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  題:中觀宗宗義-1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17 21:39:00






(摘自《四部宗義要略》,收《甯瑪派叢書》見部《九乘次第論集》附錄
  敦珠法王 造論
  談錫永 譯(轉自:頂頂華聞 www.TopChineseNews.com )
中觀宗分二:外宗、內宗。
  外宗說無體性,屬粗品;內宗說了義大中觀,屬細品。
  外宗複分為二:中觀自續派(Svatantrika madhyamaka)、中觀應成派(Prasangika madhyamaka)。

  一、外宗
  ㈠自續派
  毘婆沙部、經量部及唯識宗,三者宗義皆落體性邊,故未能離實執之戲論。自續派則立于中道(Madhyama),蓋以一切法本不落兩邊,具中道自性故。
  自續派許一切法於世俗顯現中為有,即於顛倒心之覺受中為有,而於勝義離顛倒之覺心中則為無。
  此派建立二諦,世俗諦及勝義諦皆複分為二。於世俗諦可分為——凡所顯現皆具因果力用之正世俗(tathyasamvrti);凡所顯現皆不具因果力用之倒世俗(mithyasamvrti)。
  於勝義諦可分為——
  斷除單邊戲論之離一勝義(Paryayaparamarthasatya),如說芽非自生等。
  斷除多邊戲論之離多勝義(aparyayaparamarthasatya),如說芽非自生、非他生、非自他共生、非無因生等。

  世俗諦定義,為能被考察智所破,故經不起考察;勝義諦定義,不為考察智所破,故能經受考察。
  據此,於認知世俗、認知諸相時,即不能用“非有”來否定,僅能知其無實體自存。

  外境與內識皆具空性,故僅許於有無都不作增損區別之根本智。此如師子賢論師於《般若現觀莊嚴論釋》中所云——
  以此根本智 即自存本覺

  能破之於所破(此如世俗諸相),由量及因明正理建立。此即金剛句(rdo-rje gzegs-ma)之於因上考察;破有無生(yod-med skye-gog)之於果上考察;破四句生(mu-bzhi sky-gog)之於因果二者上考察;以無上緣起作隱義同類因遮遣;以離一多作顯義遮遣。

  是故於幻相(此即為外宗所力圖建立之境),本宗對此遮破,不能用隱義同類因,因其已離範限,僅能引顯義遮遣用以排除,即僅能排除其為實有。如是,自續派許假定建立之無生自性為勝義諦,離戲論如虛空。


標  題:佛法概要 - 第三世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2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17 21:13:23






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應世出生,他選擇誕生在印度的第二個階級——皇室,以獲得度化眾生所需要的尊敬與地位。當他出生時,有一位星相算命家預言:“此兒若能從塵世中出離,將成為佛;若留在塵世中,將成為萬王之王(king of the king)”。國王為了避免釋迦牟尼佛拋棄王位,用盡各種方法欺騙他,當然釋迦牟尼佛還是發現了人生的苦,亦從車夫口中得知,即使貴如國王也不可能避免老病死。這使釋迦牟尼佛產生強烈的出離心,當夜便捨棄一切離家苦行。最初他追隨印度苦行僧的教法歷經許多苦修,後來發現這樣下去不行,才到菩提迦耶,最後在菩提樹下得證成佛。成佛後,釋迦牟尼佛並不希望將此體悟宣揚(有些教法無法以言語描述),希望繼續在定中修行,在帝釋天王與大梵天王的祈請下,釋迦牟尼佛才在鹿野苑傳下了第一個教授(佛陀共有三次傳法)。
  佛陀所宣說的第一個教法就是——“要知道痛苦”,這是非常重要的教授,可惜現在有許多人都不重視它,只對大圓滿、大手印及金剛乘所作的廣告有興趣。瞭解痛苦,是一切佛法的基礎。為了離開這痛苦的六道輪回,才有修行佛法的必要,這就好像犯人知道監獄的痛苦,想離開是一樣的。如果不覺得監獄是痛苦的,就不會想離開,而我們就是身在輪回的監獄裏。
  四加行也是要我們知道痛苦、瞭解痛苦。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錯將痛苦當成快樂,如果我們檢視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不管是地位、權力、金錢、豪華或奢侈,其實沒有一件是快樂的。苦有三種,苦苦、行苦、壞苦是最大的痛苦,只是我們不瞭解;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無齒無發,在地上爬來爬去,長大之後擁有年輕、美麗與健壯,老了以後皺紋滿布、頭髮稀疏,這些事都變了,我們卻還以為自己跟以前一樣。為什麼會忽略這些痛苦?因為我們有野心,以為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不再痛苦。
  真正的情況是,痛苦不斷,想除掉痛苦的心也不止,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我們對於死亡的認知上,當我說“希望明天能見到各位來參加法會”時,大家都理所當然地應允,因為我們下意識認為今晚我們不會死,但我們憑什麼認為明天還會活著?在我們的周遭,有許多足以致命的因素。當因緣成熟時,一張紙也可以殺人,甚至是那些我們可以維持生命的東西,在適當的時機,同樣也可以奪人命,食物、空氣、水亦是如此。在這個瞬間,有很多人正在生死邊緣掙扎,有些人快渴死了、有些人快淹死了;有些人正處於快樂、有些人正處於痛苦;有些人正以數百萬元換取少許的食物、有些人正以數百萬元從事減肥,而你無法告訴我,是節食痛苦,還是饑餓痛苦。其實,兩者皆痛苦。


