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  題:普賢王如來祈禱能顯自然智根本願文摘錄自大圓滿一書(正覺出版社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09 00:30:11






普賢王如來祈禱能顯自然智根本願文

法界輪涅諸幻相,一根二道成二果,
覺與無明所變現,由我普賢廣大願,
令一切于法界宮,現前證得佛陀位,
真如體性本無別,法爾廣大不可思,
輪回涅磐名原無,明瞭法爾即佛陀,
眾生無明輪回轉,普願三界有情眾,
斷惑圓證真實義,我普賢王如實說,
真如實際離因緣,空性圓具本覺智,
內外增減過犯無,失念黑暗心垢離,
體性明空無過染,本覺清淨原安住,
三界毀壞亦無畏,不著貪欲五濁塵,
自顯無別自然智,本淨無色無五毒,
自性明照未嘗礙,清淨自性即五智,
于此五智成熟中,生起五方原始佛,
智慧增廣進詣時,生起文佛四十二,
六道苦處悉解脫,迷諸惑幻無始眾,
由不正知失本明,由失正念住黑暗,
彼即無知顛倒因,從彼驚恐悶絕中,
念動蘇醒生怖畏,自他貪嗔起執持,
習氣薰染漸增長,隨行習性逐生死,
五陰熾盛苦惱逼,滋生無間五毒業,
成為眾生惑幻因,即不正知與失念,
由佛所發大願力,皆自了知明覺性,
俱生無明蔽本覺,生起失念散亂心,
分別無明逐塵境,分立自他二執取,
俱生分別二無明,即是眾生顛倒因,
由佛所發大願力,令諸輪回有情眾,
消除失念黑暗坑,清淨能所二妄執,
了知本具自明性,心著二執起猶豫,
形成微細貪著心,習氣薰染漸增長,
于衣食伴侶財處,以及五欲親眷等,
貪著欲樂熾熱惱,彼令世間惑幻生,
由是二取業無盡,貪嗜果報成熟時,
生貪欲惱惡鬼中,常受難忍饑渴苦,
由佛所發大願力,普令貪欲諸有情,
不舍外來貪欲境,不取內生貪著根,
如如安住自明覺,自心覺了寬坦住,
轉成妙觀察智道,外境所顯諸幻相,
念動微細怖畏生,從此增長嗔習氣,
忿起怨敵殺害心,嗔恚果報成熟時,
長受地獄苦煎熬,由佛所發大願力,
令趣六道諸眾生,嗔恚猛烈增長時,
自心放鬆莫取捨,任持安住自明覺,
轉成大圓鏡智道,由於自心高舉起,
於他生起驕慢心,如是猛烈勝驕慢,
自他欺淩而苦惱,彼業果報成熟時,
暫生天道報盡墜,由佛所發大願力,
令驕慢心諸眾生,覺了自心寬坦住,
任持安住自明覺,轉成平等性智道,
由二執薰染習氣,自贊毀他痛苦業,
增長鬥爭疑妒心,投生殺戮非天處,
果墮泥黎地獄中,由佛所發大願力,
嫉妒鬥爭生起時,莫起怨敵心松坦,
任持安住自明覺,轉成成所作智道,
不正念舍及散亂,有藏昏沉和忘念,
昏沉懈怠愚癡者,果感畜生無依恬,
由佛所發大願力,令心愚癡黑暗者,
發露淨心住正念,轉成法界體性智,
三界所有諸眾生,真如體性與佛等,
失念故成顛倒因,無間造諸無義業,
猶如夢幻趣六道,我是最初普賢佛,
化身調伏六道眾,我普賢王廣大願,
令諸眾生一無餘,無盡法界成正覺,
具慈瑜伽大力者,了智自明離惑幻,
已發如是廣大願,聞持此願諸眾生,
於三生內必成佛,或於日月蝕時日,
風暴雷發地動變,或於冬夏至年節,
發心自修為普賢,與眾虔敬誦此願,
令諸三界有情眾,由彼瑜伽行者願,
滅苦解脫生死海,獲證究竟佛陀位。


標  題:普賢王大力願頌蓮花正覺譯秋竹仁波切修正對照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09 00:20:13







