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12月份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高雄台中台北道場法訊)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11/28 10:50:59






12月份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高雄台中台北道場法訊)

高雄中心:烏金喜苑
■傳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時間:12月1日(星期三)晚上7:40【為避免影響法會進行,請準時入座】
■內容:大圓滿廣大心要總攝持覺內修法儀軌

台中中心:烏金誓苑
■傳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時間:12月11日(星期六)晚上7:30【為避免影響法會進行,請準時入座】
■內容:大圓滿廣大心要總攝持覺內修法儀軌


台北中心: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傳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時間:12月18日(星期六)晚上7:00【為避免影響法會進行,請準時入座】
■內容:蓮師如意頌--秋吉林巴伏藏

===============================
【台北道場固定法會】
每星期日 下午2:30 蓮師薈供、煙供(可自備少許供品)

===============================


(吉 祥 如 意)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台北市敦煌路144號6樓
連絡人:林念瑾 0920-883356 秋智慧 0935-950256

台中烏金誓苑
台中市北興街163號1樓(接近進化北路及崇德路交叉路口)。
連絡人:張師兄0918695488 賴師姊0922016467
蔡師兄0920026218(中午11點至下午1點)

高雄烏金喜苑
高雄市左營區光興街177巷50號
連絡人:張師兄0927615611巫師兄07-7156318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秋竹仁波切與拉祝仁波切最新行程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11/24 00:57:14






秋竹仁波切已於昨晚(星期二)回高雄,並將於下週三傳法灌頂.
拉祝仁波切將於今晚(星期三)約六點多回高雄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11月份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台北道場灌頂法訊)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11/19 19:07:18






11月份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台北道場法訊)
>>
>>■傳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時間:11月20日(星期六)晚上7:30【為避免影響法會進行,請準時入座】
>>■內容:大圓滿廣大心要總攝持覺內修法儀軌
>>

>>===============================
>>【台北道場固定法會】
>>每星期日 下午2:30 蓮師薈供、煙供(可自備少許供品)
>>
>>===============================
>>
>>
>>(吉 祥 如 意)
>>
>>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台北市敦煌路144號6樓
>>連絡人:林念瑾 0920-883356 秋智慧 0935-950256
>>
>>台中烏金誓苑
>>台中市北興街163號1樓(接近進化北路及崇德路交叉路口)。
>>連絡人:張師兄0918695488 賴師姊0922016467
>>蔡師兄0920026218(中午11點至下午1點)
>>
>>高雄烏金喜苑
>>高雄市左營區光興街177巷50號
>>連絡人:張師兄0927615611巫師兄07-7156318
>>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隨師行記-找心-3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11/19 19:03:36







後來師父曾說:
找心只是學習的過程之一,也不是每天很努力的去找,
也不能太認真.
師父說:以前他們師父會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一對一的教授,
若弟子說:心像光明
師父就會說:這是你聽誰說的?還是在哪一本書裡看到的?
      或是你找心的時候燈亮著?.......

總之,一位明眼的上師是不會被弟子欺騙的.
(後來秋竹仁波切也曾給我們一個星期的時間,讓我們把心得跟他說.
 我是沒去啦!其他師兄就不可得知)

後來,師父也曾令二位出家眾找心,
他們說:找不到.....
師父說:你們是找到太多了,真的是找不到那就好了....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5) 終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1/18 19:49:05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5) 終

25*…心經所揭示的修行,有四個層次。修行人依個人的個性和天份,不一定由那一個層次開始修行,也不一定會一層一層按步就班進階。
重要的是知道理論後,立刻依止上師,著手修行。以止觀雙運,圓滿體證本覺,進入「大圓滿覺」境界。或如同禪宗;「以師徒相應」一超直入,頓悟究竟。
有人因宿世慧根,修行中偶然觸得「無師智」。對佛法有相當程度的體悟。但未經有傳承的具德上師印可和指導,以至未能體察眾生有不同根器,需要各種不同層次的上師,給予不同層次的教導。一昧以最高層次的「無修見地」來批判較低層次的「行門儀軌」。對佛陀一再叮嚀:「眾生皆有佛性,畢竟終能成佛。」,沒有真實的信心。
於見地上雖高擧究竟,論理卻一直強調「真實如來藏」。以致所修「未離如來藏戲論」,落在:「欲登樓閣,也從這裏過。」的層次。所行「未能離能所作意」,落在:「階級不落,請問什麼人?」的境界。
我們修行,一定要以此為戒,深自警惕。把自己心胸放寬,如大海不辭涓滴,能包容各種根器的眾生,以免增加自己和眾生的煩惱。
在這裏模仿上師仁波切寫過的偈子,塗寫幾句,聊以自儆:

