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5)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0/29 00:54:09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5)

一般闡明修行境界,一定先把實際修證中,最高層次,最秘密,最不可思議的境界,以某種論理的方式說明,稱之為最高見地。
以最高見地,由深而淺,由高而低,由簡而繁,依次建立各種修行層次的見地和儀式軌則。而修行人則因個人天份及性向,反過來;由繁而簡,由低而高,由淺而深,依次修行,直至如來果地。
心經不是用來驅邪祈福的;心經是實修的的口訣。當中所立的見地,依次應該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但修行上的次地則反其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他四蘊:受、想、行、識、的層次也是如此排列。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4)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0/29 00:53:07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4)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的簡稱;「覺悟的眾生」之意。以心經修持的人,觀自在菩薩等同:「以本來就有的解脫智慧,觀照未曾遺失的空性心,已覺悟的眾生」。不是宇宙的某個時空裏,存在一位叫觀自在的菩薩,以散坐姿態,供人畫成圖像,雕成人偶,放在佛堂,燒香嗑頭,禳禍祈福的神明。如果這樣修行,就是佛陀在金剛經裏所斥責的心外求法,以色見佛,以音聲求佛;是人行邪道,不能體證本自具足的空性心和佛性,而永落輪迴和痛苦。
要怎麼做才能把自己轉化成觀自在菩薩?佛陀藉由對舍利子的教導告訴我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把空性心顯現的功能一一「空性」,空性心自體顯現的相狀一一「空相」,以及空性心空性透過五蘊:色、受、想、行、識、所顯現的相狀一一「五蘊明相」。本體、功能、相狀、三者互相楔入的修行原則,由淺而深,以簡單的五個詞句,完全道盡。
修行心經所示的「如來禪」,一定要先明白空性心、空性、空相、五蘊明相,在各層次修行中,如何互相楔入。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3)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0/29 00:52:06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3)

修行人若有照見的功夫,照見中「修無所修」;生活中思想、行為自然合乎世俗和出世的法則,不必費心反省檢討。「行無所行」;生活中處世、為人只是為所當為,沒有刻意的做作。心境不受人生必然會發生的生、老、病、死、危厄和災難所造成的痛苦和煩惱所逼迫和糾纏,不會分心去擔憂牽掛。事情發生時,勇敢面對;事情發生後,澹然處之。這就是所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道行。修行人的觀照功夫只有不停深入,行深而能照見並不是功夫的止境。
觀自在菩薩一詞中的「自在」,所指為何?自在是名詞,「本然存在,無始以來未曾遺失」的意思。那是什麼?那是學佛人念念不忘,不斷外求卻在此處;「明心見性」裏的「空性心」和「佛性」。
觀照的功夫中,「心」是指能觀能修的「本體」,而「性」則是心能觀能修的「功能」。「心性」就是心的本體和運作的意思。




標  題:上師秋竹仁波切返高市訊息
發 表 人:王子麵(rich9452001)
發表時間:2004/10/26 15:24:49







各位師兄大德大家好:

上師秋竹仁波切預計今天晚上8點左右,返回高雄中心.

以上由秋寶師兄告知,末學轉達.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0/26 00:45:31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
2* 禪定修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讓漂浮不定的心念安止下來的「止修」。一種是讓已安止的心念,持續保有警覺性的「觀修」。所以觀修要有止修作基礎,才能持有警覺力,而止修也要有觀修的警覺力來保持安定不動,止修和觀修是相輔相成的。這樣修行叫作「止修和觀修雙向運作」,簡稱「止觀雙運」。
止觀雙運功夫達到一定程度,日常的動態生活中,仍能保持警覺,心境不為外境牽動而漂浮不定;這種活動中「不動的警覺性」就叫作「觀照」。日常生活中我們進行觀照,常因功夫不足而失去警覺性,一定要起心動念,再次提醒自己,才能保持警醒。這個動念提醒的動作叫作「起觀」或「作觀」。
所以修行人在活動中,一定要不斷對自己的心念起觀;觀照念頭起落,情欲升沈,而心境能不為所動。如此觀照,功夫日漸純熟深入,我們稱之為「行深」。
觀照功夫行深,自然啟發我們本有的解脫智慧(又稱般若智慧),修行就是以般若智覺照我們「本然解脫的空性心」(或稱為如來、真如、本初、基、根、等名詞)。能深入觀照功夫,不用再動念起觀,無時無刻不在觀照中,這功夫稱「照見」。