金剛上師諾那呼圖克圖傳授
  蓮花正覺譯

  生死涅磐法,一因二道果,明無明所變,今以普賢願,
  令于法界宮,一切成正覺。
  根元本無為,自然不可說,無世出世名,了此即成佛,
  無明而流轉,願三界有情,皆了無說義。
  我是大普賢,無因緣因義,了此自然事(悟),無內外增長,
  無念無暗垢,故自無過染,自證原安住,世壞亦無畏,
  不著五濁塵,無別自然智,無色無五毒,明瞭未嘗滅,
  一性有五智,于五智成熟,出初佛五部,于此智漸廣,
  生四十二佛,由運五智力,生五八(六十)雄猛,根本明無迷,
  故為本初佛,由我發此願,三界諸有情,了知自然智(覺),
  大智得增上。
  我化身無間,分化百俱胝,如應種種現,由我悲願力,
  三界諸有情,解脫六趣處。
  最初眾生迷,由不了(悟)本明,無知昏暗住,此即無明因,
  從此悶絕中,忽起恐懼想,生自他貪嗔,習氣漸增長,
  遂流轉生死,五毒惑熾盛,五毒業無間,故眾生迷因(基),
  即無知無明,由佛發願力,皆自知自心。
  其俱生無明,是無知險處,其分別無明,即自他二執,
  俱別二無明,俱眾生迷因(基),由佛發願力,生死諸有情,
  無知黑暗消,二執妄識淨,了知(悟)自心性,二執心猶豫,
  略起貪著時,習氣漸增長,於衣食財處,五欲及親眷,
  發生悅意貪,此令世間迷,二取(能所)業無盡,由貪果成熟,
  生於餓鬼中,常受饑渴苦,由佛發願力,令貪心有情,
  欲念不須斷,貪著亦勿取,內心自舒緩,任持自心地(覺悟地),
  轉分別成智。
  若于諸外境(境顯),生微細怖畏,即長嗔習氣,起殺害等心,
  嗔果成熟時,地獄煎熬苦,由佛發願力,六趣諸眾生,
  嗔恚猛生時,放緩莫取捨,若能持自心(悟),即得明瞭智。
  由自心高舉,於他心謗毀,由起猛慢心,自他欺淩苦,
  業果成熟時,死墜天生中,由佛發願力,令慢心有情,
  自心自然住,任持自心(覺悟)地,了達平等性(平等原智得)。
  由二取習氣,自讚毀他苦,增鬥爭較心,殺戮非天生,
  果墜泥犁處,由佛發願力,令鬥爭有情,不起怨仇心,
  任持自心(覺悟)地,得無礙業智。
  無知捨散亂,覆惛及忘念,喪失菩提心,悶絕懈怠癡,
  果感旁生中,由佛發願力,令諸癡暗者,現了明瞭念,
  得無分別智。
  三界諸有情,根本與佛等,由無知迷亂,造諸無義業,
  六業如迷(作)夢,我是最初佛,為教化六趣,以普賢大願,
  令一切有情,于法界成佛。
阿吙
  茲以瑜珈力,無明(勿迷)心自明,由發此大願,聞持諸眾生,
  三生即成佛,或於日月蝕,或于地動時,冬夏至年節,
  自修為普賢,於眾誦此願,三界諸有情,由我行者願,
  其苦自減少,究竟得成佛。


標  題:普賢王大力願秋竹仁波切修正後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09 00:18:10






金剛上師諾那呼圖克圖傳授
  蓮花正覺譯
秋竹仁波切修正

  生死涅磐法,一因二道果,明無明所變,今以普賢願,
  令于法界宮,一切成正覺。
  根元本無為,自然不可說,無世出世名,了此即成佛,
  無明而流轉,願三界有情,皆了無說義。
  我是大普賢,無因緣因義,了此自然悟,無內外增長,
  無念無暗垢,故自無過染,自證原安住,世壞亦無畏,
  不著五濁塵,無別自然智,無色無五毒,明瞭未嘗滅,
  一性有五智,于五智成熟,出初佛五部,于此智漸廣,
  生四十二佛,由運五智力,生六十雄猛,根本明無迷,
  故為本初佛,由我發此願,三界諸有情,了知自然覺,
  大智得增上。
  我化身無間,分化百俱胝,如應種種現,由我悲願力,
  三界諸有情,解脫六趣處。
  最初眾生迷,由不悟本明,無知昏暗住,此即無明因,
  從此悶絕中,忽起恐懼想,生自他貪嗔,習氣漸增長,
  遂流轉生死,五毒惑熾盛,五毒業無間,故眾生迷基,
  即無知無明,由佛發願力,皆自知自心。
  其俱生無明,是無知險處,其分別無明,即自他二執,
  俱別二無明,俱眾生迷基,由佛發願力,生死諸有情,
  無知黑暗消,二執妄識淨,了悟自心性,二執心猶豫,
  略起貪著時,習氣漸增長,於衣食財處,五欲及親眷,
  發生悅意貪,此令世間迷,能所業無盡,由貪果成熟,
  生於餓鬼中,常受饑渴苦,由佛發願力,令貪心有情,
  欲念不須斷,貪著亦勿取,內心自舒緩,任持覺悟地,
  轉分別成智。
  若于諸境顯,生微細怖畏,即長嗔習氣,起殺害等心,
  嗔果成熟時,地獄煎熬苦,由佛發願力,六趣諸眾生,
  嗔恚猛生時,放緩莫取捨,若能持自悟,即得明瞭智。
  由自心高舉,於他心謗毀,由起猛慢心,自他欺淩苦,
  業果成熟時,死墜天生中,由佛發願力,令慢心有情,
  自心自然住,任持覺悟地,平等原智得。
  由二取習氣,自讚毀他苦,增鬥爭較心,殺戮非天生,
  果墜泥犁處,由佛發願力,令鬥爭有情,不起怨仇心,
  任持覺悟地,得無礙業智。
  無知捨散亂,覆惛及忘念,喪失菩提心,悶絕懈怠癡,
  果感旁生中,由佛發願力,令諸癡暗者,現了明瞭念,
  得無分別智。
  三界諸有情,根本與佛等,由無知迷亂,造諸無義業,
  六業如作夢,我是最初佛,為教化六趣,以普賢大願,
  令一切有情,于法界成佛。
阿吙
  茲以瑜珈力,勿迷心自明,由發此大願,聞持諸眾生,
  三生即成佛,或於日月蝕,或于地動時,冬夏至年節,
  自修為普賢,於眾誦此願,三界諸有情,由我行者願,
  其苦自減少,究竟得成佛。


