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  題:Re:不要錯過哦!本週三(後天)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上師相應法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12/19 22:06:32






>※ 引述<王子麵(rich9452001)>之銘言:
>12月份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高雄中心法訊)
>
>本次上課仁波切將講授普賢上師口授.
>希望各位師兄把握機會.
>上課時間為本週三(12月21日)7:40分,敬請各位師兄相互通知一下
>有課本的師兄請帶課本哦 ! 並請先預習.
>上課時間請關閉手機,
>不持數念珠咒鬘,
>不做筆記,嚴禁私下錄音(錄音由中心統一錄製)
>
>
>高雄中心: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
>■傳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
>■時間:12月21日(星期三)晚上7:40
>
>■開示內容:普賢上師口授-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
>      (上師相應)
>
>
>(若師兄有書請記得一定帶來中心)
>
>【為避免影響法會進行,請準時入座】
>
>===============================
>【台北道場固定法會】
>每星期日 下午2:30 蓮師薈供、煙供(可自備少許供品)
>
>===============================
>
>
>(吉 祥 如 意)
>
>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台北市敦煌路144號6樓
>連絡人:林師兄 0920-883356 秋智慧 0935-950256
>
>台中烏金誓苑
>台中市河南東四街20號
>連絡人:張師兄0918695488 賴師姊0922016467
>蔡師兄0920026218(中午11點至下午1點)
>
>
>高雄烏金喜苑
>高雄市左營區光興街177巷50號
>連絡人:張師兄0927615611巫師兄07-7156318
>
>末學秋寶合十
>
>

標  題:Re:看了隨師行記後感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12/19 21:57:15






>※ 引述<王子麵(rich9452001)>之銘言:
>>※ 引述<上進的人(yueal)>之銘言:

當然囉!
這本隨師行記每一篇都是真實的,
而且師父一個月前根本完完全全不知道我們編這一本小冊子,
當然他也不知道什麼是隨師行記,

108則中大約有100則是末學親耳聽到的.
(末學所謂親耳聽到是指大部分是末學在場,
有些是當天有弟子問師父,而晚上去中心師父告訴末學的)
另外的是師兄們告訴末學的.
裡面的文章內容98%是師父的用字,
末學不敢造次.
而找心這一篇,發生在十一至十二年前修文街孫媽媽家(那時仁波切台北中心就在民權東路(恩主公).
那時有幾位師兄就在一樓,仁波切突然問末學心在哪裡?
就這樣末學把這一段話記了下來.
隔了一週,仁波切就開始問秋庫兄及其他師兄與末學了(如行記中的內容)
末學一直很感謝師父的教導,卻又恨自己沒有不忘持的腦子,
這一本隨師行記只是一個小小小的內容,
跟隨師父的每一個師兄,
心中都有一本本隨師行記,
末學只是個引介,
希望能做個引玉者.

而更精彩的會是隨師密記,他會讓大家跌破眼鏡,
為什麼呢?因為他讓你現見................
總之.有一天末學會把他印出來的.
末學秋寶合十


>>小弟在18號參加拉吉嫫尊的法會,因為這個本尊我很喜歡,就是這樣粗淺的理由我去參加,信手拿起一本資料袋,就拿來看一看,覺得裡面對話很有寓意跟有趣,內心一直想,約十年前中心的仁波切跟啦嘛帶領我們去參訪過秋竹仁波切,那時是在民權東路(恩主公)的後面,那時給我的感覺他是一位很愛玩的仁波切,之後就沒有聽過跟注意過有關他的事情了,就在小巨蛋時再看到他,今天得到他的拉吉嫫尊的灌頂,是可說是第一次領受他的灌頂,但~覺得他在嬉玩中不失莊重,就是這樣子。
>>我很想知道,隨師行記的內容均是真實的嗎?,七處尋心是不是來自楞嚴經的構想?我覺得隨師行記有好多是來自公案跟經裡的情結,我會這樣問,請各位師兄見諒,也許我看的東西太多了,可沒有對仁波切有點不敬之意,因看了這一本隨師行記,勾起我很想多親近這位宛如瑪爾巴的上師。如果均是真實的,我覺得他是一位現在瑪爾巴,舉手投足,均是佛意。暇滿人身難得,善知識明師更難求,了知真實意更加難求,縱得一法,不枉此身。
>>
>>
>內容是真實的!
>
>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30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9 21:04:01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30 秋證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窮竟)湼槃。

