪見時您如何自處呢
發 表 人:ca-ca(bow-ca-ca)
發表時間:2003/02/26 16:09:33






先跟自己的想法好好誠實溝通,自己為什麼會起這些念頭?
然後將所學的提供比對,如果不懂,
就不斷向上師傳承佛菩薩祈求加持,
懺悔自己無明煩惱業障,普賢十願盡量唸誦
......
常常因此會有很多意外收獲,法喜充滿!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普願盡法界
沉溺諸有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末學合十



※ 引述 之銘言:
>對上師起邪見時您如何自處呢
>
>上星期末學問了某些師兄說
>當您們對上師起邪見時如何自處
>以下是師兄們的回答
>一自己去找理由圓融
>二想成與我不相干
>三再怎麼爛也勝我千倍
>四上師就是佛就是我我怎麼會有錯呢
>五會看見上師的缺點表示自已內心就有此問題
>以上是師兄們的回答
>不知各位又是如何呢
>希望各位師兄不吝提出您們的方法
>與眾共勉
>
>末學abuy合十
>
標  題:Re:隨師行記(九)何謂無念---誰去跳樓
發 表 人:ca-ca(bow-ca-ca)
發表時間:2003/02/26 15:17:21






莫非是.....

具足功德上師解脫相
雖亦剎那亦不生邪見
恭敬勝解所作見皆善
祈願上師加持心相契

...........
※ 引述 之銘言:
>
>
>隨師行記(九)何謂無念---誰去跳樓
>
>某日
>
>上師問阿寶師兄:
>
>何謂無念?
>
>阿寶師兄胸有成竹的說:
>
>做一切的事而沒有我做事的念頭就好像度一切的眾生而無一個眾生可度。
>
>上師無耐的說:
>
>教了那麼久如果算是做生意賠了那麼多早就去跳樓了。所以到底是你去跳樓還是
>
>我去跳樓或者我們因緣到此為止我幫你另找上師。
>
>阿寶想了一會兒又說:無念即是平等
>
>上師失望的說:
>
>無念還有個平等嗎?
>
>阿寶又想說:
>
>上師接著說:你最好不要說了免得我心情又不好。
>
>
>徒秋寶記
>

標  題:對上師起邪見時您如何自處呢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3/02/26 12:54:13







對上師起邪見時您如何自處呢

上星期末學問了某些師兄說
當您們對上師起邪見時如何自處
以下是師兄們的回答
一自己去找理由圓融
二想成與我不相干
三再怎麼爛也勝我千倍
四上師就是佛就是我我怎麼會有錯呢
五會看見上師的缺點表示自已內心就有此問題
以上是師兄們的回答
不知各位又是如何呢
希望各位師兄不吝提出您們的方法
與眾共勉

末學abuy合十


標  題:Re:予阿寶師兄
發 表 人:abyss(abyssbuda)
發表時間:2003/02/25 15:57:00







>※ 引述<無畏金剛(hero52099)>之銘言:
>>※ 引述 之銘言:
>>縱使你背了多少上師之語錄
>>如此【記言記句】
>>又如何能識自本心呢
>
>嗯..
>雖然我不是阿寶師兄啦,
>不過我也上來插嘴一下,
>仁波切的法教雖然無法親證,
>但那些都是仁波切給弟子們的東西之一,
>雖然已有書籍記錄,
>但是銘記心中卻又有不同的感受,亦是加持。
>當我在記在背時,我就憶起上師的恩德啊。
古德云【頻呼小玉原無事,只欲檀郎識得聲】
會嗎!
師兄時時憶念上師除師念外無他,如此當下一心無造作覺念養護善男子
在下欽慕之

>
>>但弟子若未能於上師生淨信
>>貴站中曾刊有大圓滿視上師五要
>>後學自覺若能記言記句再能依此五要當為首善
>>師兄認為呢
>
>仁波切的弟子們這五要都不是用記的,而是用做的。
>所以你講的咱們阿寶師兄都做到了。
是嗎?
師兄所言不能算數
阿寶師兄若敢如是說
真是羞煞天下人等
至於視師五要在下是一丁點都作不來的
也沒有夢過只是有時想起提醒提醒自己而已罷了
阿吙!你們有好的上師真是幸福