標  題:逆緣的可貴-日常法師開示 -1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08 03:28:47






  有一句老話:「最難風雨故人來」,現在外面風雨交加,諸位來的時候路上又遇上塞車,重重困難當中,大家還能夠見面,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特別是這樣的一個日子,我想各位跟我一樣倍加高興。這裏有兩重意義,是佛法告訴我們的:一叫世俗諦、一是勝義諦。世俗諦就是我們外面看得見的部分,今天外面的現象是風風雨雨,而寺裏邊我們非常高興溫暖地聚在一起;另外一重,就是我們透過五蘊意識,向外面去感受,同時內心當中,以佛法感受真實的內涵。



  一般人也許可以體會到風雨交加,故人相聚的難得,但是在境界上最重要的中心部分—能夠領會到而內心提升的人,卻是很不容易遇到。理論上,學了佛法以後才懂得,但是諸位有沒有這個體會?我學佛法學了幾十年,在座也有人像我一樣久的,但是當外面嚴重的逆境來的時候,是否還能體會到佛法對我們的幫助?我想這個就很不容易。舉個實際上的例子來說:最近我生病了,你們也都看見了,除了生病還加上「老」,對世間來說,老、病是人人覺得最苦惱的事情。我並沒有說我能夠遇見這個境界不感到困難,的確是很困難、很痛苦,但是我深深感覺到這次的困難跟痛苦,並沒有像以前所經驗中的這麼痛苦。它還有另外一面,這個面完全不是痛苦,是另外一種精神的提升,這個提升當我真正的感受到以後,覺得實在很美!當你真正深入的時候,會漸漸的感覺到外面給你的這種惡緣、逆緣,慢慢就不足為奇,最後會很感謝這惡緣,如果沒有這個惡緣,根本不可能真正的提升。



  不一定人人能感受到「老、病」,有的人一生沒生過病,也有人還沒有到老的境界,或者有的人已經老了也沒生病,但是每個人都曾有違逆的經驗。諸位有沒有感覺到,違逆的境界能夠幫助你、策勵你提升?可能世間的經驗多少有一點,但是要在佛法上去緣到,就很不容易。首先我希望提醒大家,逆緣境界現起對我們不一定是壞事,就看你以什麼樣的心情面對,以及當時你能不能去把它轉化過來,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譬如說我們都需要飲食,飲食要靠種植五穀雜糧,種植時,用的肥料可以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又臭又髒又爛,在還沒轉化之前那是最糟糕的一個逆緣,實際上我們現在發現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如果你逃避了又臭又爛又髒的肥料,改用化學肥料,可是卻毒害我們的世界,毒害到沒有人能挽救的地步。我們一步一步深入去觀察,希望能體會到這個特點。
  大師究竟圓滿的教法,有的人學到的只是理論,有的人能夠深入理論,還有的人深入了以後還能夠在生活中運用,直到遇到任何境界都能夠讓它產生正面效應,最後任何境界都困不住他,他真正超越了,我覺得在這過程中逆緣的增上必不可少。對學佛的同學來說,逆緣的增上需要很多條件,逆緣之所以能增上,是因為跟法相應,所以,是不是應該先把法學好?所以當學員進來學《廣論》時,我們會要求他先把理論瞭解以後,進一步通常會鼓勵大家真正的深入,把法用在生活中,當然你可以用在家庭裏邊,可是最好用的,就是在我們義工的團隊。因為團隊裏有兩樣東西,是在外面不大可能有的。第一,你要在法上繼續聽聞、體會、不離開法,只有在這個團隊當中才有可能。其次,當你要照理論所說的去實踐時,會想進入法人工作,對在法人工作的同修會有一個夢想,啊!多麼好呀!但是,等你真的跨進來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例外,除非你是佛菩薩,第一件事就是失望,你會感覺學到這麼好的理論後,怎麼進來的這些人都這麼糟糕?老同學是不是都有這樣的感覺?所以很多人就待在外面不願意進團體來。這種情況之下,這種人的進步始終是有限的,沒有跨過這一步,想進步是不可能的。