迷惑就讓它迷惑

迷惑不是迷惑的過

了悟就讓它了悟

了悟才有了悟的錯

迷悟與我不相干


註:以上論述純屬個人見解。想修行的人請遵照各人上師的指導。

全文完


後記:感謝師兄大德們耐心將此簡說看完,辛苦了! *-*

此篇論著已由秋寶師兄轉呈 師父,
師父曰:較有學者味道,文中沒有提到皈依、發心。

據說:秋證師兄決定再寫出皈依、發心部分,使成完整著作,
大家有福了。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4)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1/18 19:41:11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4)

24* 禪修的第四個次第

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一一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修行到這個次地,已經沒有什麼理論可談,所謂「不立一切理地」,連起心動念修行的作為也沒有,稱為離戲論又離作意,簡稱「離戲亦離意」。
離戲又離意的境界中,無所謂修行或不修行,證果或不證果。一切只是無礙的顯現。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也是「任運」的意思。
此時修行人對五蘊、六根的執著完全脫落,六根可在一念間融通互用。有人以為這叫作「明空雙融」,其實說「明空雙融」,仍落在明、空、對境的作意。這個次第是無礙顯現,沒有對境作意,勉強說為一體無相的「覺空雙運」,其實應當進一步稱為無體無相的「覺空雙融」。
…「明空雙運」和「覺空雙運」在境界上的差異,試舉兩個偈子,作為深入體會的例子。

憨山大師云:
欲登樓閣 也從這裡過
階級不落 請問什麼人

上師秋竹仁波切云:
無頂之屋 亦有眾說
請問階梯 用在何處



標  題:多欽哲仁波切秘傳7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4/11/18 00:54:49






十、白岩地神覲見尊者

在白岩神山前,尊者與弟子搭建帳篷作短暫停留時。一天,尊者獨自一人呆在帳篷裏。好奇的 哲躡手躡腳地從帳篷下麵往裏偷窺。看見尊者前面有一身著白衣的白人,相貌端嚴俊秀,纏著白色頭巾,手捧卷著的五色哈達敬獻給尊者。之後,他們愉快地暢談了很久。 哲聽到這一切後,悄無聲息地回到自己的帳篷。
過了一會兒, 哲殷勤地到尊者前供茶,瞅準時機問道:“上師,剛才那位白人是誰啊?”
“啊! 哲你那雙鬼眼真是無所不見、無所不覷。不管怎麼說,還是很好。”說著,從懷中取出一枚天然金剛橛,說道:“這是白岩地神供養我的,與你有緣,你應將它隨身攜帶。”然後將金剛橛賜給了 哲。
這就是那些令人咋舌的稀有故事。

以上以十地為數目的故事是我從 哲仁波切口中親耳聽說的。

十一、熱雜營救生母

上師仁波切在康定加拉國家(加拉在當時為一小國)時。
一天,太陽即將落山,尊者忽然對大弟子熱雜托美說:“醜陋的熱雜,背上你的行囊,不要將我忘卻,馬上到印度去吧!”
“遵命!”
熱雜馬上收拾行囊,帶上手鼓和鈴,風餐露宿,沿路乞討,前往印度。翻越了千山萬水,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來到印度西部一個叫哈達郭的地方。
當地人都執持外道見解,邪見十分深重。
一天,熱雜來到一個繁華的大城市乞食,只見很多人手拿木柴聚集在一起,有的人在嚎啕大哭,有的人身穿花布,手裏拿著棍棒和黑油器皿往前走。他們的臉上都呈現出痛苦的表情。
不明究竟的熱雜恰好碰見一名藏人,連忙向他打聽:“今天他們這些人在幹什麼啊?”藏人回答說:“這是邊鄙地的陳規陋習,一個有錢的大戶人家的兒子不幸身亡,他還沒有子嗣。按照當地的傳統,如果沒有後嗣,他的妻子就將與他捆在一起被火活活燒死。如果你想救這個女人,我倒有一個良策。等屍體與女人被放到柴火上的時候,你猝不及防地將女人搶出,只要逃出人群,就可以救護這個女人的命。但從此你就不能再呆于此地,女人也必須背井離鄉,漂泊異地。”
聽完這些話,熱雜心想:我一直對大恩根本上師派我來此地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看來,這就是此行的真正目的,我一定不能辜負上師的厚望。
熱雜走進人群,只見人們將屍體和女人用白布纏在一起,任憑女人聲嘶力竭地哭喊,仍然無動於衷地強行將女人投入了熊熊燃燒的烈焰當中。
熱雜呼喚了三聲根本上師的名號,心安住於懷柔壓伏等持當中,口中猛厲地發出“啪得”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口氣將屍體與女人用左手拽了出來。
參加聚會的有三百多人,大家都試圖抓住他,但都徒勞無益。英勇的熱雜從層層包圍中突圍出來,並將屍體與女人分開。
此時,與剛才迥然不同的是,所有的人都以異常歡喜的神情看著他。女人的家人、親友為報答熱雜的深恩厚德,贈與他大量的財物。男方的親屬也歡歡喜喜地將屍體放入火中焚燒。
熱雜將女人帶到藏地,到達策榮炯後,女人將擁有的四十多兩黃金全部供養了策榮炯寺。女人在該寺剃度,並受沙彌尼戒。熱雜將她託付給上師,她在那裏學習《文殊真實名經》與藏話。她以後的生活資具與衣服等,將由寺院為她提供。
一切安排妥當後,熱雜返回上師跟前,拜謁之後,熱雜將情況仔細向尊者彙報,尊者聽後說:“棒極了!這個女人是你的母親轉世,你以此舉回報了她的養育之恩。她將終身修法,並獲得不退轉果位。”