標  題:佛法概要 -第三世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1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17 21:22:18






佛法概要

  佛教是什麼?佛教是哲學?還是宗教?在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大家都犯了將文化與佛法混為一談的錯誤,其實文化與佛法並不相同,如果把文化譬喻為茶杯,佛法就是茶。喝茶需要茶杯,但喝完茶後,就不再需要握著茶杯。
  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是以人類有限的智慧所發展出來的,是人造的,但佛法並不是人造的。當然,就相對的教法來看,它是由佛所說的,可是由絕對的教法來看,佛法不是佛說的。
  這個時代,大家只在乎文化是什麼,而不在乎佛法是什麼,就像人們在乎茶杯,而不管茶的內容,所以大家探討紅帽系、黃帽系如何做大禮拜,盡把重心放在人們所創造的事務上。
  在日本,我們看到眼睛細細、肚子大大的佛像;在印度,看到腿長、身體長、鼻子挺挺的佛像;在阿富汗,看到有鬍子、有胸毛的佛像,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做的佛像最接進實相。真正的佛是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除非他自己已經成佛。當然,佛也沒有告訴我們,他決定要像日本的佛、印度的佛、還是阿富汗的佛。所以,不要這麼在乎文化的差異,雖然文化可以幫助我們,就像茶杯可以讓我們喝到茶一樣,但更重要的是,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佛法。
  佛法是不是一種宗教?一般的宗教相信宇宙存在一個創造者,以此來檢視佛教,正如一些佛學大師所言,佛教並不是宗教。雖然,佛教徒相信有神,但神也是六道輪回的一種型態;神,並不是創造者。不管是小乘、大乘或金剛乘,都相信宇宙是由眾生業力扭結而成。
  那麼佛法是不是一種哲學呢?哲學是由人類智慧所創,以此定義來審視佛教,佛法也不是哲學。那麼佛法是什麼?佛法是佛的教法,包括一切究竟的真理。若不瞭解佛法的真義,每天只是念誦、修行,就不算真正跟著佛的教法而行。
  一般人以為,學佛是一種自外於日常生活的狀態,這是錯誤的。佛法就是生活,佛法就是把生活真實狀況說出來的教法。因為我們不瞭解實相,即使修行了很久,也沒有修成;就像我們修財神,修了半天仍然貧窮;就像我們灌了上千個頂,卻沒有培養出一丁點善的品質。
  也許我們曾經做了個怪夢,就認為這是受到某種灌頂或加持的結果,如果只是放在心裏,當然沒有關係;但一般人絕對不會把它放在心裏就算了,一定會到處嚷嚷。其結果是讓周遭的人嫉妒,為何只有少數人有此夢境。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在家人”身上,“出家人”亦然。當我們在路上碰到一個瘋瘋顛顛的計程車司機而心生不悅,那就表示以前的修行對我們並沒有幫助。
  另一個問題是時下認為修行一定要設佛堂,然後坐在禪墊上,每天花一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來修行。或者有些人做“無我觀”,以減輕自己的我執,一上座就想,今天“我”上座、今天“我”做的很好、今天“我”修得很高興,這種“無我觀”不但不能減少我執,反而會使我執更加堅定。
  一般情況是每天都花一個小時修行,用力看著上師,盯著佛像,閉著眼睛專心持咒,但修完之後,就把上師、佛堂關在門後,心中再沒有上師、沒有佛,於是所有的貪嗔癡慢疑都起來了,我們如何認為,一個小時可以對抗其餘的二十三個小時呢?
  當然,在上師面前發菩提心、修行也是很好的。透過這些修持使自己平靜、快樂也不錯,但是,在佛堂外呢?有瘋瘋癲癲的計程車司機、有壞人、有和我們吵架的人,種種狀況無不刺激我們升起忿怒的情緒。
  所以,一個人應該對我們周遭的事務敏感、關心,應該有好的發心(菩提心),應該是出於自發的,但是我們並沒有真正自發的去做任何事,我們像個小孩,被父母、被社會影響,被人用湯匙一口口餵食長大。就像大家高高興興地“一起”吃飯,這是代表一個好的社會,應該一起用餐。但有什麼理由告訴我,為什麼大家可以“一起”用餐,卻不能“一起”上廁所?在社會的觀念裏,身為一個紳士淑女就是如此行事。所以我們依照“定律”生活,接受社會的規範,從未以自己的方式來決定前途,我們的生命是如此受到眾人影響,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見容於社會中。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欺騙。
  