  當有人覺得學得這麼好的理論而進來團體,進來了以後卻十分失望,那時,我通常會告訴他:「你做任何事情,從理論到實踐,中間有沒有經歷失望的過程?先不要看佛法,假定世間沒有這種事,只有跨到佛法才有此情形,那你可以拒絕佛法。但這是世間的共法,沒有一個例外的。既然佛法告訴我們世俗諦,就是指佛法一定離不開世間,它還是世間的那個原則,為什麼你要把世間排開呢?你接受佛法,佛法告訴你世俗諦,而你竟排除世間,根本就學錯了!

標  題:逆緣的可貴-2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08 03:26:16






所以當你接觸佛法,一直到進入團體,與不同習性的人一同工作,你會發現一個事實:如果沒有這個逆緣,你始終是停在理論與做夢當中,不可能真正兌現你的實踐與願望。你要去兌現就必須靠你的功德、靠你的智慧,如果沒有實際上對境磨練,怎能增長功德?能不能增長智慧?學了理論透過實踐,然後在磨練當中,瞭解原來這個理論是這麼講的。如果沒有逆境給你磨練,你能不能瞭解所學的真正內涵?



  其實外界也有逆境,為什麼外界的逆境不能幫忙我們增上?這有一個原因,外界的逆境有沒有人提醒你佛法?沒有的!而且當真正逆境來的時候,通常你跳脫不過的,能當下跳脫的是了不起的人喔!依我來說,我學了幾十年,現在還是無法跳脫,只是已經曉得這個理論可以幫助我們跳脫,所以我從各式各樣的逆緣中慢慢的學著跳脫逆境。



  我真正的瞭解:要想學佛,一步一步的走上去,「法」的完整理論是不可少。而完整的理論來自于「師」,所以當我們學到宗大師的教法以後,通常我們對「師」容易生起淨信之心;但是這個法要慢慢的搬到我們的心中,單單師是不夠的,還要「友」。可是這些友會變化,友的變化就像天氣一樣,昨天熱得要命,溫度已經升到快三十五度,我坐在房裏,衣服一件件脫掉還是受不了,今天一看才只有二十度,出外又得多添衣服,兩天內溫度差這麼多。這個友的變化,有時遠超過這樣的天氣變化,往往幾分鐘之內因為一個小小的彆扭,表面上還裝得笑容可掬,心裏卻覺得不對勁了,有沒有這種感覺啊?變化很大喔!所以當下我們是沒有力量轉化過來的。



  以我自己的經驗,我認為友是絕端的重要。友就是會有這麼大的變化,今天你覺得好,明天變得很壞,如果你因此遺棄了友的話,那麼我們皈依的只是二寶——佛寶跟法寶。如果只依二寶的話,這個法寶能不能真正的深入你的心中?不能!既然沒有辦法深入心中,這個法寶也就不存在了。那麼這個師——佛寶,真實的功德你能不能真正的體會到呢?只是虛浮的信心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謂的皈依三寶,是沒有內容的。所以佛、法、僧三寶絕對是三者全有。少了其中一樣,其他兩樣也沒有!



  對極大部分的人來說,「佛寶」當然一定有,「法寶」現在已經慢慢消失掉了,「僧寶」是很難看得見了。既然現在這個三寶非要逆緣才能夠增上的話,我們這一群同學,應該要非常珍惜這個機會。儘管今天我的精神仍然不太好,還是捨不得放棄和大家見面的機會。而且我每次都有這個經驗,就是當你心力真正提起來的時候,逆境的感覺就會消失,事實上也是如此。所以對著逆緣的時候,如果你有方法使你的正念提起來的話,那逆緣就是幫助你提升的。今天我的逆緣就是我的病,幫助我提升的就是你們在座諸位,當然遠的來說是宗大師的教法。所以,我要對各位表示我無上的感謝。


標  題:轉貼:宗薩仁波切開示-為什麼上師要示現這些奇奇怪怪的相?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06 16:38:30







問:為什麼上師要示現這些奇奇怪怪的相?

答:有些人認為佛給了八萬四千個教法,
不是把人都給弄糊塗了?
因為人有八萬四千種煩惱,
所以佛用八萬四千種法門對治。

你想想看,如果一個醫生不管你生什麼病,
都給同樣的藥,你會感覺如何?