標  題: 代貼 :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 1)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0/26 00:35:23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1*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心經是般若經典的菁華。大乘學佛人,很少不以心經作為修行的總體心要;透過心經來啟發自己「本來就有的解脫智慧」(又稱般若智、自然智、或無師智)。所以心經成了每天必須持頌的心咒,同時也要依心經所記載的口訣,次第進行止觀禪修。
這篇經文教導我們如何由一個凡夫,一步步藉由止觀禪修,啟發我們「未曾遺失的本有解脫智慧」,達到如來佛的解脫境界。這種按部就班的止觀禪修方式就稱為「如來次第禪」。換句話說:學佛人想要明心見性,必須依心經揭示的如來禪,依次修行,終達如來果地。
心經的宗旨是佛陀藉由觀自在菩薩的內證經驗,向舍利子披示如來禪的見地和果德。
經中「觀自在菩薩」,不是特定時空裏,有一位菩薩叫作「觀自在」,也不是特別指稱「觀自在菩薩」就是大家熟悉的「觀世音菩薩」。當然,在歷史宗教文獻上,觀自在菩薩等同觀世音菩薩,是有相當的考據的。不過,一旦進入修行的功夫層次,修行人必須把自己當作觀自在菩薩,也就是觀自己為「觀自在菩薩本尊」。
觀自在菩薩的「觀」是動詞,「觀照」的意思。至於為什麼用觀照的「觀」,而不用「照」字,稱為「照自在菩薩」?以下文章,說明止觀禪修的深境時,自然就會明白。



標  題: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台中法訊)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10/14 12:36:05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台中法訊)

■傳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時間:10月16日(星期六)晚上7:30【請準時】
■內容:〜大界周遍〜伏藏大師龍欽巴《龍欽心要斑點法門》灌頂法會

===============================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台中中心的地址是:台中市北興街163號1樓(接近進化北路及崇德路交叉路口)。
另台中中心目前並沒有電話。

連絡人:張師兄0918695488
賴師姊0922016467
蔡師兄0920026218(中午11點至下午1點)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隨師札記(一)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10/05 23:22:30






隨師札記(一)
(一)
以前的師父名氣沒有麼大,他們傳大寶伏藏時,都是師徒同在關房中,師父灌一個頂,弟子接著修所受之法,師父也繼續閉下一個要灌頂之法,就這樣師徒一邊閉關一邊修法...,但現在的師父名氣大,法緣廣,太忙了,做弟子的也是很忙,因此就沒有這樣的因緣,現在都是上師本尊空行護法各修一個代表而已.
(二)
我們都知道這世間一切都是假的如幻的,因此心中會有酸酸的感覺,但還是會產生恐懼.這樣還不是真正的修行,修行應該是走在一條永恆快樂的路上.
(三)夏札仁波切,夏札這二個字的意思為遁世者.
末學秋寶,竹妙花記


標  題:關於【第二世多珠千仁波切】的死亡示現
發 表 人:寶髻(garwang2002)
發表時間:2004/10/03 14:42:03








關於【第二世多珠千仁波切】的死亡示現

第一世多珠千仁波切「吉美聽列沃色」,於西元1821年圓寂。他是吉美林巴(無畏洲大師)的弟子,是龍欽心髓傳承的持有者。他是僧侶的表率,也是大圓滿的大師,他開悟的弟子中包括成就者「欽哲依喜多傑」。

───────────────────────────────
大乘的佛教徒,自身常努力的擔負起他人的苦。已成就的菩薩確實可以做到這些,能為眾生治病,也能對治眾生其他形式的障礙。

───────────────────────────────
第二世多珠千仁波切在果洛建立了多珠千寺。這位年輕長相英俊的轉世活佛決定不遵守寺院傳統戒律,不著僧袍,常穿著尋常人的衣服。

當他公然娶妻之時,他的弟子們十分憤慨地逼迫他離開寺院,雖然這位年輕的仁波切,早已因他的神通超自然能力而聞名,而且在將亡者的神識遷至佛國淨土的破瓦遷識修法上,沒有人比得上多珠千二世的能力。

多珠千二世於是前往中國邊境的達謝多,他在那裏成爲當地國王的上師。後來當地爆發了一場可怕的天花,侵襲了該地居民,多珠千仁波切試圖平服疾病及龍族,可是沒有成功。但由於他的大菩提心和自他交換(也就是將他人的病痛業障轉化到自己身上)的神奇力量,他自己承擔了這場疾病,最終制服了這場瘟疫。

當他即將臨終之際,一些他以前多珠千寺的弟子到來。他們要求他臨終時不要示現神蹟,這樣才不至於污辱了寺院的名聲,因爲這些弟子曾爲了他不合傳統的行爲而將他趕出寺院大門。

「如果在你死後大家都驚歎你的精神成就,那麼曾經摒棄、排斥你的寺院僧眾,名聲將要往那裏擺呢?」他們抗議著。

年輕的第二世多珠千仁波切似乎同意了,他爲這些僧侶弟子加持後,這些僧侶弟子們便準備離去。但是達謝多的一些人,勸他們再留一小段時間,好爲他們卓越的上師送終,並且照料所有該守的適當禮俗。幾天後,多珠千二世屈服於天花的摧殘。他發著高燒,在臨死的掙扎下,他在房間堅硬的泥土地上狂亂扭轉,瘋狂舞動的手腳抓著地面,竟挖出了四個小孔,然後斷氣了。

多珠千寺那些鐵石心腸的僧人感到悲哀,但是他們高興地想:至少這位年輕的活佛,臨終時並未示現奇蹟,否則他們愚蠢的心胸就會暴露無遺。他們的任務達成了。

就在那一天,大成就者欽哲依喜多傑─多珠千二世的一位老師突然出現,一如往昔穿著獵人的裝扮。在聽到多珠千二世的死亡時,這位持槍大師沖進多珠千二世的房間。欽哲依喜多傑看見多珠千二世的屍體躺在地上,他痛駡道:『難道你一點都不懂嗎?大圓滿上師怎麽能這般死法?起來!坐起來!顯示你驕傲的傳承!』