後學老呆呆合十

>

標  題:Re:予阿寶師兄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3/02/25 13:21:18






>※ 引述 之銘言:
>阿寶師兄

今早王子麵師兄來電說有人對末學記言記句很有意見
要末學中午上來看看。
首先很感謝師兄之忠言
再者末學亦有所欲暢
其實記言記句也不是什麼求玄求妙
其目的有四
一者對上師之文章非常有興趣如深海牟尼故記之
二者只是希望將其朗誦熟稔於心中久久自於境緣上一觸即發
三者謹遵師教如上師於予堪布噶拉一文(不外傳)
中言【上師口訣勿忘心慝隨處無則浪行度日】
及於米胖仁波切自心法身上師指點中言(不外傳)
【三師傳承口授究竟】
【金剛心要已送密報】
【遙遠覓心苦修撤退】
及秋瘋夜語中言
【禪定遺留紙上】
【修行遺留經上】
【口訣留師嘴上】
【因果絕對大亂】
…..等等
四者德恩難酬無已復加對於自已上師的文章不加背誦
他日起修時總不可能時時拿著書本修行吧
以上雖說如此終究是怕
【昔年細思聽聞今年是忘光
昨日細細教導今日也難憶
稍微心裡明瞭內心中未應
多閱經文辛苦不需此欺騙】
也怕
【口訣都是賣弄
學習都是研究
修行都是參考
成就變成眾生】(以上錄自秋瘋夜語)

至於對上師之信心如實而言末學是談不上的只能說對師父有興趣啦
最後也願與師兄共勉

師兄即自謙呆呆那末學則狂稱等死不後悔

末學等死不後悔合十






>
>從貴站中得知師兄近日背誦秋竹仁波切之文章
>後學自嘆弗如
>但後學亦心有所感不吐不快
>我們學佛人一切不執著心空無住
>心量不求廣闊而自廣闊
>不求開悟見性而自開悟見性
>反之若是事事擺在心裡放不開
>上測師意
>下計師兄
>縱使你背了多少上師之語錄
>如此【記言記句】
>【求玄求妙】
>又如何能識自本心呢
>心量狹窄者非法器
>遇事喜順厭惡者又如何能勘當大任呢
>耳聞秋竹仁波切示徒甚嚴
>但弟子若未能於上師生淨信
>直饒【秋棒如雨點】
>【竹喝似奔雷】
>如是棒喝交馳亦是無用
>貴站中曾刊有大圓滿視上師五要
>後學自覺若能記言記句再能依此五要當為首善
>師兄認為呢
>後學無指責教示之意但與兄共勉之
>
>後學小呆呆合十
>
>

標  題:予阿寶師兄
發 表 人:abyss(abyssbuda)
發表時間:2003/02/25 08:23:37






阿寶師兄

從貴站中得知師兄近日背誦秋竹仁波切之文章
後學自嘆弗如
但後學亦心有所感不吐不快
我們學佛人一切不執著心空無住
心量不求廣闊而自廣闊
不求開悟見性而自開悟見性
反之若是事事擺在心裡放不開
上測師意
下計師兄
縱使你背了多少上師之語錄
如此【記言記句】
【求玄求妙】
又如何能識自本心呢
心量狹窄者非法器
遇事喜順厭惡者又如何能勘當大任呢
耳聞秋竹仁波切示徒甚嚴
但弟子若未能於上師生淨信
直饒【秋棒如雨點】
【竹喝似奔雷】
如是棒喝交馳亦是無用
貴站中曾刊有大圓滿視上師五要
後學自覺若能記言記句再能依此五要當為首善
師兄認為呢
後學無指責教示之意但與兄共勉之