舉例來說,在對治“貪”的問題上就有許多不同的教法,

小乘提出“不淨觀”,

大乘在不淨觀上再增加“空觀”,

金剛乘提出“無二教授”。

以前有一位和尚將不淨觀修得很好,也獲得大家的讚賞。
文殊菩薩為了要試探他的功力,
便化身成一位非常美麗的小姐來引誘他。
最初他不為所動,但他的對手(文殊菩薩)實在太強了,
知道各種引誘人的怪招
(如果文殊菩薩不知道如何引誘人,那麼世界上就沒有人會引誘人了,因為他是智慧之主),
慢慢的和尚把持不住,乾脆站起來跑出去,
文殊菩薩也跟在後面緊追。一個不小心,和尚摔了一跤,
他心想“完了”,擔心美麗的女子靠近。
結果什麼事也沒發生,他緊張地向後看,
卻見美麗的女子碎成千片、消失,最後化成文殊菩薩。

以小乘的觀點來看,
和尚的不淨觀修得很好,但他應再加上“空觀”。

金剛乘的教法有些類似,但更微妙;

“她漂亮”,是一種概念,

“她醜”,也是一種概念,

真正的事物是一樣的,

不需要去拋棄,

也不需要去攫取,

因為所有事物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平等的。

佛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教法。

小乘是比較小的車乘,給求自己解脫的人,

大乘是比較大的車乘,給求眾生解脫的人,

我們無法判斷哪一種教法比較難得可貴?

兩種都是佛的教法,同樣難得可貴,

唯一的不同點在於“動機”。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轉貼:宗薩仁波切開示-問:如果上師不在身邊怎麼辦?怎麼判斷該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06 16:33:47






問:如果上師不在身邊怎麼辦?
怎麼判斷該不該忍耐?

答:上師不在身邊,就是一種要忍耐的狀況。

什麼是“上師”?上師就是告訴你本來面目的人。

上師與弟子的關係和結婚不一樣(倒有點像戀愛),

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上師和弟子間該如何如何。

上師和弟子間有宿世業力的牽引。

如密勒日巴尊者在跟隨馬爾巴之前,
向卓千喇嘛學習,他是一個教大圓滿的上師。
他說“這是最殊勝的法,如果你早上聽聞,就可以早上成就,
如果你晚上聽聞,就可以晚上成就,
如果你是最上根器的弟子,你可以在聽聞的當下成就”,
他給過密勒日巴這些重要的法,
可是密勒日巴從山洞中修行回來卻沒有太大的覺受。
當他告訴卓千喇嘛這個情況時,卓千喇嘛推薦馬爾巴上師,
密勒日巴一聽到馬爾巴之名,全身汗毛都豎了起來,
這就是一種有緣的示現。
最初的相見,馬爾巴是以農夫之姿出現,
他要密勒日巴把田耕完、把酒喝完才帶他去見馬爾巴。
密勒日巴雖然不知眼前的農夫就是馬爾巴,
但他見到農夫時,仍產生樂的覺受。
當然馬爾巴並不像卓千喇嘛一樣,給密勒日巴很高深的教授,
而是無數的苦行與磨難,
經過幾年的折磨都無法動搖密勒日巴對馬爾巴的強烈信心,
最後馬爾巴將密勒日巴的自信引出來,這就是上師。

上師不一定是一位非常高的喇嘛,高低並不能幫助我們成就;

上師也不一定得年高德紹,白髮和皺紋也不能幫我們成就;

有時候上師會隱沒在一些不可思議的地方,以極卑賤低下的樣子出現。

在白教中堪稱是最偉大的傳承之父之帝洛巴,他只是一個漁夫,
在別人眼中是一個壞漁夫,因為他老是不等魚死掉就把它們吃掉。

薩迦派的傳承之母是畢瓦巴,一個醉鬼。
只有到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們是身上閃閃發光的上師。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轉貼:巴竹仁波切開示-經與竅訣攝要之善說之三 (完)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03 20:01:03