同標
標  題:龍欽巴尊者的七抉擇見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17 21:11:23








龍欽巴尊者的七抉擇見
(一)執實見:凡夫執一切法為實。
(二)外道見:或執著于常,或執著於斷。妄計有無。如印度教等。
(三)人無我見:知補特加羅無有自性。但執四諦,十二因緣為實。
(四)唯識見:知萬法由心識變幻而成。外境並非真實的存在。如執外境為實,便是遍計所執。
(五)中觀見:認為萬法皆由因緣而生,並依此而作多門觀察。
(六)俱生智見:知一切法本明。即此無生明體能成正覺。不必觀察,不必對治。
(七)大圓滿見:諸法起時,刹那圓滿。故不執善惡,淨妄兩邊,無修無證,了知輪回涅磐無二分別。




標  題:關於請書與法本
發 表 人:王子麵(rich9452001)
發表時間:2005/03/17 16:21:32







目前上師秋竹仁波切的著作不在市面出版,而且數量不多.
金剛師兄若欲請書或是法本,最好當面向上師請書.

請勿私下影印或是流通.

以上訊息是高雄秋寶師兄轉達.


標  題:煩惱人心生煩惱
發 表 人:阿達(amoon0001)
發表時間:2005/03/16 16:58:45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
>>>雖然談論的不是高深的佛法
>>>但如何去調伏煩惱
>>>卻是很多修行人說的到卻做不到的
>>>大家共勉之
煩惱只是投影

最單純的態度去應付事情本來的樣子,在一次聚會中,

我認識一位「青春永駐」的朋友。

剛看到她的樣子,我猜想她不過是個大學生,但聽她用行動電話

處理事情時語調老練精確,我忍不住把她的年齡多猜了幾歲

(不然,一定是從小在困苦的環境中磨出的少年老成),答案揭曉了;