聽到這些吼聲,每個人都跑了過來,多珠千寺的僧人正好在那兒目睹一切。

欽哲依喜多傑對死去的多珠千二世再次大叫。多珠千二世的屍體,在無人扶持的狀況下,突然從地上飛躍而起,盤著雙腿,結著蓮花雙跏趺坐的姿勢,毫無支撐地坐於空中,離地面數尺,彩虹圍繞其頭頂上方,花朵繽紛地從虛空中落下,天樂響徹雲霄,在場每個人都非常歡喜。欽哲依喜多傑拍著雙掌,有如槍響。

多珠千寺院的僧人,帶著憂喜參半的心情回去了,大家都對他們以前的上師驚歎不已。而多珠千二世不照傳統習俗的行爲,在他短暫一生的示現中,這些多珠千寺的僧人仍然無法領會。


《The Snow Lion’s Turquoise Mane》



標  題:秋竹仁波切灌頂法會(高雄中心)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10/02 01:01:29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高雄法訊)

■傳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時間:10月6日(星期三)晚上7:40【請準時】
■內容:〜大界周遍〜伏藏大師龍欽巴《龍欽心要斑點法門》灌頂法會

===============================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地點:高雄市左營區光興街177巷50號1樓

連絡人:張師兄0927615611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無念是最好的結界
發 表 人:智障大頭(otadkuo)
發表時間:2004/09/27 16:11:30






我僅就我在台中中心聞及師父的開示,記憶所及的部份寫出重點。由於自台中中心回來,忙著泡美眉、看書、整理資料,所以遲到今日才打出,如果我有寫錯的,或沒打上來的,希望當天有在場的台中師兄們能補充,也請大家見諒(我的記憶不是很好):

在台中中心時,師父與大家聊到僵屍,師父說關於僵屍,佛經上也有記載…《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也有提到(小插曲:由於我之前有說想學藏文,就在師兄們在翻閱《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時,師父斥責我:「這一本你看得懂嗎?還想學藏文?(先把中文學好再說)」)。

然後又聊到有些沒有設結界的壇城如果火變藍色的,代表有他道眾生....,而他道眾生不會無緣無故害人。然後師父說

無念就是最好的結界




P.S.僅將記憶所及的重點部份寫出來,如果有誤謬,請大家見諒。


標  題:感謝師父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09/24 11:56:59






秋意漸濃,竹影婆娑,
在這個感恩團圓的日子裡,
你是否有什麼話想對如父的上師說呢?
教師節快到了,
謝謝師父這麼多年來,無私的教誨,
雖然我不是一個好弟子,
但是我永遠都自豪著,
因為師父說過:
人雖小也是阿公的孫子,小塊肉也是牛的大腿肉,
就這樣我們在師父秋喝竹棒的庇護下成長,
看著周圍的師兄們對師父的信心常讓我自嘆弗如,
.........
今年的中秋,不知師父會在何處過,
但相信所有弟子舉頭望著明月時.
會想起師父,感謝師父,
是您,是您用一把信心的繩子,把我們的心繫在一起....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Re: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台北道場 法訊)難得因緣啊!
發 表 人:王子麵(rich9452001)
發表時間:2004/09/22 10:19:01






>※ 引述之銘言:
>>※ 引述之銘言:
>師父應會在高雄及台中再傳一次吧!但高雄就等你大頭請師父轉法輪了.
>
>末學秋寶合十
>>
>>師兄 高雄中心啥時會灌這個頂....
>>我沒有錢殺到台北去了
>>所以只能期待高雄有
>>如果有人要殺到台北去 可以通知我嗎 (因為我想搭便車)
>>
>>>※ 引述之銘言:
>>>>※ 引述之銘言:
>>>提到這個灌頂,末學雖然法本念了很多次了,但也沒灌過(僅口傳),而這個法本早在七-八年前師父就已譯成中文而由秋庫秋寶恭錄,師父並告知弟子每字唸10萬遍.此外師父也譯了此法之薈供,記得中心第一次傳此灌頂主法上師是貝諾法王,受法弟子主要是圓戒法師,日後每年法王來台,師父都會帶圓戒師去見法王.
>>>因此,此一灌頂應是師父來台第一次傳此法.
>>>今天得知師父傳此法真是高興,
>>>順便提及,師父曾不只一次告訴末學,想....修這個法就夠了.
>>>.....末學就不說了,免得師父說多嘴.
>>>
>>>末學秋寶合十
>>>
>>>
>>>
>>>
>>>>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台北道場 法訊)
>>>>
>>>>■傳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時間:9月24日(星期五)晚上7:30【請準時】
>>>>■內容:〜大界周遍〜伏藏大師龍欽巴《龍欽斑點心要法門》灌頂法會
>>>>
>>>>===============================
>>>>【台北道場固定法會】
>>>>每星期三 晚上7:30 四加行共修(可自備少許供品)
>>>>每星期日 下午2:30 蓮師薈供、煙供(可自備少許供品)
>>>>
>>>>===============================
>>>>上師 秋竹仁波切將於九月二十日(週一)至九月二十七日(週一)留駐於台北道場,
>>>>留駐期間歡迎諸位金剛師兄、大德前來求法請益、同霑法露或歡喜供養。
>>>>
>>>>(吉 祥 如 意)
>>>>
>>>>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台北市敦煌路144號6樓
>>>>連絡人:林念瑾 0920-883356 秋智慧 0935-950256
>>>>
>>>>
看到此法訊,還有阿寶師兄大頭師兄的回應,內心卻莫名的感動起來.
數年前難得機緣,從上師處獲得此珍貴法寶.我卻毫不珍惜卻束於高閣.