後學小呆呆合十



標  題:一個小小的感觸
發 表 人:abyss(abyssbuda)
發表時間:2003/02/24 19:30:49







學佛的心量要大才能於事無住安然入道
假如心量狹窄就常與事物粘纏不清
放不下空不掉與道就不相應了
【為人的心量如何對修道的成敗大有講究】
若是心量狹窄處處計較事事擺在心上放不下
又如何能了道成佛呢
近日常見某些行者小則因一二句不投機而與師兄弟結怨
而罔顧大家金剛師兄弟一場
大則以已之所知煩惱二障去度量師德師行
殊不知輪迴之眾生如何斷人是非曲直呢
拉祝仁波切嘗云
【有道理罵你是世間法
沒有道理罵你是出世間法】
其實是不是法器罵幾句就知曉了
有理由說你幾句就已起煩惱心
更何況無理地磨練你幾句那怎了得呢
而世間無常死法不定又有那些是講理的呢
哎!若對上師未能具恭敬心清淨心隨順心
直繞你對傳承如何熟稔
對各本尊如何如數家珍
對九乘法義如掌中果
直是三世本尊之冤親債主
十方諸佛之可憐憫者
地獄主之寇仇
當今時至末法根器可見一般
老修者動則倚老賣老絲毫不能說其二句
初機者即便說其一句就想換上師當國際學生
末法如此
無怪乎修者多証者少
當願諸位同修者越修越謙虛
於上師的信心越增長
於一切順逆視為磨鍊
近日嘗聞秋竹仁波切之弟子言秋竹仁波切曾唸誦
【具足功德上師解脫相】
【雖一剎那亦不生邪見】
【恭敬勝解所作見皆善】
【祈願上師加持心相契】
四十萬遍,末學心嚮往之
故於上師不生恭敬即使你知多視廣
套句秋瘋網站所言
若無法將普賢王如來的密意遷引至內心
那直是馬你個比傳承。

後學小呆呆合十

標  題:「信入行者」 心得分享 (八)此篇終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3/01/23 17:15:48









「信入行者」 心得分享 (八)

一位開悟後的反修行者,內心處於「出淤泥而不染」的狀態,但他的所作所為,看在世俗人眼裡,很難不生起不清淨和嫌惡的情緒。也因此密宗大圓滿修行人,常以流浪托缽僧、山林獨居的隱士、放浪形骸的瑜伽士、或不捨人間福樂的大居士示現,而少數以寺院大德的形像渡化世間。

開悟後進一步證悟而反修的修行方式,以及記載觀修儀軌的法本,在固守一宗、一派教義、儀軌,講求外在戒律形式的「宗教徒」和以佛學為稻粱謀的「佛學大家」眼中,簡直是大逆不道,非鳴鼓而攻之,為文以譭之不可。

因此許許多多不了解密教修行原理,沒有深入密教修行,或甚至只會做學問、出論文,不懂修行為何物的凡人,齊聲大力地毀謗密乘,排拒密教行者。這就是「做學問販賣佛法」、「信宗教求神拜佛」和「依佛教示修行」的最大分別處。

如果你是信入行者,正走在修行路上,勸你多讀經論,建立正確的修行理念。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位真正的好上師,和他肝膽相照,認真修行。

生活中以「如幻」的見地,觀照一切事情。以「如實」的行門,經歷一切事情。誠如我的上師 秋竹仁波切所說:「修行人生活上要認真而不當真。」

這裡有一首短句奉送,作為觀照五蘊的參考。

戲人纏綿弄絲線
抽牽傀儡戲宛然
戲人不知回頭看
戲人猶在戲夢間 (誰是我?)

標  題:「信入行者」 心得分享 (七)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3/01/23 17:03:48







「信入行者」 心得分享 (七)

如果你開始趨入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的境界,著手修除生生世世所累積下來一切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習氣,此時你將進入所謂的「無分別」修行,此時你的見地將進入:

所謂一切法,無非空性心(基)的自顯現---色、受、想、行、識即是空。
空性周遍一切法---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一切法的顯現,不能離開空性心(基)而獨立存在---色、受、想、行、識不異空。
對空性心(基)的體認,也需由一切法的顯現入手---空不異色、受、想、行、識。

因此修行中,空性心(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不執取色、受、想、行、識五蘊;眼、耳、鼻、舌、身、意,十二處、十八界為實有法,沒有「無明」也沒有「無明盡」,沒有「老死」,也沒有「老死盡」等執十二因緣為二元對立的二取法。

連佛智亦不可得,因為,有佛智可得,就有眾生智或眾生非智可捨,各種二元相對的思維方式,都不執取。

當你修「無分別」行時,此時的你不再受到色、受、想、行、識五蘊的操控,反過來,你將操控五蘊。藉由對五蘊的操控,徹底摧毀五蘊生生世世操控你,使你流落輪迴的習慣性「反射路徑」,直到你累世的習氣得到淨化。這種反向操作的修行,密教稱之為「反修」,或「禁行」。