行者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無「人我相、法我相、我人相、神人相、眾生相、無眾生相、壽者相、無壽者相」,能自顯現大菩提心而任運悲智。沒有出離輪迴趣入湼槃的得失心,能遠離輪迴界的顛倒夢想,窮竟對湼槃界的追求。

此處「究竟湼槃」的「究竟」,梵文亦有「邊際」的意思,所以用「窮竟湼槃」來理解,才不會如一般人,依照字面誤解為:入小乘、中乘湼槃,要得個大乘或金剛乘最高級的「究竟湼槃」。
這段經文的深意是說:行者因能發大菩提心而稱為菩提薩埵。於思議照見下,任運悲智,心行廣大無礙,而稱為「大悲周遍」。因大悲周遍,渡眾生時沒有出離輪迴,趣入湼槃的得失心,稱為「無有恐怖」。以此趣入所謂「輪湼雙融」的「大菩提」境界。
此時因能遠離輪迴界的顛倒夢想,能福慧雙修而自渡渡人,行者自然趣入圓滿報身;而且行者為渡眾生,更取湼槃境界,無間地勇猛精進,所以稱為「窮竟湼槃」。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9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9 21:00:14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9 秋證

無智亦無得(亦無無得)。

行者住於有解脫智之顯現;住於有永久解脫境界可得的「壽者相」。更住於無智無得的「無壽者相」。

行者於銷融我相、人相、眾生等相時,常落入有「如來藏空智」智光常顯,有不滅的解脫境可常住的「壽者相」。此時行者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以不思議照見,住於如來藏空智智光常顯現相,亦住於得解脫的湼槃境界,「壽者相」習氣得以銷融。
行者也住於:無如來藏智光顯現,無解脫境界可經歷。「無智無得」永恆變的「常空」境界。若住於無智無得即是住於常空,稱之為有「無壽者相」,也就是住於「斷滅相」。行者於思議照見下,亦住於「無壽者相」習氣,無壽者相習氣自然銷融。
行者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只有無量無邊的照見,永無止境地突破當下顯現的一切境界。因此行者的照見有無量光,行者的深行有無量壽。以此而精進不退,是為不住無壽者相。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8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9 21:15:46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8 秋證

我的上師 秋竹仁波切說過:「迷惑就讓他迷或,至少不會一錯再錯。了悟就讓他了悟,也沒有一個了悟的我。」,說的就是無「眾生相」也無「無眾生相」。也就是行深般若波蜜多,沒有因「努力」追循或追求而產生的逼迫;同時在思議照見下,住「眾生相」,亦住「無眾生相」的境界。眾生相和無眾生相習氣得以銷融。
行者銷融眾生相和無眾生相當下,自然出離苦相和苦集相,同時會油然昇起一種自發的願力;願意無條件地,以自己證得的般若智慧,幫助眾生脫離「苦相、苦集相」的纏縛。這個願力就稱作發「大悲心」,或稱發「大菩提心」。
以大悲心配合般若智來渡脫眾生就叫作「悲智雙運」。初發心的行者尚未有自渡渡人的般若智,無法悲智雙運;此時發願,出離苦相和苦集相;同時昇起渡人離苦的願力,稱之為「願菩提心」。
論行者發的是願菩提心,還是發大菩提心,都是圓成佛道:無施者,無施事,無受者,三輪體空。到達空、無相、無願,三解脫可或缺的發心。所以初機行者在進入修行時,一定要一再提醒自己:昇起圓成「大菩提」的心願。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7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9 20:57:44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7 秋證