就是因為太容易拿到,因而放肆.

回憶起當初情景,歷歷在目.
原諒弟子的無知傲慢.
祈願上師身康健,大轉法輪.


標  題:Re: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台北道場 法訊)難得因緣啊!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09/22 00:23:21







>※ 引述之銘言:
提到這個灌頂,末學雖然法本念了很多次了,但也沒灌過(僅口傳),而這個法本早在七-八年前師父就已譯成中文而由秋庫秋寶恭錄,師父並告知弟子每字唸10萬遍.此外師父也譯了此法之薈供,記得中心第一次傳此灌頂主法上師是貝諾法王,受法弟子主要是圓戒法師,日後每年法王來台,師父都會帶圓戒師去見法王.
因此,此一灌頂應是師父來台第一次傳此法.
今天得知師父傳此法真是高興,
順便提及,師父曾不只一次告訴末學,想....修這個法就夠了.
.....末學就不說了,免得師父說多嘴.

末學秋寶合十




>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台北道場 法訊)
>
>■傳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時間:9月24日(星期五)晚上7:30【請準時】
>■內容:〜大界周遍〜伏藏大師龍欽巴《龍欽斑點心要法門》灌頂法會
>
>===============================
>【台北道場固定法會】
>每星期三 晚上7:30 四加行共修(可自備少許供品)
>每星期日 下午2:30 蓮師薈供、煙供(可自備少許供品)
>
>===============================
>上師 秋竹仁波切將於九月二十日(週一)至九月二十七日(週一)留駐於台北道場,
>留駐期間歡迎諸位金剛師兄、大德前來求法請益、同霑法露或歡喜供養。
>
>(吉 祥 如 意)
>
>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台北市敦煌路144號6樓
>連絡人:林念瑾 0920-883356 秋智慧 0935-950256
>
>
>

標  題:Re:心情指數(廿十 九)
發 表 人:houng(jbw0125)
發表時間:2004/09/17 15:58:43






>※ 引述之銘言:
>>※ 引述之銘言:


>>>>我覺得這兩位上師真是一體的
>>>>一下子示現憤怒相(兩個都會)
>>>>一下子慈悲的好像見到觀世音菩薩(兩個都很慈悲)
>>>>真的不虧是兄弟

哈哈............原來不只是我有這種體驗啊!
而且我還覺得兩個都很用心良苦地在教導弟子,
是真正努力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好師父!


標  題:Re:心情指數(廿十 九)
發 表 人:阿達(amoon0001)
發表時間:2004/09/17 14:25:01






>※ 引述之銘言:
>聽說師父回來高雄了,
>心中的喜悅,就像是秋竹仁波切台北弟子盼望著師父回台北,
>高雄的弟子也是翹首等著拉祝仁波切回來,
>我常覺得秋竹仁波切像是文殊菩薩的勇猛智,
>拉祝仁波切則像是普賢菩薩的善慧行,
>每次聆聽上師的開示我除了聚精會神外,
>總是會專住地看著師父的表情.
>看著拉祝仁波切邁著不太熟稔的中文,卻舞動著雙手,
>現出老父心切的表情,
>深怕我們弟子無法了解他的想法.
>每次看他慌著時,我都好感動,他是我的好師父.
>
>昨夜的高雄風雨交加,好像在說著什麼.....
>
>末學問師父,聽說台北法會有看到....
>師父說著:不要再提這件事,台北弟子已經被我罵過了.....
>師父告訴我們說:
>我也不是笨,我知道他們這樣宣傳下去,
>我的名聲會越大,弟子會越來越多,當然供養也多了,
>可是我能這麼做嗎?
>為什麼我還要罵他們?
>我真的捨不得我這些弟子,
>我做不下去,
>我不能為了自己有名而害了弟子,
>你們看到也好看不到也好,
>我都希望你們學佛單純一點,不要複雜,
>我想給你們的是一條永恆快樂的路...
>
>有時候陪你們聊天,一聊就是幾個小時,
>到半夜一二點是常有的,可是看到你們還是沒改,
>有時候我的心真的痛,但我告訴自己,弟子不懂事嘛!
>
>師父說著說著,我看到師父的右手有傷痕,我問師父是怎麼了,
>師父說:上次台北灌頂延期就是這裡受傷,可是還是有人以為我愛玩,不想灌.一直要我一定灌頂.
>
>我們聽到這些話,真是覺得太不可思議了,當弟子的怎麼可以如此對待師父呢?
>當我們露出不悅的表情,
>師父卻露出尷尬不捨的笑容,直說著:
>沒關係他們不懂才來學的,不是會了才來學的.
>能不能當個師父最基本的是:
>你想到自己比較多,還是想到別人比較多.
>.........
>
>聽完了師父的話,我真的慚愧地無以復加,我也是這樣的一個爛弟子.而師父卻都不以為忤,師父總是用最寬容的心接受著我對他的指指點點,
>記得師父曾經說過:當你去了解師父的用心良苦,你會由內心發出信心的.
>秋竹仁波切也曾說:好好珍惜師徒相處的時間.
>
>最後:我想說的是:師父,不管別人怎麼說,你都是我的師父,我的好師父.
>
>
>末學貢波札喜合十
>>>記得與拉祝仁波切認識是經由秋庫師兄引介的
>>>剛認識的時候還蠻常去的
>>>師父也不會因為我還算是個小鬼而不太理我
>>>常常問師父一些奇怪的問題
>>>而師父也真的不厭其煩的一一為我說明
>>>後來因工作的關係就很少見到師父了
>>>有一次在秋竹上師那見到拉祝仁波切
>>>我就很高興的與上師問候說好久不見
>>>拉祝仁波切就擺一個臭臉給我說
>>>弟子不來見那上師怎麼見
>>>害我尷尬的想鑽進地洞裡
>>>可是又覺得很高興上師也沒有忘記我
>>>我覺得這兩位上師真是一體的
>>>一下子示現憤怒相(兩個都會)
>>>一下子慈悲的好像見到觀世音菩薩(兩個都很慈悲)
>>>真的不虧是兄弟
>>>也不虧是第一代與第二代法王的轉世
>>>也真的像是一齣由文殊與普賢合力演出的救世傳奇
>>>末學皎月合十懺悔