依止上師修持師,彼攝八萬等法門,
此乃究竟唯要義,即為敬信之功德。

啟開一切之法門,寂滅一切修行障,
證得一切教言義,彼為敬信之功德。

授予一切大悲心,即成一切加持器,
聚集諸悉地精華,此為敬信之功德。

一切邪魔無阻障,一切障礙不染汙。
一切業障自清淨,此為敬信之功德。

不起不敬等邪念,臨終之際無痛苦,
息滅中陰迷亂相,此為敬信之功德。

即生聖者慈攝受,臨終顯現上師相,
未來獲得清淨刹,此為敬信之功德。

不離一切皈依處,意願任運而成就,
暫時究竟獲二利,此為敬信之功德。

善心證悟漸增上,地道證悟自然現,
究竟心意融一味,此為敬信之功德。

唯一恭敬上師尊,不變上師恒依止。
敬語言說與不說,祈禱或與不祈禱,

聚集教言獲得加持除違障,
淨除生死中陰迷相現後樂,
諸願成就究竟獲得正等覺,
成千教言精華乃敬信功德。

依師便為敬信非敬辭,
修師便為敬信非祈禱。
若具敬信所作獲加持,
無有敬信所行悉無益。

三律儀與三乘教,雖為異名總攝一。
斷除妄念調自續,雖為異名總攝一。
是故一法攝諸義,上師口訣調自續。
此乃百川入海教,亦具一五六九法。
所謂心續即分別,分別之外無心續,
總攝八萬四千法。如是輪回等顯相,
分別妄念詮釋之。一切涅槃等顯相,
亦為分別之詮釋。是故善惡乃妄念,
道與非道乃妄念,我與無我僅分別,
諸見宗派乃分別,是故調伏分別念,
乃為一切前後要。此文前後複宣故,
因乃殊勝精要義。
如何調伏分別念:最初剖析調妄念,
中間直視調妄念,最後安住調妄念。
初始辨別善與惡,增盛善業除罪惡。
信心菩提智慧善,貪欲嗔恚愚癡惡。
三善解脫之道途,若一善即暫究善。
三惡惡趣之徑門,若一惡即暫究惡。
信心即攝一切善,菩提心乃大乘基,
智慧解脫之根本,是故應生彼三善。
貪欲執著諸三有,嗔恚啟現一切苦,
癡乃貪嗔果之源,是故應斷彼三惡。
正法勝解乃信心,利他成佛菩提心,
證悟諸法無我慧,淨除三毒及二障。
中間直視調妄念:心無散亂持正念,
勿隨浮想生覺知,若識即觀自本面。
自視本面即為空,勿需複作伺察意,
散逸無實本空性,空之自性即光明。
若知自心之空性,即知一切法之空,
種種境相勿伺察,猶如斷根枝葉枯。
心乃一切諸法基,心之空性即諸法。
直視瞬間融空性,故勿多觀之時也。
究竟了悟心性面,無言說亦無所想,
更無所緣專注境,此即稱為大光明。
若證無有之要義,即生無緣之覺受。
證與無證誰能知?能悟所悟何處覓?
彼時勿需舍其念,亦勿需淨及調正,
無需修行無解脫,自然安住自解脫。
顯即空性空即顯,顯空無二自光明,
顯現大悲無遮蔽。
二取自然解脫之智慧,
無垢心之自性大光明,
能所無二法性菩提心,
現見俱生大樂之聖諦,
敬信上師之道即實果。
一切調伏心方便,唯一根本即正念。
初持正念中松坦,後無持念光明中。
唯一正念離諸罪,唯一正念聚諸善,
唯一正念調自心,正念即是諸法根。
聚眾之中持正念,獨居之時持正念,
一切時中依正念。
敬信牛繩交付上師手,
正念木樁無散基中楔。
以諸方便調自心,勝士夫行大乘道。
種種支分即經論,總攝要義乃教言。
集諸經論及教言,了知講說上師恩。
此宣一切善功德,勸請者之心相續。
融合清淨遍智位,願證恒時不相離。
此由多康下區大智者協邦熙日于江雍貢熱之虎牙宮殿中行持圓滿也!!!
吉祥圓滿!


標  題:轉貼:巴竹仁波切開示-經與竅訣攝要之善說之二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03 20:05:11