無苦、集、滅、道。

行者在不思議照見下,住於有「苦相、苦集相」的「眾生相」,亦住於有「滅苦之道、苦相得滅」的「無眾生相」。

「眾生皆有受,有受皆苦」。所以有覺受而感到苦惱,是眾生的「苦相」。而一生皆有不間斷的覺受,因而苦惱不斷是眾生的「苦集相」。苦相、苦集相,都是眾生的共相,稱為「眾生相」。
當眾生因苦而尋求解脫時;努力追循能由「眾生相」解脫的「滅苦之道」,追求苦惱止息,希望得到無「眾生相」的「苦滅之果」。這個努力追循解脫道,或努力追求滅苦的「努力」,反而成為招致苦惱的根源,也是一種苦相和苦集相,稱之為「無眾生相」習氣。
所以在思議照見下,行者住於有「苦相、苦集相」的「眾生相」習氣,亦住於有「滅苦之道、苦相得滅」的「無眾生相」習氣。



標  題:Re:疑問~
發 表 人:王子麵(rich9452001)
發表時間:2005/12/19 16:02:00







>※ 引述<上進的人(yueal)>之銘言:
>小弟有個問題想請教各位師兄,仁波切他有看過漢地的經書嗎?我知道他會說中文,但不知道他會不會看漢地的經書,還是會跟漢地的學生研討漢地的經書內容而不看的。真想多了解他一些,很吸引人,一個好的上師是可以能直指心性的,如遇這樣的上師縱是衣著破爛,也婉如七寶莊嚴,唯怕縱遇彌勒,反視途狗,這就是會造成遺憾了,如果是的話,我有點覺得生在中國的感覺,也婉若適遇佛出世,蓮師再生,在此先行頂禮,也請仁波切廣轉法輪,和觀音同悲,是否可以多告訴我仁波切的教學風格,跟在台常駐地或廣轉法輪處,讓小弟也可以親領教法,得一二是幸,如佛經說,如遇善知識而不親近,宛若置身於空劫,敢問最近仁波切他有那些教學內容,小弟好想知道,真得有點想去聽他說法,各位師兄可否把他最近教學內容po出來,好讓小弟有幸去領聽,喔~~是台北的喔。
>
>

上師秋竹仁波切目前人在台北,預計本週三在高雄光興街中心講課,若欲知詳細行程,阿寶師兄建議您與黃師兄聯繫,電話:0926334174
歡迎你來中心。
標  題:12月份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高雄中心法訊)
發 表 人:王子麵(rich9452001)
發表時間:2005/12/19 16:11:37







12月份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高雄中心法訊)

本次上課仁波切將講授普賢上師口授.
希望各位師兄把握機會.
上課時間為本週三(12月21日),敬請各位師兄相互通知一下
有課本的師兄請帶課本哦 ! 並請先預習.
上課時間請關閉手機,
不持數念珠咒鬘,
不做筆記,嚴禁私下錄音(錄音由中心統一錄製)


台北中心: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傳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時間:12月21日(星期三)晚上7:30

■開示內容:普賢上師口授-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
      (上師相應)


(若師兄有書請記得一定帶來中心)

【為避免影響法會進行,請準時入座】

===============================
【台北道場固定法會】
每星期日 下午2:30 蓮師薈供、煙供(可自備少許供品)

===============================


(吉 祥 如 意)


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
台北市敦煌路144號6樓
連絡人:林師兄 0920-883356 秋智慧 0935-950256

台中烏金誓苑
台中市河南東四街20號
連絡人:張師兄0918695488 賴師姊0922016467
蔡師兄0920026218(中午11點至下午1點)


高雄烏金喜苑
高雄市左營區光興街177巷50號
連絡人:張師兄0927615611巫師兄07-7156318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疑問~
發 表 人:上進的人(yueal)
發表時間:2005/12/19 15:34:06






小弟有個問題想請教各位師兄,仁波切他有看過漢地的經書嗎?我知道他會說中文,但不知道他會不會看漢地的經書,還是會跟漢地的學生研討漢地的經書內容而不看的。真想多了解他一些,很吸引人,一個好的上師是可以能直指心性的,如遇這樣的上師縱是衣著破爛,也婉如七寶莊嚴,唯怕縱遇彌勒,反視途狗,這就是會造成遺憾了,如果是的話,我有點覺得生在中國的感覺,也婉若適遇佛出世,蓮師再生,在此先行頂禮,也請仁波切廣轉法輪,和觀音同悲,是否可以多告訴我仁波切的教學風格,跟在台常駐地或廣轉法輪處,讓小弟也可以親領教法,得一二是幸,如佛經說,如遇善知識而不親近,宛若置身於空劫,敢問最近仁波切他有那些教學內容,小弟好想知道,真得有點想去聽他說法,各位師兄可否把他最近教學內容po出來,好讓小弟有幸去領聽,喔~~是台北的喔。


