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  題: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五)-1 2009/11/04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2/26 08:41:4






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五)-1 2009/11/04

(第149頁)
今天繼續講昇起次第,這本書的作者為袞千滇貝寧瑪,中文叫做普智宗日大師,宗是宗派的宗,日是太陽的日。這位師父這輩子寫了這本書而已,其他都沒有。以他的年代來講應該是米滂仁波切的弟子,是我們師公那一代的一位堪布、祖古。在當年同名的有兩個人,因此有時候我們會有所誤會。另一個叫做北巴祖古,也是米滂仁波切的弟子,他們是同名同姓,但是不一樣的人。

這本書所講的生起次第,包含一般所有的儀軌和口訣具要。其中針對我們密宗(或是顯宗都一樣),最重要的就是閉關。什麼是閉關呢?第一個做得到的就是暫時不跟外面的人接觸。我們初學者在閉關這段時間,最重要的目的是不跟自己的貪瞋癡接觸,要做到清淨。初學者的貪瞋癡大部份都是指外來的障礙,比如聽到外來的消息時,高興不高興、生氣不生氣,諸如此類的很多,所以暫時要對外關閉。俗話來講的話,閉關就是面對不了很多事情的時候,先逃避一下,躲起來的意思。所以閉關真正的含意就是這樣。
閉關分為外內密三種:
外閉關:不跟外人相處。
內閉關:跟自己的貪嗔癡不接觸。
秘密閉關:不起妄念,本然面目當中放之。
閉關就是這三種意義。

現在閉關先談不上貪瞋癡的問題,首先需要找個檀越,為了要募很多錢,到處宣傳我要閉關、我要閉關,讓功德主捐很多錢。由於中國人喜歡講究風水,有了錢以後,請風水師找一塊好的地理風水,接下來去買一塊山,然後蓋得最舒服,像五星級一樣,蓋好就進去閉關。但這些都是沒有辦法的,這些設備都是為了眾生的需要而做的。因為有這種設備的話,那麼去閉關比較會有點信心啦!

基本上閉關應該是隨便找個山洞或窩就可以閉了,但是這樣去閉關的話,我們好像認為沒有那麼慎重。所以就是找個好地方去閉關。其實眾生的要求,佛也不會拒絕,只要不太超過,他都會寬容你去做。佛也沒有說不可以,但是他還是維持一個尺度,隨時都衡量你,讓你不要太超過。超過的話,佛也不會罵你啦,佛會安慰安慰你,先這樣去玩一玩,以後不要這樣。佛法處理的方法就是這樣。

一般閉關大多分為四座。現在我們用的時間表是夏札仁波切寫的。早期都是用太陽的運行來分辨春夏秋冬,也用太陽的第一道曙光來分辨早上或是黃昏的時間,現在不用這樣,都是用手錶。早上大約三點鐘起床,打理半個小時,然後上座。從三點半到四點半,四點半到五點半,五點半到六點半,共三個小時,這個叫做曉座(第一座),晨曉的曉。

六點半下座後,馬上做觀音水施,接著修個淨供,修完就做大禮拜一百下。然後吃早餐,吃完早餐,八點上座。從八點到九點,九點到十點,十點到十一點,十一點以後下座,這個叫做晨座(第二座)。

下座後,到廚房準備煮菜,打理一下,然後要看一些書。不能看別的書,要看與所修本尊相關的書。不看書的話,大部份還是要唸本尊的心咒,但這段時間所唸的心咒是不能算進去的,只能算是補缺。唯有上座後才能開始計算累積幾萬、幾十萬遍。中間空檔所唸的都不能算進去。中午差不多這樣。

然後又上座,從一點開始到兩點,兩點到三點,三點到四點。三個小時一座,這個叫午座(第三座)。午座後,就修護法。修完護法,開始準備打理晚餐。晚餐後,通通整理完,七點就又上坐了,這座應該叫昏座(第四座)。(仁波切說:中國禪宗裡面應該也有個名稱,用他們的名稱比較好。比如什麼時辰或幾柱香,意思都是一樣。)

什麼時間算是黃昏呢?就是出去可以見到人,但是看不清楚他的臉長什麼樣子,這段時間叫做黃昏。一般鬼神都是在黃昏的時候開始走動,所以要入關的第一天,是在黃昏那一座開始進入,而不是在早上,不是在中午,也不是在下午,而是在黃昏大約七點開始入關。書上講無論如何,初修的第一天要入座的時間,就是這個時間。

還要更講究的話(149頁第二行廣修者以…),閉關時須要觀想用寶瓶的甘露水來洗澡。早期洗澡都是用木頭做的澡盆,用瓢子舀水洗澡。在台灣,就先到樓上加持一下水塔,直接觀想水塔化為寶瓶,塔裡面的水都觀為甘露水,用流下來的水洗澡,這樣就很簡單。

然後好好打掃環境,閉關過程中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四個月內都不能掃地,連灰塵都不能擦,所以在還沒有閉關前,先全部打掃得乾乾淨淨。

接下來坐在坐墊上,自己覺得哪種坐墊舒服,要選好。現在來講的話,買個好牌子,坐起來比較可以減輕身體的負擔。有錢的話,就可以買更貴的,可以買電動的外加按摩功能。看有沒有錢啦!看看師父有沒有遇到大功德主啦,遇到大功德主就有了。有些師父比較命苦,運氣不好,佛比較沒有疼愛他,所以沒找到大功德主的話,搞不好在跳蚤市場買來的墊子也可以用,都無所謂啦!

師秋瘋說
徒竹蓮女恭錄,秋寶、竹妙花校稿
標  題: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五)-2 2009/11/04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2/26 08:53:1






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五)-2 2009/11/04

(續前)
接下來要排濁氣,排穢氣。一般就是這樣(如仁波切示範),貪的脈在右手無名指的指根,瞋的脈在左手無名指的指根,各用拇指壓住,再兩手握金剛拳,癡的脈在鼠蹊部,貪瞋癡的脈通通壓著。年紀大老骨頭就沒辦法,新骨頭比較可以,我以前都可以,現在比較不行。

身體要坐直,這個半坐(半跏趺坐)最舒服,也不會傷到膝蓋。一般金剛跏趺坐比較會傷到膝蓋,我們半坐就可以了。兩手打直,壓貪瞋脈,這樣身體就會直。身體直,脈就會直,脈直的話氣就會順,等於是左脈右脈的氣,不會這邊多那邊少。我們平常姿勢不好,氣該走的地方沒有走,留了很多,氣沒有吐乾淨,所以就會有問題。所以容易脾氣不好、容易貪、容易愛睡覺、精神一直不佳,這些都跟姿勢有關,所以姿勢要直。

