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  題:秋竹仁波切台北.三十七佛子行講授(一)之1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4/04 09:49:3







秋竹仁波切台北.三十七佛子行講授(一)之1

前言:

「佛子行三十七頌」是西藏無著上師寫的。這位無著上師跟世親菩薩時代那位無著菩薩不一樣,這位無著上師是西藏人,他們同名同姓,但是不同的人。

南無觀世音菩薩
雖見諸法無來去,唯一勤行利眾生,上師觀自在尊前,恆以三業恭敬禮。

書中一開始寫著:「拿摩」,就是中國一般講的頂禮,Avalokiteshvara 就是觀世音。一切諸法無來無去,雖然自己證悟了「無來無去」,但眾生「有來有去」怎麼辦?眾生是「有來有去」,但是觀世音菩薩他自己的境界是悟了「無來無去」,雖悟「無來無去」,但是對「有來有去」的眾生永遠都不放棄、永遠都觀世音。

「觀」就是眼睛看著,耳朵聽著聲音,日夜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如此看著叫做「觀世音」。「觀」就是代表他一直盯著看,連眨眼之間都怕耽誤了、怕漏失掉了而沒有看到,所以他就不敢閉眼睛,日夜不分一直都看著叫「觀」。「音」就是他永遠都聽著眾生的哭喊、眾生的一些求救。現在講說「求救」,以前來講的話,就是遙喊。反正日夜不分睜眼看著;日夜不分張著耳朵聽著,時時刻刻都替眾生救度、替眾生消災、替眾生延壽…等等,應所有眾生的要求。除非這個弟子業障太重,他就真的沒有辦法。

人生的過程當中,有些時刻是千鈞一髮非常危險的,但是卻奇蹟似地沒事,這個時候就是佛菩薩的加持進來了,不是說自己太幸運了,也不是說自己太厲害了。很多人遇到這種幸運的事,不會去感謝佛菩薩,以為是自己好運,但是佛菩薩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緊要關頭時,讓我們感受得到加持或救度。這種很認真地替眾生做事的觀音菩薩與自己的根本上師無二無別的恩惠下,恆時以恭敬的身口意頂禮恩師的意思。身恭敬頂禮,口恭敬讚頌,意恭敬就是信心,就這樣恆時頂禮的意思。這四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差不多這樣就聽得懂。

沒有證悟的利他只是個雞婆而已

第一句話「雖見諸法無來去」,這是觀世音菩薩他自己的證量,自利。
第二句話「唯一勤行利眾生」,是利他。利他人的時候,就是他對眾生救度的利益。一般來講的話,自利需要證悟;利他需要慈悲,這種的人能夠使眾生得度。若自己沒有自利的證悟,對他人慈悲也是救度不了,只是一個雞婆而已。這種的雞婆常常幫不了人家,搞不好自己沈淪都有可能。所以你們要度化眾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度的。

我們暫時沒有這個「行」的功夫的話,怎麼辦呢?沒有關係,就是做「願」菩薩行。願菩薩行就是現在沒有辦法實際操作,但是有這個心存在,一直有這個心、重複地發這個心,隨時都有這個心的話,有一天「行」菩薩行就很容易行得通。

(待續)
師秋瘋說
徒移喜平恭錄.秋慧明審校2010/02/03


標  題:秋竹仁波切台北.三十七佛子行講授(一)之2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4/04 09:51:1






秋竹仁波切台北.三十七佛子行講授(一)之2

第三句話「上師觀自在尊前」,上師等同觀世音、觀世音就是上師。這個“上師”我們西藏話叫做 Lama,Lama 就是無上師,意思是最高的上師。其實很多上師都是善知識,密宗常常講根本上師,什麼是根本上師呢?他跟上師的意義有點不一樣。哪一個人對你恩惠最大,那個叫做根本上師。什麼是恩惠最大呢?平常他教你佛法最多、指導你最多,教了以後讓你改變最多,那個叫做根本上師。

根本上師不一定是要打扮得什麼樣或是像軍人跟警察一樣穿個什麼衣服,階級多大、名望多高,這樣不一定是根本上師。反之,不管他是少、長、幼、老,不管他是男生、女生,不管他長得怎麼樣、不管他穿得怎麼樣,這一生介紹給你最多的佛法,讓你修行上進步,讓你改變很多的習性,消除很多的罪業、業障的,那位叫做根本上師。

我們的業障總說就三個:貪、瞋、痴。什麼叫貪呢?很喜歡叫貪,一直很想得到也叫貪。瞋呢?不想要的那個叫做瞋。貪瞋痴不是頭上長角、尾椎長尾巴或是烏漆抹黑的,這種不叫貪瞋痴。貪瞋痴就是我們做什麼事時,心裡時時刻刻都好像覺得不如法,或是心裡覺得不舒服,覺得做什麼都好像不是很順,那種怎麼樣都不好的心情叫做貪瞋痴。這種住的再怎麼好、吃的再怎麼多,人家對你怎麼順,心裡都還覺得不爽、不爽的,那個叫做貪瞋痴。貪瞋痴全部都在內心裡面,除此以外,沒有特別的一個貪瞋痴。

不是牛頭馬面拿個繩子把你拉到輪迴裡面去,而是那個心把你拉到輪迴裡面的,那個稱為魔障,也稱為四魔、稱為業障、障礙。那個是所有佛教裡面從小乘到大圓滿,一直想對付的,或是一直想把它淨化、一直想改變的。有些講破除、斷除,有些叫淨化,大圓滿的方法叫不增不改,不增不減,就放著。從很多種不一樣的方法,就看得出來,修行下手的地方也是不一樣的。總之貪瞋痴等等就是指那個,其他沒有什麼所謂的貪瞋痴。