此時行者的行為不合常理,或甚至驚世駭俗,或像白癡,或像瘋子。
大家耳熟能詳的瘋和尚濟公傳奇裡,就充滿這一類遊戲行為的描述。
禪宗二祖慧可傳法給三祖僧燦後,也是「變易儀相,或入諸酒肆,或過於屠門,或習街談,或隨廝役。」完全不像禪門大德。


標  題:「信入行者」 心得分享  (六)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3/01/23 16:51:07







「信入行者」 心得分享  (六)

經過這樣的體驗,你對上師自然地有不可動搖的信心,也因此你將由「觀修般若波羅密」,進入「行深般若波羅密」的階段。

此時你平日需要提念作意的「觀照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轉成不必提念作意的「照見五蘊皆空」。生活中身心的一切感受和反應,都成了空性心的如幻顯現。

「五蘊皆空」所指的空不是一無所有的空,而是「沒有實質永存,像幻境一樣」的意思。不是沒有功能作用的幻像或幻境,五蘊在世間上仍俱足它的功能作用,才稱作「如幻」,而不說「五蘊是幻」。

在「照見五蘊皆空」的境界裡,日常生活所發生的苦樂等覺受,你都能坦然接受,只作世間上應該有的正常反應,事後不再追悔掛念。沒有任何勉強的,面對人生中必然發生的許多煩惱和災難,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如實地經歷」世間的一切苦難災厄,而不是一般人誤解的:從此「不再承受」一切苦厄。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的修行人,可以心無掛礙,只檢討,而不追悔已發生的事。對尚未發生的,除了合理的準備外,絕不作不實的期盼和幻想。因此心中沒有擔心和害怕的情緒,只活在當下,與世間一切虛妄錯誤的想法和行為不相干。

此時心處於不動搖的境界,不論外境如何變化,都能以和平輕鬆,是什麼就是什麼的態度去面對。這時,對佛法產生的信心,叫作「正信」,真正的信心。

修行人有了正信,對境界變化時心不動搖,便開始能夠信任自己,所有思想、行為都合乎佛陀的中道思想,而不再有執著。
不但不執著於顛倒夢想的世俗行為,連出世間的究竟涅槃也不執著。
直接遠離「輪迴、涅槃」的二元取捨。而不是「學問家」所謂的:
先遠離「輪迴」,才能進入「涅槃」,還有輪迴和涅槃的執著。

這裡說「遠離」是見地,不是說修持上「沒有」輪迴、涅槃,這點一定要弄清楚。

標  題:「信入行者」 心得分享 (五)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3/01/23 16:18:12






「信入行者」 心得分享 (五)

當你真正體驗死亡的必然存在,生命的不確定性時,你也會同時看到世間的事物,也沒有一個永恆的存在。萬事萬物總是生起、成長、衰敗、消滅,生生滅滅,永不停息。
所以,「好」不會是永遠的「好」,「壞」也不是永遠的「壞」。

這時候你的「自我」開始解體,自我和他人的界線開始消褪,自我和上師、師兄弟、自己親眷熟友,所作的一切事情,不論世俗上是好是壞,你都能包容,就像是你能包容自己所作的一切好事和壞事一樣。
這時你的親人和朋友會發現,你變得更寬容,脾氣變得更好,人也變得慷慨而開朗。

這是佛教教你由面對死亡而體認無常---無壽者相,
進入溶解自我的界限---無我相,
而開始沒有自他的分別---無人相,
進而眾生平等---無眾生相,
的觀修方式。

修行過程中,師徒長期相處互信,由日常生活間,心、意、識的互動互融,上師證悟的心中,不可言喻的信心和力量融入徒弟逐漸消融自我的心中,而產生無形無相的加持作用---無相灌頂。

無相灌頂是一個無間的過程,只發生在師徒心、意、識持續相融的過程中,直到某一時刻到來,一個大轉變的時刻,一個常常被形容為突發的、神秘的時刻。
其實,認為這時刻是突發性的神秘時刻,是個完全錯誤的猜測,一個外行人的誤解。

當師徒在進行密集的禪修,對某一法門作深入的脩習,或上師在做甚深開示時,徒弟的心門已對上師完全打開,處於不迎不拒的狀態。而心念開始集中、純化至極端清淨凝聚時,上師的一揚眉、一瞬目、一喝、一打、一句問語,或甚至開示中一段無言的留白,使徒弟的心念驟然一鬆,然後事情就發生了!