她年過三十五,自己擁有兩家業務蒸蒸日上的公司,

是一個日理萬機的總經理。

光滑的臉龐,樸實的穿著、開朗的微笑和溫柔的語調,

只要不談公事,她看來頂多像剛出社會的新鮮人。

有人問她:「如何青春永駐,喝歐雷嗎?」

問的人大約只有二十歲,在她的腦袋瓜裡,

三十五「should be」 很老很老了。


「我不知道…….大概是因為我……….沒有煩惱吧!」

「沒有煩惱?」在我聽來,對一個每天要處理這麼多事的人來說,

簡直是個天方夜譚。

當下我以為她是那種「心裡波濤洶湧,表面故作輕鬆」的那種人。

「從前『年輕』的時候,常常為雞毛蒜皮的事煩惱得不得了,

連男朋友對我說:喂!你怎麼長了顆青春痘,我都會煩惱得睡不著覺,

心想:他講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他不愛我 了?」

她笑著說:「直到……我大哥去世。」我們安靜下來。

「我大哥從小就是個有為的青年,二十多歲就開始創業,

他車禍去世前幾天,正為公司少了一筆十萬元的帳煩惱,

我大哥一向不愛看帳本,那個月他忽然把會計帳本拿出來瞧,

管會計的人是他的合夥人,因為這一筆帳去路不明,

他開始懷疑兩個人多年來的合作是否都有被吃帳的問題。

我嫂嫂說,他開始睡不著覺,睡不著就開始喝酒,

喝酒後就變得煩躁,越煩躁越喝酒,有天晚上應酬後開車回家,

發生了車禍,他就走了…他走了之後,我嫂嫂處理他的後事時發現,

他的合夥人只不過把這個公司的十萬元挪到那個公司用,不久又挪回來了。

沒想到我哥為了這筆小錢,煩了那麼久…」

開口問,怕傷害了信任;不開口問,又製造了幢幢疑雲。

有時我們的頭腦像個碎紙機,一張紙絞了進去,

變成佔據空間更龐大的紙屑。

她說:「我學到了這一件事,不要創造煩惱,不要自找麻煩,

就以最單純的態度去應付事情本來的樣子。

這也許是我不太會長皺紋的原因吧!」

她總是開開心心,不只是人家願意和她相處,

做生意時也會覺得和她合作很愉快。

所以,生意愈做愈好。

每個人的周遭一定有看起來像「煩惱製造機」的人,

他們總在為不可能發生的事、不足掛齒的小事、煩死也沒用的事、

事不關己的事煩惱,在日積月累的煩惱中,

對別人一個無意的眼神、一句無心的話,都有了疑心病,

彷彿在努力的防衛病毒入侵,也防衛了快樂的可能。

別人怎麼想我們、沮喪怎麼包圍我們,其實都是我們投射出來的,

都是「魔由心中生」。煩惱只是投影。

你的煩惱是因為其它某個人,他的煩惱是因為你,

周圍的每樣東西都是你創造出來的,都是你投射的,

然後你變得害怕、驚嚇,而且努力去防衛,

然後就產生痛苦、挫折、衝 突、沮喪和抗爭。

整個事情都是愚蠢的,而它將會保持這樣,除非你改變你的態度。

一定要在你裡面找到原因。

─奧修─煩惱只是投影。

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但真正發覺的人卻不多。

上天為什麼給我們思想?我想祂的用意應是希望我們創造快樂。

只是絕大部份的人都拿來自尋煩惱。

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到....每當心情壞的時候,

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會覺得自己是世上最醜的人....

而當心情愉快時,不管怎麼對著鏡子瞧,

都會覺得自己好好看...........

其實,反正時間一分一秒在走........ 難過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

你的今天要怎麼過,你就能讓它怎麼過......

那怕是有人來到你面前臭罵你,只要你不當一回事,

那也就會沒那回事了真的,快樂很簡單!!


當你遇見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它分享給你四周的人。

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上自由自在的散播開來。




標  題:貝諾法王開示入菩薩行論(音檔)
發 表 人:小日常(h1313113)
發表時間:2005/03/16 00:32:27






貝諾法王開示入菩薩行論(音檔)
主講者: 貝諾法王
演講時間: 1997/0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1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2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3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4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5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6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7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8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9BN.mp3


標  題:Re:問題:
發 表 人:chokumail(chokumail)
發表時間:2005/03/15 22:41:45







>>1.未曾有與斷見有何不同
>>2.真如自性與常見之不同
>>3.何謂有,何謂無
>> 若"有"是因緣之合和,那因緣本身是有法嗎
>>4.未曾有若是因為"找"不到,但耳聞聲,乃至身覺觸,這些是直接的經驗並不需"找"
>> 就算找不到,但仍經驗到
>>
>>末學秋寶合十
>>
>>
**1.沒這回事v.s硬說沒有
2.本來是這樣的v.s相信以後還會
3.感覺 / 是有法
4.都說" 未曾有"了要找啥 ?

>


標  題:Re:問題:
發 表 人:智障大頭(otadkuo)
發表時間:2005/03/15 12:09:27







師兄....是否可以先作出部份名辭在概念上的定義....這樣比較好討論....

>※ 引述之銘言:
>這是某師兄email給末學的,希望各位師兄一起討論
>
>1.未曾有與斷見有何不同
>2.真如自性與常見之不同
>3.何謂有,何謂無
> 若"有"是因緣之合和,那因緣本身是有法嗎
>4.未曾有若是因為"找"不到,但耳聞聲,乃至身覺觸,這些是直接的經驗並不需"找"
> 就算找不到,但仍經驗到
>
>末學秋寶合十
>

標  題:問題: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15 09:05:59







這是某師兄email給末學的,希望各位師兄一起討論

1.未曾有與斷見有何不同
2.真如自性與常見之不同
3.何謂有,何謂無
若"有"是因緣之合和,那因緣本身是有法嗎
4.未曾有若是因為"找"不到,但耳聞聲,乃至身覺觸,這些是直接的經驗並不需"找"
就算找不到,但仍經驗到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一句發聾振瞶發的教導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15 09:01:01







先問問自己,不要急著往下看哦,

你覺得你什麼時候會成佛呢?或說什麼時候會解脫呢?