標  題:多欽哲仁波切秘傳6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4/11/18 00:54:03






八、一瞬千里

上師與弟子們住在理塘寺時,他妹妹正在嘎浪為弟子們傳大圓滿法。
一天,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上師對 哲說:“你去牽來兩匹馬,一頭白騾子,出發的時候到了。” 哲趕緊照辦。
他們騎著馬來到寺院附近的草甸上,“ 哲,閉上眼睛。”上師命令道。
哲閉上眼睛後,身體開始變得輕盈,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一陣清風吹過,尊者說道:“可以睜開眼睛了。”
哲睜開雙眼,驚得目瞪口呆,轉瞬之間,他們已經來到了距離很遠的嘎浪深山寂地。
上師妹妹剛傳完法,弟子們魚貫而出。令人驚奇的是,即使他們與上師擦肩而過,也不能感覺尊者的到來。尊者妹妹見到了哥哥,才招呼各位弟子,這時,弟子們才看到了朝思暮想的上師,紛紛上前頂禮。一看時間(根據日影觀察時間的方法)理塘出發與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完全是同一時間,大家不由得驚異萬分。

九、天涯?咫尺?

一次,上師妹妹與弟子們住在理塘寺,尊者與弟子們在華日寺(中間間隔很遠距離)。
一天,太陽即將西沉的時候,上師對 哲說:“你去牽來兩匹馬,一頭白騾子,我們要出發了。” 哲連忙照辦。
他們騎著馬來到寺院附近的草坪上,上師說道:“ 哲,閉上眼睛。”。
哲照做後,感覺自己的身體宛若浮雲般輕盈,一陣柔風拂面而過,只聽尊者說道:“你可以睜開眼睛,但不要說話。”
哲睜開雙眼,理塘寺附近下面的草坪已踩在他們腳下。
回到寺廟,來往的遊客與僧眾均對他們視若無睹。 哲從馬和騾子上卸下行李,取下馬鞍,上樓進入房間。當尊者已端坐在法座上後,上師妹妹才看見尊者,大聲吼道:“啊!我們的怙主上師回來了!”弟子們聽到吼聲,才爭先恐後地前來拜見。
一看時間,華日出發與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完全同時,大家都深感稀有。



標  題:多欽哲仁波切秘傳5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4/11/18 00:53:10






六、遊覽公蒼湖

有一年的夏天,尊者住在自己創建的莫哈金龍寺。僧眾們將各式帳篷搭建在草原上。
一天上午,尊者顯得異常煩躁,一反常態地對以妹妹為首的眷屬進行了嚴厲的呵斥,並怒氣衝衝地在帳篷門口走來走去。
一位對尊者有極大信心的放馬老人,畢恭畢敬地走到尊者前說道:“大恩怙主上師,今天怎麼了?您是否要出門?若要出門,也不要這樣。您先吃飯、喝茶,再把鞋穿好,我去牽馬,好嗎?”
“可以。”尊者回答後,劍拔弩張的氣氛才有所和緩。
放馬人牽來一匹白馬,栓在帳篷門口,並配好鞍韉,用繩子牽著說:“大恩德上師,現在可以出發了。”
尊者從帳篷中出來,腳上蹬著馬靴。他抬起右腳,老人連忙低頭,腳踏在了老人頭上。尊者一邊上馬,一邊對老人說道:“臨死的時候不要忘了我。”
老人一邊鼓足力氣支撐著,一邊誠心地祈禱。上馬後,尊者對僧眾們說:“你們不要跟著我!”說完,老人牽著馬出發了。
尊者的妹妹說:“看來今天尊者一定有某種特殊的緣起,我們不能怕他呵責,應緊隨其後。”所有的人也都亦步亦趨地緊緊跟了上去。
只見老人牽著馬向公蒼湖中走去,走到湖的中央,就沒入水中消失無蹤了。
尊者妹妹說:“我們首先念懺悔文與百字明繞湖,然後念七句祈禱文繞湖。”大家紛紛響應。
等候良久,師徒二人絲毫無損地在湖中出現,老人從兜著的衣服下擺裏取出奶渣一般的白色食物,一邊走一邊狼吞虎嚥地吃著回到湖邊。
令人驚奇的是,顯得興高采烈的他們,身上居然沒有沾上一滴水。
老人興致勃勃地向大家講述道:“我們師徒二人走進湖中,就到了一座莊嚴雄偉的珍寶宮殿門前。尊者說:‘你牽著馬坐在這裏。’然後就單槍匹馬地進去,不知去幹什麼了。等他回來的時候,賜給我一些奶渣一般的白色食物,味道鮮美非凡。尊者說:‘到達湖岸之前,你必須將這些食物吃完。’”