上師和徒弟的心融合為一,此時徒弟處於完全沒有分別心(無諍)、
身心全然地放鬆無作)、沒有念頭的起伏(無念),完全和平而寧靜的狀態,這就是 師徒相應。


標  題:「信入行者」 心得分享 (四)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3/01/23 15:58:46






   「信入行者」 心得分享 (四)

佛陀教導人們要坦然的面對自己的生死,不要逃避,所以佛教裡會有許多法門,教導人們如何面對死亡。有溫和的教法,也有激進的教法。激進的教法大致有兩類。

一、南傳佛教的「不淨觀」觀修法:讓修行者在禪定中,觀想自己肉體的死亡、腐敗、消融,然後完全消失。一遍又一邊地練習,一直到你好像真的看到自己肉身的這些變化,而不再起逃避和嫌惡的心情。同時對自己的肉身,有了隨時消亡的感受,而你能坦然處之為止。

二、密教則以「施身法」來教導如何面對死亡。讓禪修者觀想:將自己的皮、肉、骨、髓,一塊塊割下、切碎,產生害怕和疼痛的情緒,直到好像真的發生在身上一樣。同時又觀想將切下來的骨肉,分給自己的怨親債主食用。將自己的肉體,當作對你曾經犯的過錯,所作的最大、最深的懺悔,和補償。此時也把你的骨肉,施給其他需要的生靈食用,當作你最徹底、最慷慨的佈施。

這些練習,除了能使你坦然面對死亡外,也在清除你對色身的貪執留戀,同時清除你累世作錯事所留下來的心理壓力,並且激發你沒有保留的「共享」情操。
也因此你能如實的體驗肉身的脆弱性和不能依恃,進而體認身體隨時在衰敗和腐化中。沒有永恆───只有「無常」的道理。
所以,你才會更珍惜現在的生命,把握生命,讓他走向最美好的可能性。



標  題:「信入行者 」 心得分享 ( 三 )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3/01/23 15:42:50







「信入行者 」 心得分享 ( 三 )

善知識教導你的,才是正確的知識和見解。就像對你的生命之樹,
在正確的時間和位置,放下正確份量的肥料和水分,使你的生命之花得以盛開,得結碩果。

也因此在宗教信仰的修行理論和方法上,你對這位善知識開始很理智的信任他。這種理智的概念上的信心,又叫作「相信」唸成「像信」。「相」就是表相的、概念的、非全心全意的意思。

善知識在指引你的過程,始終信任你。除非你作了傷害自己、傷害別人或其他生靈,或違反大自然的法則,或違犯國家法律外,他從不干涉你的行為,不強制你,只讓你自由地探討,獨立判斷是非取捨。
他對你的信任是全然開放的,而你的心也逐漸對他開放,對他的信心逐日增加。

由這種生命裡交融的情感,善知識會一步步引導你,讓你開始面對生命中一個最大的疑問,一個最大的難題───「死亡」。

由於日積月累的教導和相處,你和善知識已經從教導和授教的「師生」關係,轉成你能以性命相託,善知識亦以無限的責任,負責你生命的成長的「師徒」關係。你的生死,就由他全責帶引你去尋找答案。


標  題:「信入行者」 心得分享 (二)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3/01/23 15:28:05







「信入行者」 心得分享 (二) 

每個宗教團體裡,都會有許多「先知」,他們是團體裡的領袖或精神導師,教徒們都以他為諮詢的對象。
但先知中也有真先知,也有假先知。單從表面去看,實在分不出真假,但是有一點不同的地方,只要你多付點注意力,真假立判。

在迷信的信仰下,你的生命過程遲早要和你信仰的宗教發生交集。在生命和信仰的交集中,互相緊密地接觸,摩擦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在你發生矛盾的調適過程中,你拿這些問題去請教你的先知,希望藉由他們的知識、智慧和修行經驗,指引你一個方向和道路,得到問題的答案。