我覺得人的骨架要直,但是肌肉要放鬆。但是一般人打坐時.大部份都是骨架一直,肌肉就又緊了,這樣不好。骨架一定要擺好,如毘廬七支坐。毘廬七支坐中脊椎是直的,頭略微俯,兩個大腿全部都需要平貼在地上。屁股這邊要稍微墊高一點,聽說會比較舒服,這樣對脊椎骨也有幫助,因為脊椎骨彎的話,人會往前傾。本來脊椎骨這邊就比較高,如果這邊有空隙的話,脊椎骨會彎下去,所以顯教的坐墊後面都要再墊個小座墊,原因就是這樣。

一般七支坐就是這樣(仁波切示範),雙臂像老鷹的翅膀一樣站好,這個就是毘廬七支坐(大界周遍的休息坐,沒這樣做,他就這樣擺放著,兩手垂放於膝蓋上)。接著慢慢的從鼻子吸氣,這個重複三次(仁波切示範),三個(左、右、全)一共是九個,一般四加行叫這個做九節佛風。修九節佛風,氣吐出去的時候,觀想自己身體的業障、障礙、所有的不好的、壞運、衰的、什麼不如法的東西,全部都觀想成黑色的氣排出去。

排氣的過程當中,這個氣像米粒(梭子)的形狀,前面是慢慢的 ,中間是全部加強,尾巴又是緩慢,全部把它吐得乾乾淨淨,這樣叫做米粒的形狀。不是剛開始就”哼”急促的呼出去了。吸氣的時候,我們鼻間一丈前,觀想有紅黃藍綠白五色光,五個顏色代表五智慧,把氣吸進來。

有些師父的姿勢很漂亮,但有沒有都無所謂。有些師父比較喜歡這樣(仁波切示範),但姿勢太多的話,變得有點娘也不好,以前不知道,最近才知道這樣比較娘,或這樣都可以啦(仁波切示範)。最重要就是把氣排出去。就如同我們做什麼事前先調氣,調完了氣以後,就比較不會累,比較舒服,像我們游泳也是。其實做什麼事都一樣,先把氣調好,什麼事都會順利,簡單來講就是這樣。用神話來講,就叫九節佛風,好像真的一樣。這樣就會比較舒服一點,對漲氣也都有效。這樣的穢氣排出去以後,身心都了靜下來。

接下來是佛教講的動機心,有些叫做等念,白話叫動機心,文言文叫做等念。動機心就是我今天為什麼閉關?我的想法是正確或不正確?一般想法有三種,一個是善、一個是惡、一個是無記。你們都懂事吧!所以比較不會是無記。十幾歲小朋友進去閉關的話,應該有可能是無記。因為是爸爸媽媽帶進去的,所以是無記,被朋友勸去也是無記。

惡的動機心是不太可能有,不過也有可能。心裡想閉關出來,搞不好信徒比較信任你,徒弟供養比較多,或是怎麼樣怎麼樣。現在不要說台灣,所有佛教國家的行者進去閉關,好像是為了閉關出來可以拿一頂帽子,為了這個利益(拿這頂帽子)去閉關,這個是惡的動機心,這樣不行!這樣最好不要閉比較好。

善的動機心也有分上、中、下,所有的動機心在你們讀的普賢上師口授裡的『運心』中講得很清楚,這些全部都要重新觀想一遍。真的不是為己、為利他人的動機心叫發菩提心。若有惡的動機心要改一改。
再來唸誦蓮花生大士七支祈請文三遍:
烏金淨土西北隅 蓮花花莖蓮胚上 稀有殊勝妙成就
得大名稱蓮花生 空行圍繞於周圍 我如本尊勤修持
祈請降臨賜加持 咕嚕貝瑪悉地吽

唸的時候,觀想自己頂上有三恩具集的根本上師。

其實密宗裡面有很多種的上師,但是有個特別的、感恩最大的一位上師。其實所有的師父都叫做善知識,但是唯一的,讓我們自然而然只要想到佛法的時候,第一個就會想到的那一位,對他最有感情的那一位叫做根本上師。密宗講的根本上師就是指那個教的佛法最多、讓我改變的最多、讓我感動的最多、讓我感應的最多。所以不一定要想誰,大家心裡都有個第一個。西藏有個成語說:『地上上師一百,心中上師唯一』。就是說世上有一百個上師,但是心中只有一個師父。指的就是那個。

(待續)

師秋瘋說

徒竹蓮女恭錄,秋寶、竹妙花校稿
標  題: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五)-3 2009/11/04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3/01 01:37:5






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五)-3 2009/11/04
(續前)
那個總集了所有你能得到佛法的恩德。

打個比方,當你問他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他就可以告訴你,這個是善,這個是惡,那也算是你的老師。反正你不懂的事,誰告訴你答案,這些全部都可算是你的師父。但是我們平常還有分別心,所以自己得到最多,自己最感恩的師父最重要。

我們觀想師父的時候,這些師父與根本上師都是一體,都觀想在頭頂上就可以。剛開始是最有感情的那位(根本上師),接下來所有你喜歡的、你欣賞的、你景仰的、全部都是獨一無二去觀想就可以了。

書中講觀想根本上師與蓮花生大師無二無別,這裡觀想蓮花生大師烏金多傑羌(烏金金剛總持),不是我們一般觀想的蓮花生大士。烏金金剛總持頭戴五骷顱冠,代表五方佛,身上沒有穿衣服,身上都是戴著骨珠寶飾,雙手拿著鈴跟杵,像這樣坐著(仁波切示範),像蓮師八變裡的其中一位,所以就觀想那尊蓮花生大士。旁邊圍繞著歷代祖師,接下來唸誦歷代祖師傳承祈請文。

當年紐修堪布曾寫一篇大圓滿歷代祖師傳承祈請文(校註:三傳承祈請文),唸這個就可以。三傳承祈請文是用唱的,這時候隨便你唱,唱出你覺得有感情的那個就對了。

無畏洲大師取出龍欽心要意藏後,有一次徒弟問無畏洲大師:『這個怎麼敲?』無畏洲大師回答說:『隨便你愛敲多少,就敲多少。』
問:『要怎麼唱』?答:『隨便你唱,唱出你覺得有感情的那個就對了。』

你們在自己家裡唸祈請文時,要用感情去唱。有感情、有信心的話,唱出來的韻律是好聽的,不一定要去挑專門作曲的人,那挑不出什麼東西的,唸祈請文須要內心發出的一個自然感情。

講到這個的時候,音律跟文字有關,一般叫做文,書本的字叫做字,真正我們發出聲音的那個叫做文(校註:外國的文字是屬於拼音語系,具備音韻的特性;中文文字跟拼因是分開的,此處的文應是指發音。),釋量論裡面光“文”就講了二十頁,但我們通常模糊就帶過去了,其實真正發出聲音的是阿阿 伊伊 烏烏 日日… 母音發出來這個音,叫做音。

我們講脈,中國人講精氣神的那個精,現在科學來講的話,是指很細微的神經。但是這個神經是什麼東西呢?不是看的,不是用肉眼去看的,只是什麼東西去動到,他就會變化的那個神經(脈衝),這個就是脈。