標  題:Re:心情指數(廿十 九)
發 表 人:choden(choden.tw)
發表時間:2004/09/16 17:00:25






師兄說的應是拉竹仁波切回高雄吧?
因為看的有點搞不清楚了...
師父( 秋竹仁波切 )目前在台中啊...

雖與拉竹仁波切較無緣,不過常從師兄的
字裡行間感受拉竹仁波切的慈愛。

祈願所有上師長壽康健,常轉法輪...
更祈願弟子們能更暸解上師的教導,體會上師們的用心...
佛法長傳,吉祥如意

CHODEN
>※ 引述之銘言:
>聽說師父回來高雄了,
>心中的喜悅,就像是秋竹仁波切台北弟子盼望著師父回台北,
>高雄的弟子也是翹首等著拉祝仁波切回來,
>我常覺得秋竹仁波切像是文殊菩薩的勇猛智,
>拉祝仁波切則像是普賢菩薩的善慧行,
>每次聆聽上師的開示我除了聚精會神外,
>總是會專住地看著師父的表情.
>看著拉祝仁波切邁著不太熟稔的中文,卻舞動著雙手,
>現出老父心切的表情,
>深怕我們弟子無法了解他的想法.
>每次看他慌著時,我都好感動,他是我的好師父.
>
>昨夜的高雄風雨交加,好像在說著什麼.....
>
>末學問師父,聽說台北法會有看到....
>師父說著:不要再提這件事,台北弟子已經被我罵過了.....
>師父告訴我們說:
>我也不是笨,我知道他們這樣宣傳下去,
>我的名聲會越大,弟子會越來越多,當然供養也多了,
>可是我能這麼做嗎?
>為什麼我還要罵他們?
>我真的捨不得我這些弟子,
>我做不下去,
>我不能為了自己有名而害了弟子,
>你們看到也好看不到也好,
>我都希望你們學佛單純一點,不要複雜,
>我想給你們的是一條永恆快樂的路...
>
>有時候陪你們聊天,一聊就是幾個小時,
>到半夜一二點是常有的,可是看到你們還是沒改,
>有時候我的心真的痛,但我告訴自己,弟子不懂事嘛!
>
>師父說著說著,我看到師父的右手有傷痕,我問師父是怎麼了,
>師父說:上次台北灌頂延期就是這裡受傷,可是還是有人以為我愛玩,不想灌.一直要我一定灌頂.
>
>我們聽到這些話,真是覺得太不可思議了,當弟子的怎麼可以如此對待師父呢?
>當我們露出不悅的表情,
>師父卻露出尷尬不捨的笑容,直說著:
>沒關係他們不懂才來學的,不是會了才來學的.
>能不能當個師父最基本的是:
>你想到自己比較多,還是想到別人比較多.
>.........
>
>聽完了師父的話,我真的慚愧地無以復加,我也是這樣的一個爛弟子.而師父卻都不以為忤,師父總是用最寬容的心接受著我對他的指指點點,
>記得師父曾經說過:當你去了解師父的用心良苦,你會由內心發出信心的.
>秋竹仁波切也曾說:好好珍惜師徒相處的時間.
>
>最後:我想說的是:師父,不管別人怎麼說,你都是我的師父,我的好師父.
>
>
>末學貢波札喜合十
>
>

標  題:心情指數(廿十 九)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09/15 14:22:13







聽說師父回來高雄了,
心中的喜悅,就像是秋竹仁波切台北弟子盼望著師父回台北,
高雄的弟子也是翹首等著拉祝仁波切回來,
我常覺得秋竹仁波切像是文殊菩薩的勇猛智,
拉祝仁波切則像是普賢菩薩的善慧行,
每次聆聽上師的開示我除了聚精會神外,
總是會專住地看著師父的表情.
看著拉祝仁波切邁著不太熟稔的中文,卻舞動著雙手,
現出老父心切的表情,
深怕我們弟子無法了解他的想法.
每次看他慌著時,我都好感動,他是我的好師父.