如果你的先知是以權威、命令式的強制性警告語氣,例如:因為你是某個神的子民,不可違背他某個訓示或戒條,你一定要如何如何做,才是真正的教徒。

這種先知,不希望你真的找到你自己的生命之路,他只想控制你,依照他自己的意思,曲扭或修剪你生命力的枝芽、花苞,去符合僵化的教條。
他已失去生命力,失去「熱誠」裡對生命的真誠,只留下「熱」,
會傷人也會傷害自己的「狂熱」。那麼他是假先知, 佛教裡稱為
「惡知識」。

真正的先知,從不勉強你遵從什麼。他只引導你,讓你生命枝芽和花苞得到最佳的舒展,而開花結果。
他會以自己宗教聖哲的教示,他自己修行的體會告訴你:「你現在面對的可能是生命中的某一個問題,你應該站在某個角度來看清問題。你可能可以採用某種方式,去自己尋求答案。」

他要你勇敢地去挑戰、去質疑自己的信仰。畢竟生命過程所產生的問題,只有當事人的覺知和感受,才是真正的主題。任何人都無權,
也無能力代替當事人作決定。

如果先知用建議性、引導性和同理心的態度,面對你的問題。那麼他是一個具有熱力和誠心的先知,一個好先知,佛教裡稱他作「善知識」。

標  題:「信入行者」心得分享 ( 一 )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3/01/23 15:02:44






信入行者心得分享〈一〉
下文是由秋證師兄,將上次的信入行者
做一簡單、白話的解釋,內容由淺入深,極為精闢。
敬請大家耐心、細心觀看。

標題:由信心進入的修行----心經的另一種詮釋

信入行者
由迷信始 一心信入
得善知識而得正知正見
心有所緣而相信 由相信而生信心
於境不著而與上師互信
由互信而得加持而精進而得證量
由得證量得正信
由得正信而不動搖 由不動搖而得自信
得自信而於輪涅無所選擇

也許因為父母是某個宗教的信徒,所以你跟著信仰某個宗教。
也許在親朋好友的帶引下,你參加某個宗教團體的聚會,逐漸地你成了某個宗教的教徒。

也許在人生過程中,受到某些挫折,或有了某種啟發,讓你對生命的終極意義有了 許多疑問,而開始信仰某個宗教。
一開始,你不會想到:為什麼你會信這個宗教?信這個宗教對你的身、心會有什麼影響?將會帶你到哪裡去?
有太多的疑問,但你管不了那麼多,反正跟著大家走就是了。你是迷迷糊糊地走入信仰,那就是所謂的迷信。

不要對「迷信」這個詞太早下結論。迷信是所有信仰的原始狀態,是信仰的原動力,是一種熱誠。信仰的本質就是完全的熱力和誠心,邏輯性的理智絕對不會產生信仰這回事。


標  題:Re:請問阿寶師兄...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3/01/22 13:41:50






>※ 引述<小陳(hero52099)>之銘言:
>>※ 引述 之銘言:
>>>※ 引述<小陳(hero52099)>之銘言:

>>>師父文章裡的「原品」是什麼意思...
有原始之義如龍欽心要斑點法門
有本意自性之義如基道果發願文
或曰本體、本性---等等
秋瘋疲勞叮嚀此文非常重要師兄若有空當可將其背誦默記
特別是自
大圓勝慧祖師龍欽予
斑點儀軌唸誦盡形壽
即身開悟中下母子會
命終三途莫墮修為止
…….
末學近日已把普賢王大力願頌、無記歌、龍欽斑點、心中信心妙蓮,仰觀天空…等背起來了
接下來要背秋瘋疲勞叮嚀及自心法身直點上師(能勝上師著)…
也希望有一天能有此毅力背文殊真實名經。
師兄尚年輕若有空當可一部部背下來,莫要像末學臨老才作怪。
至於師父受訪問撥出日期待末學確定後再向師兄報告
就是這樣了
大家互勉吧
願寧瑪傳承鷹揚顧昐
願白玉傳承悟境虎威
願秋瘋傳承事業龍騰
願秋瘋傳承獅吼法震(仿仰觀天空一文頂果法王著)