密續大幻化網裡面講脈的時候說:『自己全身裡面的脈,這個脈裡面包含所有八萬四千法』。的確,所有中國的文學、所有等級最優秀的本能,全部都在裡面,其實本來都在人的身體裡面,只是還沒有發揮出來而已。在腦袋裡面都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專指在那個腦袋,腦厲害的地方是他是一個主導,他有三十二個脈瓣;喉嚨裡面有十六個脈瓣,這裡面本身包含所有的藏文、中文、英文、法文,所有的語文,全部都具足。只是要不要開發而已,他只要被開發出來,就全部都通。

以前我師父 敦珠法王沒去哪裏讀什麼佛學院,他卻完全精通,醫藥他也通,什麼都通,更通地理風水。敦珠法王的地理風水是最好的,他以前教過,我是沒去學。

我們學地理風水時,先弄一張很大的紙,上面堆完沙,然後一團水倒下去。水一下去的時候,沙裡高低起伏像山水一樣,形狀全部出來了,就開始講這個風水怎麼樣,那個風水怎麼樣。他畫一個東南西北,開始就教風水方位。西藏風水第一步是這樣教的,差不多有概念的時候,他就帶一個人去山上,到處去看風水。風水他也通,我也沒聽過他師父是誰,這些都是自然本能的開發。

所以你對祈請文有信心、有感情的時候,真的,唱出來是最好的。我們平常都是哪個師父唱得好,就跟他學。其實我們真的有信心的話,不用跟誰學,我們可以自己唱出來。但是我們都沒有辦法,只好跟那個唱的最好的師父學。

我師父 敦珠法王的前世,他們都修施身法。晚年的時候,他的唱調就有點變了,那些徒弟邪見多,就問:『師父,你怎麼啦?今天調又變了!為什麼變了?』他回答說:『我也沒有辦法。今天蓮師淨土所有的空行母都是這樣唱,我也跟著唱』。他跟弟子們這樣講,他們就相信是真的。所以不是代表師父變了,是蓮師淨土的的空行母唱法變了。所以他就說:『蓮師淨土裡面這樣唱,我也跟著唱,你們覺得有變嗎?』他們曾經有這樣的疑問,這些都是我們的邪見。

什麼是弟子呢?邪見最多叫弟子。我們的邪念邪見特別多,有了邪念以後,對邪念的理由也更多,這些不用去教,自己會找。對師父的行為有意見,弟子馬上就編出道理來,而且事實證據全部都出來了。弟子的心裡本來就是這樣,他們那一代有這種弟子,我們這代當然也有。

(待續)

師秋瘋說
徒竹蓮女恭錄,秋寶、竹妙花校稿


標  題: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五)-4 2009/11/04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3/01 08:58:1






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五)-4 2009/11/04

(續前)

用很強烈、很難忍的心情下去念祈請文,用信心去唸誦,唸誦到有點累了,總是會唸著唸著,氣有點虛的時候,接下來觀想頂上的蓮花生大師以及所有圍繞著的歷代祖師都融入我們自己的身口意,化為空。這樣去觀想,這樣就聽得懂了。

你們唸七支祈請文的時候,如釋迦牟尼佛講的,哪個眾生有憶念佛的話,佛絕對是在他的頂上,佛永遠都在他的頂上。世上速度最快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意念。全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他快的,但佛還比他快!只要徒弟準備想佛的時候,佛都已經到了。徒弟都還沒有想完,佛就已經到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不需要懷疑。

所以有任何的恐懼、任何的寂寞、任何的時刻,你就想佛都陪在我身邊,歷代祖師也陪在我身邊,怕什麼?但是呢!我受苦時,他們卻眼睜睜看著,可是應該不是他們不救我,是我自己的業障,自己要受的,因果是誰也救不了的。那若同樣都受業報,那我學佛跟沒有學佛有什麼差別呢?那可不一樣,懂佛法因果的道理,受業報的時候,心裡會比較心甘情願。這個時候會想,還好啦,沒什麼,就是痛一下而已,不如意而已,但仍覺得這是合理的。

什麼是心甘情願呢?一直去研究的話,覺得我今天所受的苦,真的是合理。你有生起一個意念,想這個是合理的話,這樣就會開始心甘情願。現在我們受苦,總覺得不合理,才會一直跟他掙扎,就是這樣的差別而已。我都覺得隨時隨地佛菩薩都陪著我們,陪到我們都會愧疚、內疚,很不好意思。

佛菩薩永遠一直都等著你,他們都不捨日夜。像觀世音菩薩,為了看著眾生,他日夜眼睛一閉都不敢閉,那個叫做觀世音。他從來不眨眼,一直觀著,不要說睡覺,連眨眼都不敢眨,觀世音的意義就是這樣。他很自在的看著,怕一閃失了,就錯過救眾生的機會,所以他永遠睜著雙眼。過去、現在、未來每一個眾生就有一個觀世音菩薩看著。

所以把佛跟菩薩想成有這麼大恩、大神通、大力,才是對佛菩薩的正確觀念。不是說他向菩薩求應驗了,我就求不到,不要擔心這個。只要一個眾生,就有好幾個佛菩薩看著,等於是醫院裡面有一個醫療團隊看著一樣,就是這樣。佛菩薩這個團隊就是要救你,等著救你,想辦法去救你,佛菩薩的偉大就是在這個地方。

所以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一一佛處眾會中,這個就是佛的神通廣大。大家起先都不一定相信,相信以後開始會有信心,對佛菩薩有信心以後,讓你心裡很歡喜。學佛的人跟沒有學佛的人差別就在於:他的身心健康上差很多。

我不是批評誰啦!現在很多台灣學佛的老菩薩也好,顯教的比丘、比丘尼也好,大部份都是想借用佛的神通去度化眾生。但那可錯了!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顯現神通去度人的,即使有也是很少很少,一兩個特例而已。釋迦牟尼佛是用講經說法度人的。佛在每部經中前安立:如是我聞。他講如是我聞這句話,他沒有講如是見神通。佛經裡面有寫如是見神通這句話嗎?如是我聞,佛是用講經說法去度化眾生。

巴楚仁波切講的,有一天心裡真的能出現不是為己、單為他人的一個很純樸善良的心的話,這個就是大神通,沒有比他更大的!這個大神通,所有過去現在未來,跟佛沒有關係的,他們都想不到。耶蘇沒有想到,阿拉教神沒有想到,濕婆神也沒有想到,科學家或什麼什麼的,世界上最有名的人從來沒有、連夢都沒夢過。他們只顧著自己,沒有顧到別人,只顧著自己身邊的人。沒事時,講一套很好聽的給人家聽是有啦,但是真正不為自己、而為別人去做的是很少啦!佛菩薩才會這麼做。這種慈悲我們都要時時刻刻去學習學習,就這樣。

經常這樣把佛菩薩都觀想在上面,金剛上師與蓮師在上面,觀想觀想,稍微累了就融入到自己身心,化為自己。這樣久了,跟師父有個相應。跟師父有個說不上來的一種關係,這個關係會越來越堅強,建立得很堅固,沒有這樣堅固為止,都不算什麼。