昨夜的高雄風雨交加,好像在說著什麼.....

末學問師父,聽說台北法會有看到....
師父說著:不要再提這件事,台北弟子已經被我罵過了.....
師父告訴我們說:
我也不是笨,我知道他們這樣宣傳下去,
我的名聲會越大,弟子會越來越多,當然供養也多了,
可是我能這麼做嗎?
為什麼我還要罵他們?
我真的捨不得我這些弟子,
我做不下去,
我不能為了自己有名而害了弟子,
你們看到也好看不到也好,
我都希望你們學佛單純一點,不要複雜,
我想給你們的是一條永恆快樂的路...

有時候陪你們聊天,一聊就是幾個小時,
到半夜一二點是常有的,可是看到你們還是沒改,
有時候我的心真的痛,但我告訴自己,弟子不懂事嘛!

師父說著說著,我看到師父的右手有傷痕,我問師父是怎麼了,
師父說:上次台北灌頂延期就是這裡受傷,可是還是有人以為我愛玩,不想灌.一直要我一定灌頂.

我們聽到這些話,真是覺得太不可思議了,當弟子的怎麼可以如此對待師父呢?
當我們露出不悅的表情,
師父卻露出尷尬不捨的笑容,直說著:
沒關係他們不懂才來學的,不是會了才來學的.
能不能當個師父最基本的是:
你想到自己比較多,還是想到別人比較多.
.........

聽完了師父的話,我真的慚愧地無以復加,我也是這樣的一個爛弟子.而師父卻都不以為忤,師父總是用最寬容的心接受著我對他的指指點點,
記得師父曾經說過:當你去了解師父的用心良苦,你會由內心發出信心的.
秋竹仁波切也曾說:好好珍惜師徒相處的時間.

最後:我想說的是:師父,不管別人怎麼說,你都是我的師父,我的好師父.


末學貢波札喜合十

標  題:轉貼:如何學密(三)--作者:慈誠羅珠堪布
發 表 人:nbx(nbx168)
發表時間:2004/09/02 22:29:03







第二是修菩提心。今天我們不講菩提心的具體修法,而是要再次重申,

學密之人必須要有菩提心!某些密宗教派認為,沒有菩薩戒就不可能得

到灌頂,也就不可能有密乘戒。因為在三戒中,下下是上上的基礎,即

別解脫戒是菩薩戒的基礎,沒有別解脫戒就沒有菩薩戒;菩薩戒是密乘

戒的基礎,沒有菩薩戒就不可能得到密乘戒。因而,修學菩提心在密宗

裏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在沒有菩提心的情況下,即使念誦了十多億的本尊心咒,如果發心和修

法不正確,來世就可能會立即變成厲鬼或邪魔之類具備神力的眾生。此

外,能將本尊、特別是忿怒本尊觀想得如同睜眼所見一般清楚的人,也

有可能得到類似結果。現在,有些人動輒便觀想忿怒本尊,猛念其心

咒,以詛咒或降服他人,這些都是不對的。通常,一般人不會投生為厲

鬼,但修生起次第不如法的人,卻有可能這樣墮落。然而,證悟空性者

或發菩提心者絕不可能有如此下場。由此可見,密宗生起次第也是不能

離開菩提心和空性見的。

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涵義十分深刻,必須要親自體會和實修,才能明白其

內涵的偉大和必要,這是僅僅通過聞思所感受不到的。我一直希望大家

能認識到,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可修可不修,關鍵問題是出離心和菩提

心。要知道,即使沒有證悟大圓滿、沒有念誦上億本尊心咒、修生起次

第觀想不清楚,都不會有人說我們不是修行人。但是,如果缺失出離心

和菩提心,那我們就真的不是修行人了!

我曾看過一則故事:一位學者在乘船渡河時詢問船夫:“你懂不懂數

學?”“我不懂!?”“哦,那你的半個生命已經失去了!”又問:

“那麼,你懂不懂哲學呢?”“還是不懂!?”“那你又失去了半個生

命!”行至河中間時,船出了故障,船夫就問學者:“你會不會游

泳?”“我不會!!”“那你的整個生命都已經失去了!!!”船夫不

無遺憾地說。

同樣,沒有修持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雖然看似缺少很多,但實際上卻

並不缺少。反之,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

因為他連修行的門徑都沒有趨入。所以,這兩個基礎很重要!