標  題:Re:看了隨師行記後感
發 表 人:乖乖小陳(hero52099)
發表時間:2005/12/19 12:51:14






>※ 引述<上進的人(yueal)>之銘言:
>我很想知道,隨師行記的內容均是真實的嗎?,七處尋心是不是來自楞嚴經的構想?我覺得隨師行記有好多是來自公案跟經裡的情結,我會這樣問,請各位師兄見諒,也許我看的東西太多了,可沒有對仁波切有點不敬之意

尋心應該是一種教法吧,好像密勒日巴還是岡波巴的傳記裡也有這樣的故事,
這個也出現在有些心之本性的教授裡面,(多年以前去別的中心上的)
看來很平常,沒什麼稀奇的,
但是只有在你親身被問到時,那種震憾力才會出現,
嗯....
嗯....
我不要亂講話了~~
標  題:Re:看了隨師行記後感
發 表 人:王子麵(rich9452001)
發表時間:2005/12/19 09:01:43







>※ 引述<上進的人(yueal)>之銘言:
>小弟在18號參加拉吉嫫尊的法會,因為這個本尊我很喜歡,就是這樣粗淺的理由我去參加,信手拿起一本資料袋,就拿來看一看,覺得裡面對話很有寓意跟有趣,內心一直想,約十年前中心的仁波切跟啦嘛帶領我們去參訪過秋竹仁波切,那時是在民權東路(恩主公)的後面,那時給我的感覺他是一位很愛玩的仁波切,之後就沒有聽過跟注意過有關他的事情了,就在小巨蛋時再看到他,今天得到他的拉吉嫫尊的灌頂,是可說是第一次領受他的灌頂,但~覺得他在嬉玩中不失莊重,就是這樣子。
>我很想知道,隨師行記的內容均是真實的嗎?,七處尋心是不是來自楞嚴經的構想?我覺得隨師行記有好多是來自公案跟經裡的情結,我會這樣問,請各位師兄見諒,也許我看的東西太多了,可沒有對仁波切有點不敬之意,因看了這一本隨師行記,勾起我很想多親近這位宛如瑪爾巴的上師。如果均是真實的,我覺得他是一位現在瑪爾巴,舉手投足,均是佛意。暇滿人身難得,善知識明師更難求,了知真實意更加難求,縱得一法,不枉此身。
>
>
內容是真實的!


標  題:Re:就在今晚台北12/17-18秋竹仁波切.黑亥母及瑪吉拉尊施身法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7 11:55:05







>※ 引述之銘言:
>>※ 引述之銘言:
>>■主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法會時間:2005年12月17日(六)、18日(日)
>>■法會地點:全德佛教藝文中心(台北市光復南路1號B1)
>>■法會內容:
>>12/17(六)下午 2:00 ~ 5:00
>>【敦珠新岩傳】金剛黑亥母施身法.薈供、超薦、供護法
>>12/17(六)晚間 7:00 ~ 9:30
>>【敦珠新岩傳】金剛黑亥母施身法 灌頂
>>
>>12/18(日)下午 2:00 ~ 5:00
>>【達摩大師斷苦法門】瑪吉拉尊佛母施身法.薈供、超薦、供護法
>>12/18(日)晚間 7:00 ~ 9:30
>>【達摩大師斷苦法門】瑪吉拉尊佛母 灌頂
>>
>>==========================================
>>
>>◎闔家長生祿位、超薦蓮位1000元
>>
>>.主法:秋竹仁波切
>>.維那:釋迦仁波切
>>.修法喇嘛:30位以上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寧瑪巴聞思修佛學會(電話:02-2286-8887)
>>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6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7 11:54:25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6 秋證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行者不住於一期生死所緣之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之「我人相」,亦不住於住我人相之「神人相」。