現在都不得不說是師徒啦!其實也不是什麼師徒啦!雙方都還在懷疑。弟子有點謹慎去懷疑師父,師父也是很緊張的去帶弟子,互相之間好像都沒有完全信任,沒有完全“放心”出來,這樣為止都不算是師徒啦!現在我們大部份都是這樣的:『看看怎麼樣?這個師父到底怎麼樣?他能變出什麼花樣?讓我能不能信他?或是他能不能讓我下輩子或晚年過好一點?是不是這輩子過好一點?死了以後,會不會帶我到好一點的地方?』都是這樣帶有懷疑的去信。所以是不得不成為師徒,也不是什麼師徒啦!連好朋友都還不成,就是這樣。

(待續)

師秋瘋說
徒竹蓮女恭錄,秋寶、竹妙花校稿
標  題: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五)-5 2009/11/04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3/11 02:32:2






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五)-5 2009/11/04

(續前)

(149頁第一段最後一行)
以上是多札仁真千莫法王所說的。多札仁真千莫法王為多傑札傳承中第一個擁有寶座者(達龍哲珠法王即屬多傑札傳承世系),第一世多傑札仁真千莫法王就是有名的阿里班智達---貝瑪旺格嘉波的弟弟。阿里班智達曾寫一部三戒律儀論,有關律儀,他這一部寫的最好。在西藏來講的話,他應該說是圓滿三戒,因此尊稱他為三戒金剛總持。
就三戒而言:外:別解脫戒:他嚴持圓滿出家淨戒。
內:菩薩戒:他是真正的菩薩。
密:金剛乘戒:他修密修得境界很高。
這三戒都受持的最好,叫做具三戒金剛總持,或說具三戒金剛師。總持這個字好像是偏向西藏語言的用法,以中國來講,總持好像沒什麼意思,所以應該叫具三戒金剛師。對中國人來講,這樣的用語比較能知道他的厲害,而金剛總持是藏文的用詞,也等於是這個意思。

阿里班智達,他是位很厲害的師父。夭紅怪子儀軌中最大的儀軌也是他寫的,最後一個降伏夭紅怪子的也是他。那時候夭紅怪子還是兇兇的,還沒那麼善。阿里班智達當初也有點鬥他,於是就開始進入馬頭明王本尊的生起次第,觀馬頭明王入定將他降伏。之前馬頭明王降伏過他,蓮花生大師也降伏過,赤松德真王也降伏過,但他還是皮皮的,後來真正降伏他的就是阿里班智達---貝瑪旺格嘉波。貝瑪旺格嘉波應該叫做蓮懷王,蓮花的蓮,息增懷的那個懷。他的名字叫蓮懷王或是蓮懷尊都可以。

其實藏文中文翻譯的時候,一般中國人來講,男尊女卑,那個尊就是代表王的意思。但現在密宗大部份將那個字都翻譯成“王”,其實應該翻成“尊”,用中國字“尊”就很好。但是現在的翻譯(像福融師他們直接看藏文字典來翻譯的話)不會翻譯成這樣。這樣翻的話,他們覺得翻錯。其實不是翻錯,這樣翻才是正確的。不一定是對照字典翻,語言的用法很奇怪,有些國家的語言“寶”這個字代表最高的,人類中等級最高的人用“寶”來形容,但是對中國人來講的話,用“寶”來形容人,好像怪怪的,所以當地的語言跟當地的形容都要弄清楚才能講。

書中講的多札仁真千莫,我不曉得是哪一世,他有很多代轉世,這一世也老了,還在西藏。文革時候他還留下來,目前八十幾歲,還活著。但是沒有穿僧服,是穿便服。你們好像沒有看過,他們介紹達龍哲珠多傑札傳承的時候,還有拍到本人。多札叫做岩石,岩壁的岩,石頭的石。為什麼叫岩石呢?他蓋寺的地方岩石特別多,石頭特別多,因此直接以岩石當他的名字。多札持覺者,就是岩石持覺者。

雪千就是山的名字,以山為寺名,就變成雪千寺傳承。佐千就是大圓滿,以法的名字做為傳承寺名。我們白玉就是指很美,很吉祥的地方叫做白玉。嘎陀就是以山名為傳承寺名;敏珠林就是成解,成熟跟解脫兩個加起來,就變成傳承寺名。台灣也有很多的山名變成某些法師的傳承,像佛光山、峨嵋山、五台山…,這些也是沒什麼關係,就是名稱而已。

(第149頁最後一行)
接著在修生起次第時,自我心間本然菩提識(本然菩提識是無相的),化為一個藍色種子字吽,然後放光迎請。(生起次第就是用一個相來訓練自己的心,使你的心專注,不要起散亂,這個叫做生起次第最重要的關鍵,其他沒有了。)

(待續)

師秋瘋說
徒竹蓮女恭錄,秋寶、竹妙花校稿

標  題: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五)-6 (完)2009/11/04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3/11 02:35:5






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五)-6(完) 2009/11/04

(續前)

(第151頁)
光放射到哪裡去迎請呢?書上說自然處,本然在處。這指的是哪個?沒有地方可以指,就是這樣而已。但想的時候,這個自然處,本然在處(本然淨土)他的本質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師。他的相呢!有點像成都千面人變臉一樣,例如修普巴金剛的話,師父變成普巴金剛的像,修金剛薩埵又變成金剛薩埵的像。意思是修什麼法就變什麼像一樣。本質是根本上師,但是像一變就變得不一樣,意思是這樣。所有的傳承,看你修什麼本尊,上師就化現什麼樣的本尊。

然後迎請,迎請本尊,還有三寶、歷代祖師、空行護法、所有的皈依境,全部迎請到現前空中,像這樣的皈依境,本尊空行護法聖眾如非常厚的雲層雲集一樣,全部滿滿的,安立在頂上。接著觀想我的左右方是這一世的父母,父母叫親家,我最討厭的那個人、最整我、常常看不順眼的那個人叫冤家,就擺在中間。然後周圍圍繞著所有一切眾生,以身口意三門同行皈依,這個叫做世俗諦的皈依。

勝義諦的皈依。
觀想皈依境與自己的心無二無別,法性不可思議,智慧自空為法身佛。自性空,也不是墮入什麼都沒有的頑空,空裡面什麼花花綠綠、什麼的光明都可以有,那個叫做報身佛。這個空跟明之間,不是像電影院裡面先什麼都沒有放一個空,開始又一個光出來,這樣沒有意思。這個空跟明之間,有個智慧生命的存在,這個生命的存在,叫做大慈大悲、叫做化身佛。

這樣的空法身、明報身、明空不二大慈悲的化身,此三身無二無別,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有的,我們眾生有的那一剎那就具足三身佛,也就是眾生不離三身佛,三身佛不離眾生。這樣的道理懂了以後,所有得失的心突然全部都放下來、放著,叫做勝義諦的皈依。