(未完)欲讀全文請逕至檔案庫



標  題:轉貼:如何學密(二)--作者:慈誠羅珠堪布
發 表 人:nbx(nbx168)
發表時間:2004/09/02 22:23:44






所有的無上密宗都十分強調出離心和菩提心。譬如,在修生起次第之

時,一旦離開空性見和慈悲心,即使能將佛像觀想得一清二楚,也毫無

意義。同樣,正如經書所言,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即使念誦了上

億的本尊心咒,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所以,一切修法的關鍵在於出

離心和菩提心。目前,有不少居士在沒有修好出離心和菩提心,不懂得

生、圓次第的情況下,盲目地念誦一些本尊的修法儀規,以圖獲得收

效。於此必須提醒諸位,這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顯宗、密宗都一致認為,一切萬法都隨發心而定。《開啟修心門扉》中

也講過,如果某人是為了今生(圓滿)而修行、放生、供僧、供

佛……,即使這一世能如願以償,其結果也不過如此;如果因前世業力

而未能如願,這些善行也不會引發絲毫出世間果報。因為在修行之時,

他從來沒有考慮過解脫、度眾生、成佛等等,而僅僅是為得到今生今世

的幸福快樂,既然其發心已經如此明朗,那麼其所做善業又怎麼可能變

成解脫之因呢?決不可能。

經書裏也有這樣的比喻:如果有一個人被饑餓所逼迫,正萬般無奈地掙

扎在生死線上,假如不立即進食,幾分鐘後就會被死神奪去生命。這

時,如果讓他到國王的寶庫中去取寶,他首先應該選擇什麼呢?絕對是

食物。因為,寶庫中的其他金銀珠寶雖然珍貴,卻無法解決瀕臨餓死的

困境。對此時此刻的他來說,價值昂貴的金銀珠寶是毫無用處的。同

理,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雖然極為殊勝,但對沒有基礎的人而言卻太高

深了。目前,我們暫時還不需要生圓次第的修法,當務之急,還是出離心和菩提心。

還有一個比喻:古代東西方很多城市都有城牆,必須經過城門方可進入

城內。假如此城只有一門,再無其他入城門徑,每一個想進城的人就必

須通過此門。城裏有很多人家,一旦進城之後,想去哪一家都可以隨心

所欲。但是,如果沒有經過此門,便只能徘徊於城外,永遠無法進入城

內。這個比喻說明,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是趨往修行之城的唯一門路,在

出離心和菩提心生起以後,大圓滿、大手印、時輪金剛或生起次第、圓

滿次第的修法,便可隨意選擇。但在沒有生起出離心與菩提心之前,想

修成這些法,無異於螳臂擋車,實在是自不量力的愚蠢之舉。


所以,現在我們不必急不可耐地去修大圓滿或生起次第等密法,而是要

首先生起堅定不移的出離心。因一時環境等因素,偶爾產生的出離心是

不可靠的,故爾要反復修習,一旦生起,就要令其穩固不退。生起出離

心別無它途,唯有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外四加行的修法。

究竟什麼是劃分有無出離心的界線呢?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中要

求:如果希求解脫的心念,日日夜夜從不間斷,才叫生起出離心。這個

標準比較高,薄地凡夫一時難以做到,所以我們暫時只能提出一種較低

層次的出離心衡量標準:

沒有出離心的人,只求今生世間圓滿及來世人天福報,此外便安於現

狀、得過且過,沒有更高的追求;有出離心的人,可能偶爾也會有這些

想法,或許也會喜歡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是,在他的思想深

處,始終有一種揮之不去的信念:這些不是生存的目的,只是一種臨時

的生活方式和手段,是無關痛癢、可有可無的,我的最終目標是獲得解

脫!如果能有這樣的意識,就基本上可以算是具備了出離心。說一千道

一萬,總而言之,學密法的人一定要修出離心!



標  題:轉貼:如何學密--作者:慈誠羅珠堪布
發 表 人:nbx(nbx168)
發表時間:2004/09/02 22:19:37






今天講一講如何學密。作為修學密宗的人,
在從發心到成佛的一系列過程中,
為了讓自己的修行能夠如理如法,
就應該按照以下次第進行修持:
一、學密的基礎——出離心和菩提心