有人說想都不敢想

有人說三大阿僧祗劫

有人說下輩子

有人說幾世以後

有人說今生要解脫

如果說是今生

如果你現在是三十歲,那你預計什麼時候解脫?

五年後

十年後

二十年後

四十年後

六十年後?


有一天師父曾這麼對法子說:
”學佛解脫不是像等過年一樣”

看完了這句話你覺得師父在表達什麼呢?

為什麼說學佛解脫不是像等過年一樣?

您是不是也有想等到某年某月某日解脫的心態呢?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中觀精要導讀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15 08:43:43






高雄中心明天(週三)晚上共修後,我們將一起討論中觀精要,
如果師兄們有興趣歡迎一起加入.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Re:普賢王大力願頌修正:前言
發 表 人:阿達(amoon0001)
發表時間:2005/03/10 13:51:21






>※ 引述之銘言:
>
>前言:
>
>一.普賢王大力願頌(五字版為金剛上師諾那呼圖克圖傳授
>  蓮花正覺譯),此頌為秋竹仁波切中心四加行共修法本之一,
>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秋竹仁波切常引用其中文句.
>
>二.有鑒於仁波切已對該頌文稍做修正,因故末學想將其中修正處刊出,
>  俾對師兄們有所助益,修正之文末學以括號示之
>
>三.目前網路對此頌文有三譯除了蓮花正覺外尚有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
>  譯及大圓滿(正覺出版社)中另有一譯,而秋竹仁波切則對蓮花正覺譯文做了部份修正
>
>四.其中有一差別是(蓮花正覺譯):生生四十二佛,由運五智力,生五八雄猛,而另二位譯者:
>大圓滿(正覺出版社)譯:生起文佛四十二,六道苦處悉解脫,迷諸惑幻無始眾其中無有五八雄猛,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則譯為:顯現寂靜四十二 勇猛五智威光力
>顯現六十飲血尊 
>秋竹仁波切修正為生四十二佛,由運五智力,生六十雄猛
>
>五:以上末學各將其刊出,師兄可做為參考,當然最後還是依自己的上師為主.
>
>末學秋寶合十
>
>
>>>有一次我問師父
>>>大力願頌是做什麼的
>>>師父說"是修大圓滿發願用的"
>>>我所知道的就是這樣
>>>若師兄們有受過教授的話
>>>即使是短短的一句
>>>也可以供養大眾
>>>向師父這麼厲害的大師
>>>一句就能打開我們狹隘的世界
>>>臭小子皎月合十


標  題:普賢王大力願頌修正:前言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09 00:40:59








前言:

一.普賢王大力願頌(五字版為金剛上師諾那呼圖克圖傳授
  蓮花正覺譯),此頌為秋竹仁波切中心四加行共修法本之一,
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秋竹仁波切常引用其中文句.

二.有鑒於仁波切已對該頌文稍做修正,因故末學想將其中修正處刊出,
  俾對師兄們有所助益,修正之文末學以括號示之

三.目前網路對此頌文有三譯除了蓮花正覺外尚有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
  譯及大圓滿(正覺出版社)中另有一譯,而秋竹仁波切則對蓮花正覺譯文做了部份修正

四.其中有一差別是(蓮花正覺譯):生生四十二佛,由運五智力,生五八雄猛,而另二位譯者:
大圓滿(正覺出版社)譯:生起文佛四十二,六道苦處悉解脫,迷諸惑幻無始眾其中無有五八雄猛,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則譯為:顯現寂靜四十二 勇猛五智威光力
顯現六十飲血尊 
秋竹仁波切修正為生四十二佛,由運五智力,生六十雄猛

五:以上末學各將其刊出,師兄可做為參考,當然最後還是依自己的上師為主.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能顯自然根本智普賢王如來祈願文》漢譯: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td>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09 00:31:46