知道這個三身不離的道理後會怎樣呢?我在秋瘋晨曦裡面有寫到:
『三師傳承口授究竟 金剛心要已送密報 遙遠覓心苦修撤退』
就是這個意思。突然得失心全部沒有了,不須要再把法報化三身想成那麼遙遠的地方,原來是與生就具足了。

所以有這樣兩種皈依(世俗勝義)。知道勝義諦皈依以後不去做世俗的皈依,那也不行。有時候要觀想世俗的皈依境,慢慢的想,全部想,想的到的想不到的,全部都想為止,一直皈依,一直皈依,到了一個段落的時候,生起這些皈依境跟自己的心永遠不離,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無二無別的想法叫做勝義的皈依。勝義的皈依跟世俗的皈依就是這樣,這些都是密宗很特別的法門,不一樣的處理方法。

其實這些道理釋迦牟尼佛在顯宗裡有透露很多,但是我們不知道而已。關於大圓滿最重要的部份連小乘阿含經裡面都有透露,但是佛不敢透露很多。因為有些眾生一定需要莊嚴的道場才能生信,而大圓滿莊嚴道場就是指自己的心,但這樣沒有辦法度化眾生,所以一定要蓋個莊嚴道場。

但是阿含經裡面講:莊嚴道場的住持不能把道場當做是自己的財產喔!你只是當個廟公而已喔!。也有透露說不要太執著,會產生貪瞋癡,要離開喔!如果讓你執著、起煩惱的話,即使是釋迦佛也沒什麼了不起,還是要放下,就是這樣。

密宗裡面講的就是這樣,講是很簡單,但很不容易達到標準,一定要從初學開始上來。如禪宗講的也很簡單,很簡單卻是很難相信的,最簡單的道理是最難相信的東西,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老師常常都說見修的見要勇,越勇越好,越空越好,乾脆利落,乾脆利落斬斷是最好,斬的越快,力道最大越好。

至於行呢,膽越小越好。我們的見是膽最小,行是膽最大,什麼都敢亂來。所以行要膽最小,等於是無膽,這樣去修。見是要最勇最好,這些都是一個口訣。所以修行的時候,我們的師父常常說『你們不要拿這些空性的武器去吹牛,不要去騙自己,行為要非常遵守因果』。今天講到這個地方就好。

這本書真的要好好讀一讀,雖然我們對翻譯不是很滿意,但是這樣講一講,還是稍微聽得懂。(完)

師秋瘋說
徒竹蓮女恭錄,秋寶、竹妙花校稿


標  題:秋竹仁波切台北心經講授(一)之1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4/03 11:21:3






秋竹仁波切心經講授(一)
時間:2008年3月23日
講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地點:台北市全德藝文中心

前言

今天應徒眾的要求講解般若心經,其實說者沒有證悟空性,說空性不是很合理與恰當。師父也好,徒弟也好,大家對「空」都不具足信心。吃飽,心情好的時候,大家高談闊論「空」,但是遇到一點點不如法時,那個「空」就不存在了。一些些小小的障礙,都好像變成真的,就好像感覺障礙到自己,因此所講的這個「空」就變成高談闊論,沒有什麼意思啦!

【對空性沒有信心,才會有受到傷害的感受】

如果真的對空性具足信心的話,般若八千頌中說:「設有一法勝過涅槃,我說亦如夢幻」。所以,一切色法乃至究竟涅槃無有一法不是空性。釋迦佛獅子吼宣說「一切法性空」,講到空時,絕對找不到一個不空的,但是我們身為釋迦佛弟子,對「空」卻沒有具足信心。所以不要說遇到什麼,只是看到人家的一點臭臉,就覺得自己受到傷害;聽到人家說一些不客氣的話,也覺得受到傷害,這些都是對自我的執著非常強烈,對空性沒有信心,才會有這種感受。

如果對「空」具足信心的話,看到人家臉色不好看,也不會覺得受傷害,或是聽到人家說自己一句什麼,也不會那麼生氣。「生氣」就是感覺自己受到傷害,如果自己沒有受到傷害的話,那為什麼生氣呢?這就是我們對「空」沒有信心才會這樣。

所以,跟著我學二十年的老弟子也好,或是今天剛開始的新弟子也好,只要發生一點點摩擦,就可能沒有辦法接受,就不爽了。這些都是為什麼呢?就是我們對空性沒有生起信心,才會不爽。其實不須要不爽,沒有一件事是真的,氣消了,就開始後悔了嘛﹗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件是真的,還沒有氣消之前,好像都是真的嘛﹗而氣消之後,就只是這樣而已嘛!

【修行佛法該從什麼地方下手】

很多人問:『修行佛法該從什麼地方下手』?其實很簡單,你愛生氣就對愛生氣下手,愛吃就對愛吃的「貪」下手,愛睡覺就從「痴」下手,而愛嫉妒就從嫉妒下手;比如自己要告訴自己不要那麼嫉妒,要瞭解嫉妒的因果,只要貪嗔癡慢疑五毒的因,一種下去,絕對沒有快樂的果。大家都不願意受苦,喜歡樂,但是五毒種了下去,絕對沒有快樂的果,絕對會有痛苦的果,所以要避開痛苦因果。

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因果,就是很現實,也很實際。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很現實的。不管你跟佛菩薩有再多的交情,再多的關係,都沒有用,還是因果照輪的,這個是很現實的一件事情。你知道因果法則的話,就知道因果很現實,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因此大家都要小心一點。

很多人想要聽課,其實我沒有什麼可以多講的啦!最重要還是不要聽太多;聽太多,自己就模糊掉了。很簡單的一句話,修行就是要改變自己。其實很多人覺得一個人時很好、很快樂,也知道結了婚,兩個人時,感覺很不好。但這個不好是存在哪裡呢?都是因為自己跟人家相處不好,都是自己的問題。所以很多事情要檢討自己,不能怪罪別人,加上很多人有個問題,就是跟人家相處的不好,所以不願意跟人家接觸,但是永遠不願意跟人家相處,可以解決事情嗎?這是不可能解決事情的。

(待續)

按:【】中的文字是末學秋寶加上去的.