我們以前也三番五次地講過,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是學密的基礎,為什麼

在這裏還要反復強調呢?因為,作為修行人,必須要過這兩關,如果沒

有出離心和菩提心,即使修再殊勝的、類似大圓滿等等的密法,也是徒

勞無益的。只有在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之上,才能正式入密修行。

華智仁波切講過:在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的前題下,即使閉關九年修大

圓滿,也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在所修的是大圓

滿,時間不是一兩天或幾個月,而是九年,修行方法不是三天打魚兩天

曬網,而是以泥封門、謝客、斷絕所有外界往來的情況下,卻因缺少出

離心和菩提心,而不能播下解脫的種子。這足以讓我們警醒:如果不具

備出離心和菩提心,就可以淪落到如此地步——修了九年大圓滿,卻不

一定能播下解脫的種子!所以,對任何一位修行人來說,出離心和菩提

心都極為重要。

很多人因為缺少這些知識,只知道密宗殊勝無比,就好高騖遠,妄想不

修加行而一步登天。疲於奔命地去接受密宗灌頂,不亦樂乎地修習密

宗,最終卻竹籃打水、收效甚微。這一切過失,不能歸咎于密宗,而是

因為基礎不牢所導致的結果。所以,學密的人必須具備出離心和菩提

心,這是顯密的共同基礎,是趨入一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




標  題:心要語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4/08/27 02:36:47






敬禮傳承諸上師,
  祈禱加持我弟子﹔
  具足因緣法器身,
  愿彼成就法身佛。
  金剛句語如甘露,
  愿成緣起報身佛﹔
  菩提樹干為心根,
  愿千葉化身無盡。
  上師教敕金剛句,
  愿勿遺忘常在心﹔
  本尊空行加持力,
  愿終汝身常伴隨。
  空行護法諸依怙,
  愿恆不離常守護﹔
  甚深緣起此大愿,
  愿速應現得成就。
  一切法行慈悲力,
  愿于三時恆攝受﹔
  汝至藏薩兒馬時,
  十二明妃來相迎。
  明朝慢長旅途中,
  勇父空行為相送﹔
  于汝家鄉故圓里,
  當見無常幻化師。
  姑母愛妹親眷處,
  當見幻化無實師﹔
  無人山居崖洞中,
  會有輪涅雙忘時。
  具有毅力身廟中,
  當有如來會供處﹔
  無瑕會供食輪中,
  當有空行妙甘露。
  拳法精要轉換處,
  當生妙果之稼禾﹔
  莫戀鄉園故舊處,
  當求出離增上緣。
  人聲犬吠渺寂處,
  靜居必得智慧見﹔
  非物自身三昧食,
  定樂必能除飢渴。
  無垢本尊越量宮,
  當見自利之游戲﹔
  無覆無藏勝妙法,
  當有淨戒大事業。
  如法修持稼田處、
  當有種種成就藏﹔
  空行心命妙法處,
  當越輪涅二邊際。
  馬爾巴口授傳承派,
  當得廣大之美名﹔
  蜜勒日巴堅毅力,
  佛法命根住持處。
  荷擔如來家業士,
  傳承綿延愿吉祥﹔
  本尊加持愿吉祥,
  喜、樂、集、密賜吉祥。
  正法宏揚大吉祥,
  空行心命賜吉祥﹔
  空行加持大吉祥,
  三處空行賜吉祥。
  護法加持大吉祥,
  護法天母賜吉祥﹔
  徒兒密勒大吉祥,
  如法修持愿吉祥。
  傳承延續大吉祥,
  吉祥不變常堅固﹔
  勿忘此義精進修!


標  題:文殊占筮法 索達吉堪布譯
發 表 人:kagyu1188(kagyu1188)
發表時間:2004/08/26 04:59:35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Padmakara/message/87

標  題:秋竹仁波切開示(九)---節錄自秋瘋塵念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08/23 21:07:17







△學佛是學其精神,不是學其事項儀軌。

△聞思時信念除不得,修時信念求不得。

△聞思時需懷疑,將疑團解除後才會有信念,才會認真修行,
修時念頭儘量要少。
△對萬法軌則存疑,研究下去才有正見空性的可能,
如此一念之疑的功德遠勝於以三千大千世界之七寶供養諸佛的功德。

△對三界萬法起一念之疑,就可能有即身成佛的機會。

△對佛結善緣即身可成佛,對師父有怨懟能不來輪迴。

△止︰維持同一個情緒的時間拉長。

△將萬法看為組合不容易,修行就是要讓它習慣。

以上節錄自秋竹仁波切第四本書秋瘋塵念卷一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秋竹仁波切開示(八)---節錄自秋瘋塵念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08/23 21:00:59







△所知障︰知道萬法無自性,是虛幻的,還有個虛幻的相,
如幻師知道這美女是自所變的。

煩惱障︰對萬法以為實有而起執著。
如幻師對所變出的美女起愛慕而欲求婚配。
△正知正見為何可消除業及煩惱?
例如幻師變幻出一個美女,
時日一久,忘記是變出來的,
對她生起愛執而向她求婚,旁人怎麼勸都沒用,
直到點明美女是變幻出來的,是虛假的,
煩惱於是頓斷。

以上節錄自秋竹仁波切第四本書秋瘋塵念卷一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秋竹仁波切開示(七)---節錄自秋瘋塵念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08/23 20:53:57







△中心點即極微,無方分,非實有,但有作用,可積聚成色法。

△水月與空月皆不實有,然一個是微塵組合,一個不是(是影子)

△中心點力量最強,打中中心點即可摧毀整個色法,心法亦如是。

△在理上,空即是色,即是明,斷無邊。
     色即是空,即是空,斷有邊。
 在修上,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緣起性空雙融。

△從名色乃至究竟,一切諸法一與異之自性自離,名為色即是空,
自顯相去除有邊。

△空即是色之意乃空性任何非是故,緣起無滅之顯現空,去除無邊。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意義︰空與緣起取捨自無之自性斷定下,
初學者四邊逐漸遣除後,心念頓得,此理可頓悟事需漸修。

以上節錄自秋竹仁波切第四本書秋瘋塵念卷一


末學秋寶合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ma 的頭像
    Emma

    common還原自然的空間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