末學秋寶合十



>>很抱歉可否煩請師兄告訴末學此原品二字出自何處
>
>在秋瘋疲勞叮嚀裡面
>
>原品離戲本初意覺悟
>^^^^
>
>師兄要準備考試囉...加油喔...
>
>

標  題:薈供之意義之三【完】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3/01/20 13:14:07







薈供之意義之三【完】

金剛道歌、道舞是
印度八十瑜伽大成就者絕妙的修行方法。
由於金剛道舞、
道歌是瑜伽自在、
無執著的修行方法,
它完全不同於世間一般的歌舞。
其殊勝的功德在
《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毗盧遮那三摩地法》中說道:
「由是金剛歌供養,不久當得無礙辯,由以妙舞供養故,當得如來意真身。」
  大成就者曾云:
「如果這輩子你能趕上一次殊勝的薈供,
那下輩子你的吃穿將不會有任何問題。」
當然,薈供的殊勝功德不僅只在於吃穿。
薈供 是具足四種事業──
「息災、增益、懷攝、降伏」的殊勝修法。
而在藏地,所謂殊勝的薈供,
就有成就的上師參加
或者是在吉祥時間(藏曆初十、二十五),
由全體具足清淨戒律的瑜伽行者舉行的薈供。
  藏曆初十這一天,
在藏地各大寺院都會舉行各種法會,
蓮師的弟子們也在這一天舉行薈供
以祈請蓮師的加持,
因為蓮師曾應允在這一天回來探視弟子,
能在 這一天舉行薈供,
自然能獲得大的加持。
而藏曆二十五是空行日,
是十方空行環繞虛空加持眾生的日子。
  薈供亦是密乘行者懺悔的一種殊勝方便。
在薈供當日,
每一位密乘行者都會在薈供的壇城中,
至誠地懺悔自己與戒律相違的過失,
令自己重得清淨。
按密續的教典:
已經破了三昧耶戒的弟子如果要懺悔,
要先舉行薈供,
然後在薈供的壇城中,
當著上師和眾金剛兄弟的面前發露懺悔,
並發願從此永不再造,
求得上師的原諒後,再重受灌頂得戒。
【本篇刊載結束】


標  題:轉貼-薈供之意義二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3/01/19 13:49:44







轉貼-薈供之意義二

第二部分是
行者以虔誠心上供諸佛菩薩,
並以無執著的平等心祈請上師、本尊、空行
、財神、土地以及六道父母、
冤親債主一起入供席,
享用內、外、密的薈供。
由於受用此愉悅的薈供甘露,
瑜伽行者們生起內在的妙樂,
而自然流露出薈供的道歌、道舞。
此時,行者應確信自己就是勇士、勇士母,
所在之處即佛的壇城。這是薈供的第三部分。
  薈值的最後是
把每一樣供品剩下的殘食,
收集起來按一定的儀軌拋到水裡
或者西北方布施給鬼神,
最後瑜伽行者們一起發願、迴向,
使一切不淨之處得以清淨,
全都融入圓滿法界。
  在早期的薈供中必須具備五肉、五甘露,
由於後期眾生無法接受,
大成就者為了避免眾生的邪見,
就用酒肉來代替。
然而要享用這些是為了
破除行者對淨與不淨的執著與分別
(一切原本皆是緣起性的表法),
另一方面則意謂我們堅信佛之無量智慧
能將外界的一切不淨化為清淨的甘露,
亦能將我們的五毒化為五智。
以此為表法,
所以在密乘十四根本戒中說:
「如果將薈供的壇食視為不淨是一種犯戒的行為。」
【待續】

標  題:轉貼-薈供之意義一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3/01/19 13:48:59