七、放馬老人安詳離世

尊者回理塘寺小住的時候,開始示現生病,整日病怏怏地躺在臥榻之上。
一天中午,尊者對身子 哲說:“打開窗戶,在窗前放一個坐墊。” 哲遵命照做了。
尊者坐在墊上,凝神向窗下俯視。只見以前為去公蒼湖創造很好緣起的放馬老人來到窗下,向上師頂禮三次後,雙手合十,口中念誦上師名號並虔誠祈禱,完畢之後轉身離去。看到老人逐漸模糊的身影,尊者若有所思地對 哲說:“關上窗戶,收回坐墊。”然後又回到床榻上。
老人回到廚房,邀請了舊時的朋友,傷感地告訴他們:“昨晚,我夢見自己在一個盛開著白蓮花的花園中,怙主仁波切問我:”你還記得以前去公蒼湖的情景嗎?”這個預兆表明我今晚即將離開人世,明天你們去上師那兒,將我放馬老人的死況向他彙報。三天後,祈請上師的妹妹為我念誦觀音心咒,並將這些情況告知日比益西上師。我的衣服等等用具,如果你們需要,可以送給你們兩人。”說完,就開始進行分配。
兩位朋友連忙說:“你沒病沒痛,怎麼會死?不要說這些,否則會給別人落下笑柄的。”
當天是二十五日。晚上,放馬老人又說道:“我的皮囊中有酥油和茶葉,我們一定要熬出上等的、象馬茶(一種喂馬的茶,特別濃,藏地老人十分喜愛。)一樣釅的茶,並加上糌粑和酥油。我們盡情地享用,這是我此生中最後的晚餐了。”
臨睡時,老人仍沒有絲毫的病痛。半夜出去方便後回來說道:“已經過半夜了。”然後又安穩地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接近黎明時,只聽老人說了一句:“怙主仁波切知!”就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第二天,師徒們按照老人的遺囑,為他料理了後事。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3)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1/17 18:02:11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3)

23*…依據如來藏思想來修行的中觀見稱為「了義大中觀見」。以了義大中觀見修行;「不把空性心執為實有,但又能於萬法顯現的空相和明相中,體會空性心空性顯現的無量無邊,無我平等,無我所不分別的運作」。以此使輪迴業力種子消融,永不萌芽。
這種以本然的般若智慧,照見「五蘊皆空」;再迴光返照「心無所處」的雙向觀照方式,就是所謂的「明空雙運」。明空雙運而脫離業力及輪迴的糾纏叫「出纏」。能出纏而完全解脫叫「出纏如來」。反之,未出纒的眾生則美其名曰﹕「在纒如來」。
「明空雙運」的修行就是禪宗祖師所說:「有無位真人,由六根門頭出入,日用而知。」,這裏的「知」,是「照見和迴光返照」的意思,若是凡夫則為「不知」了。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2)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1/17 18:01:22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2)

22*…這裏要把「阿賴耶識」與「如來藏」先作個界定,只免誤認佛陀把修行次第弄反了。
眾生在未能從分別執著及我執、我相解脫前。把空性心「顯現的當體」執為「意識的主體」,稱為「我執」或「阿賴耶識」,而阿賴耶識顯現功能時,被執著成一個能生,能作主的「我」,稱為「我相」或「末那識」。眾生面對五蘊身心內外各種現象,皆以「我執、我相」,作為分別你我、好壞、善惡、大小、等二元分別時的「主觀意識」。
「主觀意識」與「第六識」的分別攀緣作用,一齊運作於五蘊身心內外境界,成辦眾生世間。
於主觀意識存在下,所有被分別或攀緣的對象就稱為「我所」,此時應當是空性顯現的五蘊明相,已成「被執為實有」的「我所」。
第二個次第的修行,已照破粗分的我執我相及我所,但累世的分別無明和俱生無明習氣都還沒轉化,必須在持續觀照中一一消除。
此時說「如來藏」以為空性心無分別執著的清淨顯現。而空性心空性顯現的「空相」和「五蘊明相」,就稱為「如來藏智」。
菩薩所從事的是修除「客塵」習氣;離五蘊明相,趨入「空性心自顯現」的行門。所觀修的如來藏智稱「空如來藏智」。
唯識見中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相當於「空如來藏智」。一般人常把眾生境界「被實執的阿賴耶識」,當作菩薩境界裏「被污染」的「本來清淨的如來藏」,主要是對學理上有所誤解,又未能從實修觀點來體會的緣故。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1)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1/17 18:00:29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1)