師秋瘋說
徒移喜平恭錄.秋慧明審稿
2008/05/10


標  題:秋竹仁波切台北心經講授(一)之2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4/03 11:23:0






秋竹仁波切心經講授(一)之2

【要成佛須跟眾生攪和在一起】

我們要成佛,要當一位偉大菩薩的話,就要跟一切眾生攪和在一起,沒有和眾生攪和在一起,怎麼能夠度眾生呢?一個人可以滿自己的願不去管任何人,但可以好好成佛是不可能的事。釋迦佛不是躲在山裡,一個人獨享就成佛啦!沒這回事。釋迦佛從發心開始乃至三大阿僧祇劫中,從來沒有躲在山裡面,天天都是哪邊熱鬧就往哪裡走,這就是度眾生,替眾生服務。

所以大家要檢討自己,那麼難相處,都是自己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才有辦法修行佛法,不解決這個問題,永遠無法當菩薩。無法當菩薩的話,就沒有辦法正等正覺成佛,只能得到小乘阿羅漢的果位,而這個果位也沒有什麼意義,還是在輪迴裡面。所以在中心道場裡面,五個人相處的好,三個人、兩個人也相處的好,才可以學佛。如果相處的不好,你們怎麼學佛呢?你們就不用學了,趕快回家睡覺。不要玩佛法,佛法沒有什麼好玩的,玩下去都是玩假的,只是浪費時間。

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訴你們要相處的好,如果你們還是不聽,那我也沒有甚麼話可以告訴你們了。我只是告訴你們,迷惑要用智慧來度,迷惑要師父來度,但不聽話,那就永遠沒有辦法度。釋迦佛他也很希望不要講那麼多話,就是他想做的事情,大家跟著走就好了,但佛也沒有辦法,所以他只好講給弟子們聽。總之就是要聽話,才有辦法成佛。

【學會聽話,聽法是很簡單的事】

你們一直喜歡聽一些高深一點的佛法,基本的你們也不要聽。但今天來聽課,要先改變這個概念,改變這種心態。因為沒有先聽基本的,即使聽高深的也高不起來的,等於是聽了也沒有用。所以現在要聽基本的,而「般若波羅密心經」算排高級的啦,等於是中上級以上的法門,但是聽者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所以你們要從基本的調伏自己,改好自己的習性,改好自己的習慣,懂不懂!

進入佛門,皈依師父,聽聞佛法,修行佛法,當三寶弟子,要改壞習氣。依止師父,聽法學習,其實是要學著聽話,不是聽法。學會聽話之後,聽法是很簡單的事。如果連聽話都不會,那聽什麼佛法,沒有資格聽法。

(待續)

按:【】中的文字是末學秋寶加上去的.

師秋瘋說
徒移喜平恭錄.秋慧明審稿
2008/05/10




標  題:叩鳴集:秋竹仁波切問:三寶佛值多少錢 (待續)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4/03 14:22:4






叩鳴集:秋竹仁波切問:三寶佛值多少錢

秋竹仁波切(以下稱師父):我今天問一問覆講師,你覺得三寶佛值多少錢?你覺得價值多少?
覆講:無限…。
師父: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三寶佛值多少錢,價值多少啦!
覆講:無量的價錢。

師父:什麼叫無量?那就是一毛錢都不值囉?
覆講:沒有辦法用世間的錢來比。

師父:真的喔?為什麼?
某徒:萬物譬喻所不能及。
師父:世間沒辦法譬如,那就是沒辦法跟他玩,就對了。
覆講:世間的東西總是無常,佛法的功德可以…。

師父:我是問對你來講的話,三寶佛值多少錢啦!無量叫不值錢,你覺得  呢?值多少錢?
覆講:所有的價錢比不上!
師父:真的假的?
覆講:真的!

師父:不能隨便說說。為什麼用錢衡量不了?
覆講:錢總是世間的東西。
師父:你自己可以衡量錢吧?你覺得錢很重要嗎?
覆講:錢很重要!
師:那跟三寶佛比起來,哪一個比較重要?
覆講:三寶佛超越這個。

師父:這個叫做官腔,對修行而言,是沒有用的。三寶佛值多少錢,自己  總是有個底吧!什麼都無比,無比是隨便說的吧!總要直接比出來,你覺得值多少錢?這個東西(師拿起一個東西)再怎麼貴,還是有行情,你覺得呢?所以,這個行情說不出來的話,對三寶的信心還是不足的。

不要講官腔,現在指的是你自己,你認為三寶佛值多少錢?這個不能講官話。書上寫了一堆,三寶值多少、行情多少,廣告詞很多,這個叫做廣告!今天是不能用廣告來呼攏自己,就是問值多少錢?

你好好想:從早上醒來到晚上睡著前,有覺得三寶佛重要嗎?有需要他嗎?有沒有想到三寶?要用這個去衡量,不是說不值錢,三寶很值錢。
你說錢是骯髒不能比,你知道錢骯髒,我不相信咧。你覺得錢是世間法沒有辦法比,我才不相信咧!要你辭掉工作兩個月,來唸誦皈依,看你肯不肯?

覆講默然。

師父:還是錢比較重要,三寶佛連兩個月的薪水都不值吧!我是講真的,這不能講官腔。講官腔就是騙啦,繼續騙啦。你覺得從早上到晚上睡覺前,三寶佛很重要嗎?很值得嗎?把三寶佛擺在什麼位置?像你們這樣的修行,被這樣一問,就問倒了嘛!剛剛覆講說的那個叫做外行人看熱鬧,我剛剛講的是內行人看門道,所以你們還不知道三寶佛值多少錢啦!

  早上睡醒起來時,有沒有感恩三寶?感恩我還健康,我今天精神不錯,能活下去,能起來,有沒有這樣感激三寶佛?晚上睡覺前,覺得我今天整天都很如意、很順遂,所以要感激三寶佛;我皈依您,真的有保佑到我,有沒有這樣想過?

某徒:精神上是無價。
師父:無價代表不值錢。不用講啦!這個東西已經沒辦法賣才叫無價,既然是無價,外面沒有行情,擺在家裡就好了。真的!不能叫無價、無比,講這些沒有用。若真的是無價,你用行動表現出來才說無價啊!光說:喔,這個叫無價,沒有辦法用行動表現出來!這樣說無價,無價有什麼用?無價就是一毛錢都不值!

某徒:老子說….
師父:這是老子說的,我沒有考老子,我今天是考你們啦!我今天沒有要考他,我是考你們,老子怎麼說,關我們屁事!
徒默然

師父:看!不行了嘛!所有儀軌第一個講的是什麼?皈依!要入佛門的時候,首先需做的是什麼?皈依!我們的皈依又如何呢?這句話不能傳出去,我們只能關起大門,自家人在裡面研討。所以,是不是還很不清楚三寶佛的價值?你們對三寶佛的行情取決於你們覺得它有多珍貴,在佛教界比較沒有人用這樣的白話來講解。

其實我覺得珍貴,是今天我覺得這個值多少,所以我才把他當作珍貴。把它當作珍貴的時候,我才知道它有多少行情,是不是這樣?