《能顯自然根本智普賢王如來祈願文》

漢譯: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
(注:原著藏文為掘藏法,仁波且根據本傳承之教授,及自身修持之內證覺受和理解,譯成漢文。其中內容有本傳承獨有的,也有與其他傳承共通之處,特此說明,望見聞者共沾法益。)

 

頂禮原始本初佛普賢王如來

1

顯空輪涅諸幻相 一根二道二因果
覺與無明所化現 普賢如來廣大願
令一切融法界宮 速證圓滿佛陀位

2
真如體性本無為 法爾自在絕妙境
原本輪涅無此名 覺了法爾即佛陀
眾生無明墮輪回 普願三界諸有情
證得離言真實義

3 
普賢如來如實曰 真如本性離因緣
法爾原本自在智 內外增減過犯無
失念暗垢無掛礙 故爾自顯離染垢
自性原本清淨住 三界縱惡亦無懼
五欲愛執無貪戀 覺顯無別自然智
自性明空無掛礙 本淨無色無五毒
根本自性具五智 于此五智圓滿境
自顯五智如來佛 廣大無量智慧中
顯現寂靜四十二 勇猛五智威光力
顯現六十飲血尊 本體元明未迷失
我即原始本初佛 悲心發起廣大願
輪回三界有情眾 了知自然本覺明
直至圓滿無量智

4 
我之化身無間斷 刹那化現無量尊
一切所求善調伏 我發廣大悲宏願
三界輪回有情眾 六道苦厄悉解脫
眾生無始無明故 迷失根本之自性
無知失念住黑暗 此即無明輪回因

5 
從彼驚恐悶絕中 念動驚醒生怖畏
故起自他貪嗔執 習氣薰染漸增長
世間習性隨生起 五蘊熾盛苦惱逼
五毒惡業無間斷 眾生迷惑之根源
即是無明與失念 由我普賢廣大願
一切皆明自心性

6 
俱生無明蔽本覺 失念迷蒙散亂心
諸相分別因無明 自他二取執為實
俱生分別與無明 即是眾生顛倒因
由我普賢廣大願 令諸輪回有情眾
消除失念之黑暗 清淨能所二取執
了知真實自心性

7 
心著二執起猶豫 生起微細貪著心
習氣深重令增長 食住衣財及伴侶
親友眷屬五欲等 貪著欲樂熾熱惱
彼令世間惑幻生 由是二取業無盡 
貪欲果報成熟時 投生貪惱餓鬼中
常受難忍饑渴苦 由我普賢廣大願
普令貪欲諸有情 不舍外來貪欲境
不著貪欲生起處 自心安住本明覺
真實覺了松坦住 得證勝妙觀察智

8 
外境所顯諸幻相 念動微細怖畏生
仇怒習氣增長嗔 忿起殺害怨敵心
嗔忿果報成熟時 長受地獄苦煎熬
由我普賢廣大願 普令六道諸眾生
嗔忿猛烈增長時 自心放鬆莫取捨
真實覺了松坦住 得證勝大圓鏡智

9 
由於自心起傲慢 于他生諸競爭心
如是猛烈盛傲慢 自他爭鬥起苦惱
彼業果報成熟時 暫生天道報盡墮
由我普賢廣大願 令傲慢心諸眾生
自心放鬆明心性 真實覺了松坦住
得證勝平等性智 

10 
二取執實染習氣 自贊毀他痛苦業
增長爭鬥嫉妒心 投生殺戮羅刹道 
報盡墮入地獄中 由我普賢廣大願 
嫉妒爭鬥生起時
莫起怨恨心松坦 
真實覺了寬坦住 得證勝成所作智

11 
失念不正及散亂 昏沉迷糊及忘失
昏睡懈怠愚癡者 果報畜生無依怙
由我普賢廣大願 令心愚癡黑暗者
顯露淨心住正念 得證法界體性智 

12 
三界所有諸眾生 真如體性與佛等
失念故成顛倒因 不斷造諸無義業
猶如夢幻投六道 我即原始普賢佛
化身調伏六道眾 由我普賢廣大願
令諸眾生一無餘 皆得成就法界中

13
阿火!
具慈瑜伽大力者 了知自明離惑幻
已發如是廣大願 聞此誓願諸眾生
于三世內必成佛 尤於日蝕月蝕日
風災雷暴地震時 冬至夏至或年節
自身觀修為普賢 敬誦此願於眾前
令諸三界有情眾 由彼瑜伽行者願
滅苦解脫生死海 獲證究竟佛陀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