21*…修行人在第二個次第,破除五蘊及空的粗分別執著後,如果缺乏足夠的福報,沒有具德上師的正確指引,極易過度強調「破除分別執著」,落入「虛無絕滅」的境界而不自知。使空性心偏離「心無所處」而「心住滅絕」。反過來執著一切皆是虛妄,善惡都不存在,罪福全是空假,沒有因果業報。因而胡作非為,破道犯法,墮入狂禪境界。
為了不讓修行人落入「斷滅見」的歧途。佛陀告訴我們:有一個無形、無相,又有無限顯現功能的「本初」、「如來」或稱為「基」、「根」、禪宗則呼為「這個」。
「本初」顯現功能的當體稱之為「本覺」或「如來藏」。我們以本來清淨無染的「如來藏」,作為轉化「俱生無明」習氣時的參考背景,而如來藏透過五蘊所顯現的「清淨明相」則作為轉化「分別無明」習氣的背景,以便在觀照中將各種無明習氣一一照破。




標  題:隨師行記-找心-2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11/17 13:50:38







師要大家回去找心,末學也回去找心
秋庫師兄說:心找不到,
師說:沒有人跟你說有
末學說:找心很痛苦,找不到,頭很痛,好想去撞牆
師父說:回去再找,記得把上師觀在頂上.
末學回去後心想:為什麼一定要把上師觀在頂上呢?我有那麼遜嗎?
為什麼不能靠自己?一定要靠上師呢?不用上師我自己也能找.

當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隔週末學再見到上師,
師問末學找的如何?
末學無言以對.
師父說:你有沒有把我觀在頂上?
末學說:沒有
師父問:為什麼不把上師觀在頂上
末學說:因為我想,
我有那麼遜嗎?
為什麼不能靠自己呢?
為什麼一定要靠上師呢?
不用上師我自己也能找.

師父頓時現忿怒相說:
xxxxx,你以為你是誰啊!
你自以為多厲害啊!
xxxx什麼都不懂
還說不用靠上師
xxxx滾出去,給我滾出去
以後不要再來見我.
……….
………….
但是隔天我還是去見師父了 (待續)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隨師行記-找心-1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11/17 13:09:01






找心

很多很多年前(在孫媽媽家)的某日
師問末:心在那裡
末不假思索答:心在身內
師說:即在身內,是長的像秋寶一樣的高度又胖胖的嗎?
末:搖頭默然
師說:那是像你一樣黑黑的嗎?
末又搖頭默然
師又問:那心在那裡?又心長的什麼模樣?
末問:那心不在身內嗎?
師說:我也沒有說不在.
末問:掐大腿會痛,故知心在內,否則誰會痛?誰知道痛?
師說:心即是在內,那頭是心?還是手是心?還是大腿是心?
抑是心臟是心?..........?
若說都是心,那秋寶的心有很多哦!
若說心只有一個,例大腿是心因掐大腿會痛,那撞到手時,手應該不會痛,
因為大腿是心,而手不是心.....
末說:心是遍滿全身的.
師說:那殘障者心是不全少一塊嗎?斷手的人,心也斷了一部分嗎?
於是,師要大家回去找心,末學也回去找心(待續)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Re: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
發 表 人:小蘋(s99qqq)
發表時間:2004/11/16 13:50:52






>※ 引述<王子麵(rich9452001)>之銘言:
>>※ 引述<小妖(adsq12342000)>之銘言: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
>>2* 禪定修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讓漂浮不定的心念安止下來的「止修」。一種是讓已安止的心念,持續保有警覺性的「觀修」。所以觀修要有止修作基礎,才能持有警覺力,而止修也要有觀修的警覺力來保持安定不動,止修和觀修是相輔相成的。這樣修行叫作「止修和觀修雙向運作」,簡稱「止觀雙運」。
>> 止觀雙運功夫達到一定程度,日常的動態生活中,仍能保持警覺,心境不為外境牽動而漂浮不定;這種活動中「不動的警覺性」就叫作「觀照」。日常生活中我們進行觀照,常因功夫不足而失去警覺性,一定要起心動念,再次提醒自己,才能保持警醒。這個動念提醒的動作叫作「起觀」或「作觀」。
>> 所以修行人在活動中,一定要不斷對自己的心念起觀;觀照念頭起落,情欲升沈,而心境能不為所動。如此觀照,功夫日漸純熟深入,我們稱之為「行深」。
>> 觀照功夫行深,自然啟發我們本有的解脫智慧(又稱般若智慧),修行就是以般若智覺照我們「本然解脫的空性心」(或稱為如來、真如、本初、基、根、等名詞)。能深入觀照功夫,不用再動念起觀,無時無刻不在觀照中,這功夫稱「照見」。

>師兄您說:
>禪定修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讓漂浮不定的心念安止下來的「止修」。一種是讓已安止的心念,持續保有警覺性的「觀修」。
>
>我的疑問是還要警覺性?好像有緊張的味道.
對於初學者當是,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可說是警覺性
>那不就要產生分別?
一般而言止修偏於專注力,觀修(觀察修)則有不同
如修慈悲觀是緣於自心而修
如修無常觀亦是緣於自心及外境而修
如修無我觀如夢幻泡影觀亦須起觀
當有分別念.及
再考中土天台三止三觀,唯識五重,華嚴十玄,淨土觀相觀想...等等皆須起觀.
>您說:
>所以修行人在活動中,一定要不斷對自己的心念起觀;觀照念頭起落,情欲升沈,而心境能不為所動。如此觀照,功夫日漸純熟深入,我們稱之為「行深」。
>
>這對我太難了,昨夜一隻蚊子在耳邊嗡嗡叫,害我不能睡覺,快要發瘋了.