我不曉得啦,或許你們境界比較高,是勝義諦的皈依,能皈依跟所皈依、能庇所庇皆是沒有,空空的啦!這樣的事我不知道。但就世俗諦的皈依來講的話,最起碼有個行情,對他有個感恩,感覺到他有幫助到我,能感受到、感覺得到他對我的恩德。我們是受恩人,才能知道三寶佛的價值。所以,大家這一個月唸四皈依,皈依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四句唸個五萬遍好了。

(待續)

師秋瘋說
徒竹蓮女恭錄.秋寶、竹妙花審校


標  題:叩鳴集:秋竹仁波切問:三寶佛值多少錢 (完)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4/03 16:08:2






叩鳴集:秋竹仁波切問:三寶佛值多少錢 (完)

(續前)

不要說白天,連作惡夢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三寶佛?跟他有這種親密的關係時,對皈依的修行才算是有一點點感覺到啦!沒這樣的話,那還是沒有用。

我們大概花一個月的時間唸一下:皈依師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光唸這四句就好了。這四句唸一唸,消災也是唸這個,禮拜或供養所有十方天龍八部都不如唸誦皈依四句 。

皈依是最基本的,意思是投靠他嘛,然而我們沒有去投靠他,我們搞別的事情去了。所以不行!大家應該是要唸誦四皈依十萬遍,但沒有關係,我們先唸個五萬遍,再來看看對三寶佛的信心培養得怎麼樣。反正唸一唸,多多少少有個相應。

有時我們叫四皈依,也許叫三皈依。那就是:皈依師父的意,代表皈依佛。皈依師父所說的法(師語)代表皈依法,皈依師父的身代表皈依僧。四皈依跟三皈依其實是一樣的,三皈依都具足在師父身上,不這樣的話,佛是誰?法是誰?僧是誰?找不到一個。

最基本的就是師父身上具足三寶,然後在三寶具足的師父身上皈依三寶,如此加強唸下去就對了。慢慢地唸久一點,才知道三寶佛的行情是多少,不是指外面的行情喔!是你自己心裡認定的,不是聽別人說的,修行上完完全全是我們自己在修行!

以前我(秋竹仁波切)師父打坐的時候,我們有時候會拿書來問。師父說:這是書上寫的,不關你的事!書上說是空,你心裡感覺是如何空?
我們就講中觀的道理給他聽。
師父就說:這個是龍樹菩薩講的,你的體會是多少?拿出來啊!

所以祖師們對三寶的信心,不用你來重新唸給我聽啊!我問的都是憑著你的良心,看值多少錢,我是問你這個!所以你們去唸一下皈依吧,就這樣。有時候我們都要修行做功課嘛,師父說要根據徒弟的根器而教導,你們對三寶的行情都說不出來,所以多多唸皈依、多唸三寶。你們真正說得出來,不要唸也是可以喔!不想唸的人也可以,說說讓我知道價值多少,說到我滿意,不唸也可以!(師環視大眾,大家默然以對)

師父:說不出來了嘛!說不出來,就是你心裡沒有三寶佛啦 !所以還是需要唸皈依。我看三寶佛比你們家門邊的畚斗都不如喔!經過門邊時,還是會在乎看一下畚斗,要掃地時,也還會想到它。但三寶佛比它還不如,還不值錢,你們常常忘記了、忘掉了,對不對?你們每天進出門,經過的時候,還是會看一下畚斗,看有沒有被偷走,還是會多看它一眼,但對三寶佛的意義卻一次都沒想過。

地震來的時候,你們有沒有唸三寶佛?有沒有唸皈依?應該很少吧!頂多唸個咒語而已,皈依都忘記了。你們認為唸唸咒語看是不是比較靈驗?其實唸咒語雖然是不錯,但還不算很有信心,最基本的還是先唸皈依。

所以早上起來,是不是馬上就有想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沒想到的話,皈依還是不行。所以覺窩阿底峽尊者走到哪裡就唸皈依到哪裡,後來人家都稱他是皈依論師。他的弟子問說:『您是一個大論師,人家外號都叫你皈依論師,很小看您喔!』阿底峽尊者說:『人家稱為皈依論師是很重要的』。他一天到晚講皈依,針對的就是像我們這樣,很缺乏皈依、對於皈依信心很缺乏的人講的,所以皈依是很重要的事情。

師秋瘋說
徒竹蓮女恭錄.秋寶、竹妙花審校2010/03/27
標  題:秋竹仁波切台北.三十七佛子行講授(一)之1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4/04 09:49:3







秋竹仁波切台北.三十七佛子行講授(一)之1

前言:

「佛子行三十七頌」是西藏無著上師寫的。這位無著上師跟世親菩薩時代那位無著菩薩不一樣,這位無著上師是西藏人,他們同名同姓,但是不同的人。

南無觀世音菩薩
雖見諸法無來去,唯一勤行利眾生,上師觀自在尊前,恆以三業恭敬禮。

書中一開始寫著:「拿摩」,就是中國一般講的頂禮,Avalokiteshvara 就是觀世音。一切諸法無來無去,雖然自己證悟了「無來無去」,但眾生「有來有去」怎麼辦?眾生是「有來有去」,但是觀世音菩薩他自己的境界是悟了「無來無去」,雖悟「無來無去」,但是對「有來有去」的眾生永遠都不放棄、永遠都觀世音。

「觀」就是眼睛看著,耳朵聽著聲音,日夜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如此看著叫做「觀世音」。「觀」就是代表他一直盯著看,連眨眼之間都怕耽誤了、怕漏失掉了而沒有看到,所以他就不敢閉眼睛,日夜不分一直都看著叫「觀」。「音」就是他永遠都聽著眾生的哭喊、眾生的一些求救。現在講說「求救」,以前來講的話,就是遙喊。反正日夜不分睜眼看著;日夜不分張著耳朵聽著,時時刻刻都替眾生救度、替眾生消災、替眾生延壽…等等,應所有眾生的要求。除非這個弟子業障太重,他就真的沒有辦法。

人生的過程當中,有些時刻是千鈞一髮非常危險的,但是卻奇蹟似地沒事,這個時候就是佛菩薩的加持進來了,不是說自己太幸運了,也不是說自己太厲害了。很多人遇到這種幸運的事,不會去感謝佛菩薩,以為是自己好運,但是佛菩薩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緊要關頭時,讓我們感受得到加持或救度。這種很認真地替眾生做事的觀音菩薩與自己的根本上師無二無別的恩惠下,恆時以恭敬的身口意頂禮恩師的意思。身恭敬頂禮,口恭敬讚頌,意恭敬就是信心,就這樣恆時頂禮的意思。這四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差不多這樣就聽得懂。

沒有證悟的利他只是個雞婆而已

第一句話「雖見諸法無來去」,這是觀世音菩薩他自己的證量,自利。
第二句話「唯一勤行利眾生」,是利他。利他人的時候,就是他對眾生救度的利益。一般來講的話,自利需要證悟;利他需要慈悲,這種的人能夠使眾生得度。若自己沒有自利的證悟,對他人慈悲也是救度不了,只是一個雞婆而已。這種的雞婆常常幫不了人家,搞不好自己沈淪都有可能。所以你們要度化眾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度的。

我們暫時沒有這個「行」的功夫的話,怎麼辦呢?沒有關係,就是做「願」菩薩行。願菩薩行就是現在沒有辦法實際操作,但是有這個心存在,一直有這個心、重複地發這個心,隨時都有這個心的話,有一天「行」菩薩行就很容易行得通。

(待續)
師秋瘋說
徒移喜平恭錄.秋慧明審校2010/02/03


標  題:秋竹仁波切台北.三十七佛子行講授(一)之2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4/04 09:51:1