複問曰:
三皈依與三律儀,三乘教法如何立?
講述彼三攝唯一,一法精要祈教授。
答曰:
不迷者乃導師尊,無惑宣說妙道法,
超越三界引導者,釋迦導師恒皈依;
無欺者乃妙教法,如理修持無欺誑,
指引涅槃聖道者,拯救妙法恒皈依;
不離者乃修行者,彼與教義永不離,
依止彼者如是悟,合和僧眾恒皈依。
導師佛陀救度之妙法,
引導僧眾欲解者皈依,
誰能依止何時皆無欺,
安立清淨三皈即如是。
痛苦遍滿輪回宅,此無不生痛苦處,
由此定生出離心,即為別別解脫戒;
三界父母諸有情,無不於己恩德育。
願諸證得大覺心,即為大乘菩薩戒;
此器情界清淨刹,無有不淨之顯相,
萬物本為壇城輪,認識即為密乘戒。
出離別解利他菩提心,
淨相密咒於他作損害,
自私自利有相分別戒,
安立清淨三戒即如是。
輪回視火坑,自利持首要,
尋求涅槃果,此乃下乘道;
視眾為恩母,他利持首要,
尋求大覺果,此乃大乘道;
輪涅皆平等,二利同駕馭,
現起任運相,此乃無上乘。
何為自他二利法?即為小中大心量。
懼無離畏之輪回,所立修持淨三乘。
三皈攝于上師尊,三戒攝於離分別,
三乘歸攝調自心,一切圓融證法性。
妙勝上師三寶之本體,
寂滅自心分別三戒圓,
心若調證外無三乘要。
證悟真實法性時,念寂心調意心合,
清淨法身無別中,報身生圓皆雙運,
化身大悲救度眾,上師之意即為佛;
調伏煩惱利首要,攝集諸法精要義,
法性實相作宣揚,上師語乃三藏法;
如似聲聞寂柔和,亦如菩薩利他行,
呈現勇士空行刹,上師身為三乘僧。
則知意佛語法及身僧,
三寶總集唯一上師故,
不離頂飾恒時作依怙,
即獲三皈加持如妙藥。
淨樂常執我,如理辨是非,
此諸障根本,離即別解脫;
見重于自己,於他非如此,
此乃自私念,舍即菩提心;
貪執庸俗相,執著善現像,
此即相分別,斷即密誓言。
總之非理亦非自私利,
無相分別總集淨三戒,
百川入海任運成無別。
住三界中無貪著,拔除愛取之根本,
主要調伏貪欲心,彼乃下乘之法也;
慈愛悲憫諸眾生,即是大慈之意趣,
主要調伏嗔恚心,彼乃大乘之法也;
便智雙運之生圓,以大平等之等持,
主要調伏愚癡心,彼乃無上乘法也。
若知無我貪嗔誰?我及無我乃心法,
超越心識即平等,證得即名心調柔,
一切諸法獲自在,是故調心攝三乘。
倘若證得心本性,方知三皈乃自心,
與勝上師密意合,是故名為聚集也。
倘若證得心本性,分別自現自解脫,
妄念智慧恒不斷,是故名為聚集也。
倘若證得心本性,境心二法獲自在,
法性之中調諸法,是故名為聚集也。
法性界中自心與師密意無分別,
安住彼中柔順一切三毒之迷亂,
悟斷對治一味中,大慈大悲攝受眾,
證悟法性攝諸法,如空界中現情器。
三世一切諸佛尊,法身之中均平等。
所有一切聖上師,幻化基界均平等。
一切上師即為佛,密意法身無分離。
一切諸佛為上師,順化所化如是現,
教法之故獨一月,數現大小種種形。
所化之故唯上師,化現種種相駕臨。
箕宿之故唯一月,一時月影現無數。
眾生心故唯一師,同呈種種上師相。
烏雲之故唯一月,光茫隱現種種相。
妄念之故唯一師,呈現賢劣功過相。
因緣之故唯一月,陰晴圓缺別別現。
弟子之故唯一師,顯現信心邪見相。
晝夜之故唯一月,呈現顯與隱等相。
利眾之故唯一師,呈現涅槃與住相。
一切上師唯一身,根本上師即為佛,
直指自心為法身,故恩超勝一切佛。
三界諸師本唯一,異相諸師無分別,
事業無別無逝住,故得深恩為根本。
利他事業乃上師,自私修持非上師。
宣三乘法乃上師,不宣妙法非上師,
善調徒心乃上師,心未調柔非上師。
修持善法乃上師,行持罪惡非上師。
結緣具益乃上師,無具利益非上師。
具勝大悲乃上師,無悲憫心非上師。
所有一切上師尊,名稱行相雖不同,
然者法身皆平等,一切事業亦平等,
意願利生皆平等。
宣法利生善調他相續,
安置結緣清淨之善道,
彼之根本應具大悲心,
此乃上師一切皆平等。


標  題:轉貼:巴竹仁波切開示-經與竅訣攝要之善說之一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03 19:55:42