這對你太難了稱為行深
知道昨夜有一隻蚊子稱不斷對自己的心念起觀
在耳邊嗡嗡叫,稱觀照念頭起落,
害你不能睡覺,稱心境能不為所動(一直不能睡覺故不為所動)
快要發瘋了,這叫情欲升沈,功夫日漸純熟深入,
以上純屬好玩莫見怪

>
>
>

標  題:Re: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
發 表 人:小蘋(s99qqq)
發表時間:2004/11/16 13:20:34






>※ 引述之銘言:
>日常生活中我們進行觀照,常因功夫不足而失去警覺性,一定要起心動念,再次提醒自己,才能保持警醒。這個動念提醒的動作叫作「起觀」或「作觀」。
>
>不好意思....師兄你指的這段話....不就是升起另一個念頭...去壓抑這個念頭嗎....這樣不就還是在二元對立....

基本上,是二元對立,但若無絲毫警覺,那將是三元四元乃至無量元對立順著念頭,頭出頭沒,輪迴無邊.如吾人現前即是.
故古德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吾人現前一切思慮云為鮮不墮入二元對立,
但若能不斷祈請,時時返觀,某日有時,平等中解.
此中離心意識乃不可思議也.

>

標  題:Re:請不要在BBS上討論密宗
發 表 人:puba(puba666)
發表時間:2004/11/16 11:54:29






>※ 引述<智障大頭(otadkuo)>之銘言:
>
>我倒覺得沒必要因為獅吼會毀謗 所以就附和他們
>就如同沒必要因為小朋友認為地球是正的
>而聽到地球是圓的之類的說法會生氣
>我們可沒必要順應小朋友的無知而避免談地球是圓是正的問題
>
>附和他們只是讓他們這些白痴更加白痴
>閉門造車 情況更嚴重
>
>如果他們太囂張的話 ****就讓獅吼變病貓****
>禮讓他們是枉然的
>應該要讓他們嚐嚐鐵板的滋味
>不然他們會以為自己真的是在獅吼
>我們要讓他們的叫聲變喵 喵 喵
>
>對於這些喜歡攻擊我們的教派
>我們只是在提出「澄清」
>但他們卻把我們的「澄清」
>當成是在摧毀他們信仰堅強城堡的考驗
>就如同我們要讓井底之蛙知道「世界不是只有你認為(如這口井般)的這麼大」
>最好的方法
>不是告訴牠這口井有多小 (這樣牠永遠沒有比較的概念可以知道有多小)
>而是直接把井底之蛙抓出來放到浩翰的井外世界 讓牠見識一下
>但這些井底之蛙卻還會把「到井外浩翰的世界」與「離開井」
>認為是對他們而言的最大的挑戰
>
>他們自認他們因明很好 好個屁丫
>卻連因明不破現量這種基本常識都不知道
>只會拿<楞嚴經>壓人
>(如果他們拿<楞嚴經>壓人 可以拿四部阿含反駁他們錯解<楞嚴經>)
>
>****獅吼只是台灣佛教的縮影 反應的是一般大眾對密教的看法****

大頭師兄....
我感覺到你是真的看不下去了....
唉....台灣人就是這樣...佔地為王....
沒關係....討論地方又不只獅子吼....
不要理他...要討論別的地方很多啦.....
我們只要相信因果就好....反正批評那麼多....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你說不是嗎....大頭師兄我們一起努力修行吧.......
末學 秋光明合十

標  題:Re: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
發 表 人:puba(puba666)
發表時間:2004/11/16 11:42:13






日常生活中我們進行觀照,常因功夫不足而失去警覺性,一定要起心動念,再次提醒自己,才能保持警醒。這個動念提醒的動作叫作「起觀」或「作觀」。

不好意思....師兄你指的這段話....不就是升起另一個念頭...去壓抑這個念頭嗎....這樣不就還是在二元對立....