罵你最多的那個叫根本上師

那個教你方法以後,能讓你貪瞋痴減少一點,不會讓你由貪而心情起伏、由瞋而心情起伏、由痴而心情上上下下起伏,沒有了這些,那個叫恩師,根本上師指的就是那個。所以,跟你相處最久的那個叫根本上師;講你罵你最多的那個叫根本上師;讓你幹譙最多的那個叫根本上師。反之,對你講客套話,那個不叫根本上師,那個只是叫一個好老人,很好的一個老人。

現在的人都喜歡找這種師父,但是這種師父我相信是救不了你們。你們當弟子的沒有那麼好溝通,用說好話就能改變你們的習性嗎?改變不了嘛!真的要講,就講實際一點,我們今天不是要講客套話,實際一點講就是改變不了,改變不了的時候,那個不叫恩師。

你們都知道根本上師,你們開口閉口都叫根本上師,但是什麼叫根本上師?知道了吧!這個要認清楚,很重要。恩惠最多的那個叫根本上師,沒有恩惠的那個不叫根本上師,那只是叫善知識,也是一個很好的結緣對象,但不一定適合當你的指揮官。能讓你內心裡真正聽他指揮,指指點點的把你所有潛伏的醜陋部分,全部挖出來,這個叫根本上師。很多人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心中一直隱藏,潛伏著醜陋的東西,自己確實也不知道自己怎麼那麼醜陋,師父幫我們挖出來以後,知道這個很醜陋,自己嚇一跳,這時候就改嘛,這個師父叫做根本上師。

反正跟你相處最久的、教你佛法最多的叫根本上師。那種見過的、結過緣的,一般來講我們叫善友、善知識,這些稱呼都可以。在西藏只要書上寫到 Lama 兩個字,就知道是根本上師,以中國來講的話,是唯一讓你皈依的老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那個叫做根本上師。就密宗來講的話,不一定是要接受灌頂。從完全不知道什麼是佛法,到讓你知道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先讓你知道佛法僧;哪一種的佛要頂禮、哪一種的法要聽、哪一種的僧要跟他一致,教你這些的叫根本上師。根本上師就是那個恩惠最大的叫根本上師。

(待續)
師秋瘋說
徒移喜平恭錄.秋慧明審校2010/02/03



標  題: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六)-1 2009/11/04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10/04/30 02:23:1






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六)-12009/11/04

按:為方便大眾從仁波切開示內容中對照法護大德翻譯之版本,故末學秋寶將法護譯本中的頁數及每段開端五字標在此【】內。
**********************************************************

第151頁
這一本書中寫的是昇起次第的「總」儀軌,為什麼叫總儀軌呢?密乘一開始就有「昇起次第」這個名詞,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都是從「昇起次第」開始的。顯宗「般若心經」所講的最高境界,是「一切諸法性空」,顯宗不是沒有提到「昇起次第」,只是解釋的不一樣。一般講「性、相」,顯宗較少提到「明」;而密宗著重在講「明」的部分,明或是相又分為清淨與不清淨。一般我們所講的「相」都是指不清淨的,密乘裡把這個不清淨的「相」化空、化為「清淨」,這就是「昇起次第」。

事部、行部、瑜伽部(外三續)、無上瑜伽部,這四部密續都是以昇起次第為出發點,只是處理的方法有些不一樣。無上瑜伽部又分父續、母續、無二續(內三續),內外續總共分六部密續。此六續的一些基本規則都可以概括在這本昇起次第,所以「總」儀軌的總就是講這個。因此除了特殊的法以外,大部分儀軌中的前行、正行、結行都可以依照這本書,所以是一本蠻簡單又總括的書。

之前講皈依,皈依分世俗皈依和勝義皈依。世俗的皈依:初學者總是先建立一個外在的佛,然後去依靠他,這就是一般世俗的皈依。勝義的皈依:是修了一段時間以後,體認所有的佛,自有我開始,就存在,而且是俱生的,從未曾離開我們的心,就是三身都具足在心中。具足在心中後,能皈依、所皈依,都不存在,就在知道中放之,這就是勝義的皈依。這都是依自己的境界有多高,就能得到多少皈依,也不是一定有辦法這樣那樣的。

【為安置一切有情…】
皈依後開始要發心;發心就是發菩提心,也分兩種:世俗菩提心跟勝義菩提心。世俗的發心是為三界一切眾生的利益而成佛。我們今天聽法也好,修法也好,靜坐也好,誦咒也好,都是為這個動機心而發菩提心,這就是世俗的發心。勝義的發心:勝義中任何不存,世俗中任何都能起;勝義中一切都不存,空嘛!世俗中一切都是明,什麼都能生起。本然空與緣起無二無別中「任知」,在任知當中放之。(任運的「任」,知不知道的「知」,這是大圓滿特有的字。)皈依與發心這兩者都要認真的去修,詳細的觀想可以在其他的書中學習,這些在「普賢上師口授」中也講了好幾頁。除此以外,也沒什麼可以講的。

【復次積集資糧…】
接下來是種福田、淨業障。什麼是「種」呢?就是要多多上供下施,廣種福田。「淨」就是要趕快懺悔、消業障。這兩樣要並行著做;也就是「懺悔」跟「種福田」兩個要雙修就對了。種福田也好,懺悔也好,二者收攝回來的話,全包含在七支七供裡面。所以按照七支七供修到能成就為止。最後觀想空中的皈依境,融入到自己的內心無二無別中,休息一下。

第153頁
這裡還想多做的話,可以觀自根為本然本尊。一般來講,此處大部份都不會觀自根為多手、多臉或三頭六臂、四腳等本尊。例如觀想普巴金剛:昇起次第結束的時候觀%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