秋竹仁波切台北.三十七佛子行講授(一)之2

第三句話「上師觀自在尊前」,上師等同觀世音、觀世音就是上師。這個“上師”我們西藏話叫做 Lama,Lama 就是無上師,意思是最高的上師。其實很多上師都是善知識,密宗常常講根本上師,什麼是根本上師呢?他跟上師的意義有點不一樣。哪一個人對你恩惠最大,那個叫做根本上師。什麼是恩惠最大呢?平常他教你佛法最多、指導你最多,教了以後讓你改變最多,那個叫做根本上師。

根本上師不一定是要打扮得什麼樣或是像軍人跟警察一樣穿個什麼衣服,階級多大、名望多高,這樣不一定是根本上師。反之,不管他是少、長、幼、老,不管他是男生、女生,不管他長得怎麼樣、不管他穿得怎麼樣,這一生介紹給你最多的佛法,讓你修行上進步,讓你改變很多的習性,消除很多的罪業、業障的,那位叫做根本上師。

我們的業障總說就三個:貪、瞋、痴。什麼叫貪呢?很喜歡叫貪,一直很想得到也叫貪。瞋呢?不想要的那個叫做瞋。貪瞋痴不是頭上長角、尾椎長尾巴或是烏漆抹黑的,這種不叫貪瞋痴。貪瞋痴就是我們做什麼事時,心裡時時刻刻都好像覺得不如法,或是心裡覺得不舒服,覺得做什麼都好像不是很順,那種怎麼樣都不好的心情叫做貪瞋痴。這種住的再怎麼好、吃的再怎麼多,人家對你怎麼順,心裡都還覺得不爽、不爽的,那個叫做貪瞋痴。貪瞋痴全部都在內心裡面,除此以外,沒有特別的一個貪瞋痴。

不是牛頭馬面拿個繩子把你拉到輪迴裡面去,而是那個心把你拉到輪迴裡面的,那個稱為魔障,也稱為四魔、稱為業障、障礙。那個是所有佛教裡面從小乘到大圓滿,一直想對付的,或是一直想把它淨化、一直想改變的。有些講破除、斷除,有些叫淨化,大圓滿的方法叫不增不改,不增不減,就放著。從很多種不一樣的方法,就看得出來,修行下手的地方也是不一樣的。總之貪瞋痴等等就是指那個,其他沒有什麼所謂的貪瞋痴。

罵你最多的那個叫根本上師

那個教你方法以後,能讓你貪瞋痴減少一點,不會讓你由貪而心情起伏、由瞋而心情起伏、由痴而心情上上下下起伏,沒有了這些,那個叫恩師,根本上師指的就是那個。所以,跟你相處最久的那個叫根本上師;講你罵你最多的那個叫根本上師;讓你幹譙最多的那個叫根本上師。反之,對你講客套話,那個不叫根本上師,那個只是叫一個好老人,很好的一個老人。

現在的人都喜歡找這種師父,但是這種師父我相信是救不了你們。你們當弟子的沒有那麼好溝通,用說好話就能改變你們的習性嗎?改變不了嘛!真的要講,就講實際一點,我們今天不是要講客套話,實際一點講就是改變不了,改變不了的時候,那個不叫恩師。

你們都知道根本上師,你們開口閉口都叫根本上師,但是什麼叫根本上師?知道了吧!這個要認清楚,很重要。恩惠最多的那個叫根本上師,沒有恩惠的那個不叫根本上師,那只是叫善知識,也是一個很好的結緣對象,但不一定適合當你的指揮官。能讓你內心裡真正聽他指揮,指指點點的把你所有潛伏的醜陋部分,全部挖出來,這個叫根本上師。很多人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心中一直隱藏,潛伏著醜陋的東西,自己確實也不知道自己怎麼那麼醜陋,師父幫我們挖出來以後,知道這個很醜陋,自己嚇一跳,這時候就改嘛,這個師父叫做根本上師。

反正跟你相處最久的、教你佛法最多的叫根本上師。那種見過的、結過緣的,一般來講我們叫善友、善知識,這些稱呼都可以。在西藏只要書上寫到 Lama 兩個字,就知道是根本上師,以中國來講的話,是唯一讓你皈依的老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那個叫做根本上師。就密宗來講的話,不一定是要接受灌頂。從完全不知道什麼是佛法,到讓你知道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先讓你知道佛法僧;哪一種的佛要頂禮、哪一種的法要聽、哪一種的僧要跟他一致,教你這些的叫根本上師。根本上師就是那個恩惠最大的叫根本上師。

(待續)
師秋瘋說
徒移喜平恭錄.秋慧明審校2010/02/03



標  題: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六)-1 2009/11/04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4/30 02:23:1






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六)-12009/11/04

按:為方便大眾從仁波切開示內容中對照法護大德翻譯之版本,故末學秋寶將法護譯本中的頁數及每段開端五字標在此【】內。
**********************************************************

第151頁
這一本書中寫的是昇起次第的「總」儀軌,為什麼叫總儀軌呢?密乘一開始就有「昇起次第」這個名詞,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都是從「昇起次第」開始的。顯宗「般若心經」所講的最高境界,是「一切諸法性空」,顯宗不是沒有提到「昇起次第」,只是解釋的不一樣。一般講「性、相」,顯宗較少提到「明」;而密宗著重在講「明」的部分,明或是相又分為清淨與不清淨。一般我們所講的「相」都是指不清淨的,密乘裡把這個不清淨的「相」化空、化為「清淨」,這就是「昇起次第」。

事部、行部、瑜伽部(外三續)、無上瑜伽部,這四部密續都是以昇起次第為出發點,只是處理的方法有些不一樣。無上瑜伽部又分父續、母續、無二續(內三續),內外續總共分六部密續。此六續的一些基本規則都可以概括在這本昇起次第,所以「總」儀軌的總就是講這個。因此除了特殊的法以外,大部分儀軌中的前行、正行、結行都可以依照這本書,所以是一本蠻簡單又總括的書。

之前講皈依,皈依分世俗皈依和勝義皈依。世俗的皈依:初學者總是先建立一個外在的佛,然後去依靠他,這就是一般世俗的皈依。勝義的皈依:是修了一段時間以後,體認所有的佛,自有我開始,就存在,而且是俱生的,從未曾離開我們的心,就是三身都具足在心中。具足在心中後,能皈依、所皈依,都不存在,就在知道中放之,這就是勝義的皈依。這都是依自己的境界有多高,就能得到多少皈依,也不是一定有辦法這樣那樣的。

【為安置一切有情…】
皈依後開始要發心;發心就是發菩提心,也分兩種:世俗菩提心跟勝義菩提心。世俗的發心是為三界一切眾生的利益而成佛。我們今天聽法也好,修法也好,靜坐也好,誦咒也好,都是為這個動機心而發菩提心,這就是世俗的發心。勝義的發心:勝義中任何不存,世俗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