標  題:Re: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
發 表 人:王子麵(rich9452001)
發表時間:2004/11/16 10:07:46






>※ 引述<小妖(adsq12342000)>之銘言: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
>2* 禪定修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讓漂浮不定的心念安止下來的「止修」。一種是讓已安止的心念,持續保有警覺性的「觀修」。所以觀修要有止修作基礎,才能持有警覺力,而止修也要有觀修的警覺力來保持安定不動,止修和觀修是相輔相成的。這樣修行叫作「止修和觀修雙向運作」,簡稱「止觀雙運」。
> 止觀雙運功夫達到一定程度,日常的動態生活中,仍能保持警覺,心境不為外境牽動而漂浮不定;這種活動中「不動的警覺性」就叫作「觀照」。日常生活中我們進行觀照,常因功夫不足而失去警覺性,一定要起心動念,再次提醒自己,才能保持警醒。這個動念提醒的動作叫作「起觀」或「作觀」。
> 所以修行人在活動中,一定要不斷對自己的心念起觀;觀照念頭起落,情欲升沈,而心境能不為所動。如此觀照,功夫日漸純熟深入,我們稱之為「行深」。
> 觀照功夫行深,自然啟發我們本有的解脫智慧(又稱般若智慧),修行就是以般若智覺照我們「本然解脫的空性心」(或稱為如來、真如、本初、基、根、等名詞)。能深入觀照功夫,不用再動念起觀,無時無刻不在觀照中,這功夫稱「照見」。
>
>
師兄您說:
禪定修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讓漂浮不定的心念安止下來的「止修」。一種是讓已安止的心念,持續保有警覺性的「觀修」。

我的疑問是還要警覺性?好像有緊張的味道.
那不就要產生分別?
您說:
所以修行人在活動中,一定要不斷對自己的心念起觀;觀照念頭起落,情欲升沈,而心境能不為所動。如此觀照,功夫日漸純熟深入,我們稱之為「行深」。

這對我太難了,昨夜一隻蚊子在耳邊嗡嗡叫,害我不能睡覺,快要發瘋了.




標  題:Re: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17)
發 表 人:王子麵(rich9452001)
發表時間:2004/11/15 20:17:36






>※ 引述<小妖(adsq12342000)>之銘言: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17)
>
>17* 修行人透過止觀禪修,能親身體會五蘊身心世間,無自性、無住、的「空相」時,稱為體取「緣起性空」;禪宗六祖則稱之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經由對緣起性空無間斷的體驗,行者對五蘊明相和空相的粗分執著得以完全解除。
>但修行中如果只認知「主觀意識無自性」,卻認為宇宙間應該還有一個因緣和合時的空性「主因」,如此心裏就會產生一個比我們「主觀意識」還偉大的「空性主」,而以為空性主可以化生「微妙的空性體」(或稱「天堂」、「原鄉」、「淨土」),誤認修行人只要努力把握自己渺小的「空性主分靈」——「個人的小空性心」,透過修證,開花結果,必能回歸空性體,與空性主合而為一。
>此種修行人雖然也談空性,也論中觀,也說緣起,但仍無法由實有「大神我」的我執中解脫。
>其實「空相」是相對於「五蘊明相」所建立的概念,空相和五蘊明相都是無自性的。若有自性,五蘊明相應不待空性的顯現而存在,也不應有變化。果真如此,人生就不該有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等千變萬化的現像。同理,如果空性有自性就不可能顯現空相、明相。空性心如果有自性,不可能有空性的顯現功能,空性心和空性成了不相干的兩回事,這不合常理,也不合實修的事實。如此反覆推論,修行人一定要使自己在觀念上不再有一絲「實有自性」的執著。
>
>
>
師兄您好:
針對第17篇前幾段,末學有一些疑問獻醜:
1.一定得止觀才能體會五蘊之無自性?
2.緣起性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3.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剛經裡的東西不是嗎?
4.緣起性空無間斷體驗?什麼是無間斷?如何無間斷呢?
5.那麼無間斷的體驗又是否有所住而生其心呢?
6.您說粗分執著得以解除?到底多粗?那什麼叫細?

對不起,我真的看不懂...謝謝解答!謝謝您.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0)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1/15 18:18:28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20)

20*…我們過去累生累世和這一生,從事五蘊活動,已在自己的行為、思考、欲望、情緒、等處理過程中,養成無數無量的習慣。這些習慣會引導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重覆性的反應而不自知。這種會一再出現的習慣性稱之為「習氣種子」、「業力種子」、或「分別無明」。
而生命中未分化為情緒、欲望、思想、行動、前的「原始生命蠢動」,則稱之為「俱生無明」或「無始無明」。俱生無明是使我們不斷流落於六道各種生命體中輪迴的力量;分別無明則是我們在各期生命體中會面對各種際遇,產生痛苦、煩惱、的主因。
這個層次的修行重點,就是以「明心見性」當下的「照見」功能,轉化我們的業力種子。消除我們無始無明產生的「我執、我相」習氣,也照破分別無明產生的「我所」習氣。如此即可脫離煩惱、痛苦和輪迴的纏縛。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19)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1/15 18:17:33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19)