轉貼-薈供之意義一

薈供源起於印度,
後由蓮師傳入西藏。
當時在印度,由於每次薈供的費用龐大,
所以只有富人做得起這種法會。
蓮師悲憫,
為了令所有眾生都能迅速積累福慧資糧,
就改變了這一傳統。
薈供又稱薈供輪,
所謂「薈」字有三方面的含義:
一、 男女瑜伽行者集聚在一起修法;
二、 將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祈請至壇城集會;
三、召集山神、土地、鬼神、六道父母有情、冤親債主到壇城集會。陳設供品一起上供諸佛菩薩,下施六道眾生,稱之「供」。
薈供是快速積聚福慧資糧的殊勝修法。
藏傳佛教四大派各有其不同的薈供儀軌,
特別是寧瑪巴巖藏法的儀軌,
無一不具薈供的儀軌,
薈供的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一般薈供的儀軌大到分為以下幾部分:
首先是(一)祈請歷代傳承上師,
以及諸佛菩薩降臨薈值壇城加持;
並按一定的儀軌祈請諸佛菩薩,
以無量的智慧清淨行者之內、外、密,
使之皆化為勝妙的薈供壇食。
外壇食是指陳設的豐富供品,
內壇食是行者自身的四大,
而密的壇食是指行者意的壇食。
【待續】


標  題:Re:不怕妄想多只貴願力強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3/01/19 13:45:49






>※ 引述 之銘言:
>>※ 引述 之銘言:
>>
>其實我很想做寧瑪巴及利美的信徒
>但目前我應該以第十七世噶瑪巴烏金赤列多傑為根本上師
>因為我其實有從泰錫度及其他兩三位仁波切等受過灌頂的
>
註 :師兄很抱歉因文章好像無法僅刪其中之一部分故末學將其全刪並重新登錄師兄欲留之原文
>>
>今次就故意不加標點吧
>
>
標  題:心得分享:信入行者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3/01/09 22:22:33







下文為秋證師兄所提供的學佛心得,
經 師父認可後,公諸網站,
僅與各位師兄弟分享。
感謝秋證師兄,更歡迎師兄弟們
提供個人寶貴的學佛心得。







信入行者
由迷信始 一心信入 得善知識而得正知正見
由得正知正見 心有所緣而相.信
由相.信而生信心 於境不著而與師互信
由與上師互信而得加持 得加持而精進 而得證量
由得證量而得正信
由得正信而不動搖
由不動搖而得自信
得自信而於輪涅無所選擇

註:文中之”相”均唸第四聲


秋證 2002 08 22


標  題:Re:憶阿多老師尊師-秋瘋說(感觸)
發 表 人:glowworm_fly(glowworm_fly)
發表時間:2003/01/02 23:47:18







也許竄改了師父的文章,
不過這只是心中的一點點感觸...
希望師父原諒...
-------------------------------

自心裡,最愛情,就上師。
如回憶,我心淚,
串流下,誰擋住?
三寶佛,俱足依,佛能知。
弟子我,外地裡,日子過,
不同鄉,來往友,當前是,
末有想,當前我,這個嗎?
怎麼想,不能通,作夢和,
現前是,我心疑?
自相識,照顧我,老師尊,
您來去,只為法,
留下來,為何受?
有哭是,真的嗎?真的嗎?
快樂時,惦記您,與樂享...
痛苦時,強忍淚,不忍訴...
世界裡,極福是,孤兒我,幸遇您...
白亮月,見已時,憶念您,已流淚。
各種星,見到時,憶念您,已流淚。
父母子,牽著走,見到時,憶念您,已流淚。
如我般,流淚時,找誰擦,誰能慰?
天下裡,幸有您,孤獨裡,靠信心,與您共...


標  題:鄰居向師父請教佛法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3/01/02 22:23:20






某日,一位鄰居向師父請教佛法。

師問:為何學佛?
鄰答:追求快樂。
師 :快樂也是一種煩惱。
鄰 :痛苦才是一種煩惱。
師 :有快樂,就有痛苦。
鄰 :菩薩很快樂呀!
師 :菩薩忙得很,哪會快樂?
鄰 :那怎麼辦?
師 :沒有快樂,也沒有痛苦。
鄰 :那不是很枯燥嗎?
師 :不會!
( 鄰居疑惑地看著師父)
師 :快樂心就散了,所以心經講"無掛礙故無有恐懼遠離顛倒夢想"
鄰 :佛教不是講離苦得樂嗎?
師 :沒這樣講,你也不會想進來學佛。
鄰 :怎樣才能不散?
師 :唸佛,有事沒事就唸,不求什麼,不想什麼。
鄰 :我這麼老了。
師 :不怕起歨遲,只貴功夫專。
鄰 :唸123可不可以?
師 :可以呀, 1 是過去佛, 2 是現在佛, 3 是未來佛。
鄰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