前言:會登出此篇除了是巴竹仁波切之開示外,最重要的是此論中之內容大恩上師秋竹仁波切皆曾開示過與並散見於上師之四本著作,
若您曾細讀上師之文當亦是心有戚戚焉

經與竅訣攝要之善說
——屠戶真言

巴竹仁波切 造論
上師普巴紮西仁波切 譯

南無羅嘎肖日耶(頂禮世間大自在)!
誰以三界為段食,名為能作作怖時。
時亦摧毀妙吉祥,於具聲之宮殿中,
威猛持受柔和相,寂滅盛怒瑜伽士,
屠戶仙人住彼中,彼名稱為智慧者。
其雖不具善妙行,然其卻具真善說。
是故向彼問諸義,和藹如理授教言。
故而有者敬詢問:嗟!大仙尊!
何謂法與法之規?如何區別法法規?
法與法規如何舍?法與法規如何取?
答曰:
所知即是法,法規彼性相。
法名取捨處,法規即實踐。
所知法分輪涅二,取捨法分善與惡。
初二痛苦寂與否,後二痛苦生不生。
輪回雖為所棄法,然不淨除輪回因,
不能超出輪回際,故當首先除罪惡。
涅槃即為所取法,彼因善法若不修,
不能取證涅槃位,是故初當取善法。
雖然所舍為輪回,然初不依輪回法,
不能趨入涅槃道,初識輪回性尤要。
輪回之道分二途,正直行與偏邪行。
由正直行趨人天,以偏邪行至惡趣。
若於世間正行多,大地遂盛如天界。
若於世間邪行多,地下惡趣定盈漲。
正直名為人法規,若極正直天道規。
偏邪濁世行為規,若極偏邪地獄規。
何等名為正直行,盡棄一切諸狡詐,
言語本意皆一致,外內二者等一如。
語者即言談,義者彼實踐。
外者身及語,內即自之心。
義邪語正此為內偏外正直,
邪遮正直即為濁世之法規。
盡舍心中之狡詐,此即唯一正直行。
亦即殊勝人法規,一切人道此中攝。
貪欲分別即偏邪,縱為小善亦正直,
若舍私欲而修義,即為天界之法規。
濁世諸士夫,身偏狡詐行,
語偏諂誑言,意邪欺誑心。
彼者集聚諸嫌厭,一切欲願不成就。
天道仙人皆恥愧,趨至惡趣路非遙。
極其偏邪于他不饒益,
記憶體私欲具足欺誑心。
彼已遠離一切善業道。
如是取捨輪回者,知已初當作修行,
即得清淨涅槃位,彼乃佛法殊勝因。
佛教總分教證法,教法即是宣說法,
證法成就彼法義。次第之藏三學者,
經律論三摩尼寶,清淨能仁之三藏。
此乃教法亦宣法,彼等詞義依聞思。
戒定慧三摩尼寶,清淨佛子之三學,
此即證法亦修法,故當修持彼三學。
清淨能仁之三藏,圓滿之義難通達,
若知一詞之法義,如此即是教法也。
佛子於彼之三學,圓滿成就亦非易。
雖生刹那之善意,如是即是證法也。
若欲持受佛法者,教法內具莫外求,
若內成就攝教法,自心調順即涅槃。
如是取捨輪回涅槃法,
雖具所作善惡之取捨,
然而詳細實踐要義故,
宣說善惡取捨聞而修。
善乃心分別,惡亦複如是,
善惡非外具,善惡即自心。
心善身語善,心惡身語惡。
心為諸法源,調心佛善說。
一切時中觀自心,隨時隨處觀自心,
刹那不散觀自心,當下當下觀自心。
聚眾時與獨處時,時時守護善誓言。
如上安住正念而究竟,
時時刻刻如此觀自心:
行住坐臥及飲食,諸威儀中不放逸。
隨時隨地如此觀自心:
此心分別無邊亦無際,
不縱分別正念鐵鉤持,
無取無舍識聚自解脫。
刹那不散如是觀自心:
初業行者雖具多疏散,
觀心正念數數除障礙,
自心散迷遷變當謹慎。
頓時頓時如是觀自心:
觀心並修持,即知心密意。
亦知諸法性。諸法之本性,
此即心自性,非依言詞詮,
自觀當認知。
若無所觀豈證悟,悟及觀察雖名言,
認知超出名言法,名為勝義涅槃果。
嗟火:
諸友觀自心,苦樂輪涅自心圓,
彼勿身語言之行,調伏自心即佛教。


標  題:致Sun (cona129那為啥要稱做法王子阿
發 表 人:nbx(nbx168)
發表時間:2005/03/02 16:28:13






法王子在佛經中並無有世俗中父生子之意.

佛乃法中之王,天中天,聖中聖。 菩薩從佛受教,受持佛語始得自在無礙
故喻為法王之子,「法王子」。
經中有文殊師利法王子,觀世音法王子....等等

王有自在義,法王則意為於一切法自在無礙...,我們尊稱貝諾仁波切為法王,
為何說子,因三位仁波切依止法王,從法王而學,發利他心故尊稱「法王子」.

入中論中說:

聲聞中佛(獨覺)能王(佛)生,
諸佛復從菩薩生,
大悲心與無二慧,
菩提心是佛子因。


此第一句不會說是:聲聞中佛(獨覺)都是能王所生的兒子吧
第二句當然也不是說:佛都是菩薩所生的兒子
第三第四句更不能依世俗說:佛子是大悲心與無二慧,菩提心三個人所生。


以上簡單說明,希望能略解師兄之疑.



聲聞緣覺

標  題:秋竹仁波切已於2月28日回高雄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02 15:16:09






如題

末學秋寶合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