19* 禪修的第三個次第

色、(受、想、行、識、)即是空一一修斷「無清淨心可得」的執著。

這個層次的修行,已無法用人類的語言、文字、概念、等方式作一個楔合境界的精確討論。因為這時修行人已深入個人內心證得的經驗,只能在有相同內證經驗的人之間「以心印心」。
印心之際,也許有語言、符號、或象徵性的動作出現,但所表達的已超越這些外相。禪宗公案就是如此形成的。
這個次第的修行人已經親歷:空性心的空性運作,空相及五蘊明相的顯現。對整個心性運作過程都瞭若指掌,這能力稱為「得見佛性」又稱「見性」或「現性」。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18)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1/15 18:16:49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18)
18*…有一種不自設立場,只將別人的立論分為「承認」或「不承認」兩邊,令對方選邊站,然後以兩邊的矛盾點來辯破對方的立論,這種辯破方式叫「應成破」。以應成破來建立的中觀思想叫「應成中觀見」,是修行人用來破「二元觀念」的共法。但如果用錯地方就十分危險。
為讓世人明瞭修行境界而建立各種名相如:空性心、空性、空相、五蘊明相、佛果、等。說明境界所使用的詞句,如果被當成「哲學觀念」,而誤以應成破將其完全破除。進行止觀禪修時就失去修道的依憑,落入「虛無斷滅」的境界中。
所以應成破只能著力於解門的「文句般若」破二元分別觀念上,不能拿來用在行門證果,「觀照般若」的道果中談。
當第一次第止觀禪修出現「清淨空相」而被執為實有「清淨心」時,以應成中觀見,遮破「實執的概念」,進而以止觀禪修產生的般若智慧,照破「清淨心的實執」。進入超越語言文字,無法以二元分別概念所描述;所謂「不可思議境界」,禪宗稱之為:「覔心了不可得,貧無立錐之地。」,此時己超越「佛在心中」,進入「心無所處」的境界。修行人對五蘊和空的粗分別執著已然破除。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17)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4/11/15 18:15:58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秋證 (17)

17* 修行人透過止觀禪修,能親身體會五蘊身心世間,無自性、無住、的「空相」時,稱為體取「緣起性空」;禪宗六祖則稱之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經由對緣起性空無間斷的體驗,行者對五蘊明相和空相的粗分執著得以完全解除。
但修行中如果只認知「主觀意識無自性」,卻認為宇宙間應該還有一個因緣和合時的空性「主因」,如此心裏就會產生一個比我們「主觀意識」還偉大的「空性主」,而以為空性主可以化生「微妙的空性體」(或稱「天堂」、「原鄉」、「淨土」),誤認修行人只要努力把握自己渺小的「空性主分靈」——「個人的小空性心」,透過修證,開花結果,必能回歸空性體,與空性主合而為一。
此種修行人雖然也談空性,也論中觀,也說緣起,但仍無法由實有「大神我」的我執中解脫。
其實「空相」是相對於「五蘊明相」所建立的概念,空相和五蘊明相都是無自性的。若有自性,五蘊明相應不待空性的顯現而存在,也不應有變化。果真如此,人生就不該有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等千變萬化的現像。同理,如果空性有自性就不可能顯現空相、明相。空性心如果有自性,不可能有空性的顯現功能,空性心和空性成了不相干的兩回事,這不合常理,也不合實修的事實。如此反覆推論,修行人一定要使自己在觀念上不再有一絲「實有自性」的執著。



標  題:Re:11月份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台中台北道場法訊)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4/11/14 12:27:32






很抱歉,末學可能須等下星期一,上師回台北才能確定台北法會時間,
但原則上是星期六晚上沒錯,因這幾次台北法會都是安排在星期六.

末學秋寶合十


>※ 引述之銘言:
>可否請問師兄,台北的法會已經確定日期與時間了嗎?謝謝
>
>>※ 引述之銘言:
>>11月份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高雄台中台北道場法訊)
>>
>>■傳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時間:11月13日(星期六)晚上7:00【為避免影響法會進行,請準時入座】
>>■內容:《敦珠新岩藏法門,上師部》蓮師八變之【忿怒蓮師-多傑卓勒金剛大腹】灌頂法會
>>
>>台北(暫訂)11月20日傳法灌頂:
>>內容:大圓滿廣大心要總攝持覺內修法儀軌
>>
>>===============================
>>【台北道場固定法會】
>>每星期日 下午2:30 蓮師薈供、煙供(可自備少許供品)
>>
>>===============================
>>
>>
>>(吉 祥 如 意)
>>
>>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台北市敦煌路144號6樓
>>連絡人:林念瑾 0920-883356 秋智慧 0935-950256
>>
>>台中烏金誓苑
>>台中市北興街163號1樓(接近進化北路及崇德路交叉路口)。
>>連絡人:張師兄0918695488 賴師姊0922016467
>>蔡師兄0920026218(中午11點至下午1點)
>>
>>高雄烏金喜苑
>>高雄市左營區光興街177巷50號
>>連絡人:張師兄0927615611巫師兄07-7156318
>>
>>末學秋寶合十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