佛教認為人由俱生的「一念無明」,產生生命現象;由生命的開展,意識的發生;物質界、思想界的認取;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智力,隨色身的萌現而穩定發展;開始有好、壞、喜、惡等覺知和分別,而有取捨;進而擴展成個人生命為中心的小宇宙;產生人我相、法我相,最後隨時空移轉而老死。結束一期生命,然後再開始另一個週期的生命。
這樣輪迴己的生命,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以為有一個不變的「主體」或「靈魂」在生命週期中出出入入,有這種觀念就叫作「我人相」。
行者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在思議的照見下,不住於無明至老死十二個緣起所生起的「我人相」習氣,我人相習氣自然銷融。
但若行者因此認為有個無明被銷融,乃至老死被銷融。而以為有一個無無明的「光明相」;也有一個不再被老死相所束縛,能自由出入生死的「老死相」。
那就銷融了「我人相」又落入:具足光明,不受老死的「神人相」。而自知。此時仍需進一步,以思議的照見,不住於神人相,將神人相習氣銷融。
五臺山隱峯禪師生前神通具足,有一天他問週遭的僧眾:「大家看過站著死、躺著死、坐著死,有沒有看過倒立著死的?現在就給你們看一看。」,說完真的倒立,衣服還貼著身體下翻,人就死了。荼毘時眾僧對遺體推拉而倒下。隱峯禪師有一個出家的妹妹,就過來摸著遺體說:「老兄疇昔不循律法,死更熒惑於人。」,說完一推,遺體順勢而倒。隱峯禪師能自由於生死,但仍有「神人相」習氣,經他那高明的妹妹一點破,就脫縛而去。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5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7 11:37:04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5 秋證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行者在思議照見下,不住於以六根、六塵、六識為「我所」的「法我相」。

行者色身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類同腦神經);接觸外境的物質色塵、音響聲塵、香臭香塵、滋味味塵、摩接觸塵、意境法塵,是形成覺受的十二個條件,稱之為十二處。加上能覺知分別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形成認知的十八個條件,稱之為十八界。
十二處是身心能覺受;十八界是身心能認知「個人生命為中心的小宇宙」的基本條件,是五蘊我的延伸。
語言中所說的「我的…」;哲學中「自我」的行為對向,或認知的對向,統稱為「我所」。指的是法界中,「人我」以十二處和十八界,所能觸及的範圍。這個範圍是「人我相」的延伸,又稱為「法我相」。
行者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在思議的照見下,不住於十二處,不住於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法我相」習氣自然銷融。禪宗六祖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指的就是這種境界。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4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7 11:35:59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4 秋證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於「無住」的照見下,行者行於生滅,廣大無礙覺性中;行於垢不淨,無分別無相覺性中;行於增減,無取無捨覺性中。

行者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住於輪迴湼槃諸法,所以不住於諸法之生滅相,不隨生滅法流轉,而行於廣大無礙的「空性覺性」中;稱之為動搖的「覺空雙融」。
行者對身心內外各種境界,不住於染相、淨相,而行於無分別取相之無相覺性中;稱之為無相的「明空雙融」。
在此思議的照見下,對宛然存在的境界,住於好惡,不喜取、厭捨,而行於無攀緣、造作之無願覺性中;稱之為無願的「現空雙融」。
因覺空雙融,明空雙融,現空雙融;所以行者能以「無作者、無作事、無受者」三輪體空修行,趣入「空、無相、無願」的三解脫門。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所以行者任運於空性中,住於以色、受、想、行、識為我的「人我相」中。

行者任運於空性中,在思議照見下,住於以有色身為我、以能覺受為我、以會想像為我、以有欲望為我、以能思慮為我的「五蘊我相」,五蘊我相又稱「人我相」。在這種思議的照見下,五蘊人我相習氣自然銷融。
禪宗六祖所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所指的就是這個境界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3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7 11:50:07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3 秋證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舍利弗: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是空性心自顯現的明相,也是空相。

心經這句話如果以字面解釋,會被說成「諸法無自性,只有空相」。這種說法完全出自思維及推理,以緣生無自性空來理解,只能解釋世間有為法,及於離緣生的出世間無為法。與觀照般若毫不相干。
要體解心經,從這句話開始,行者必須完全站在觀照般若的角度,來體會心經經文中的不思議境界。
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是空性心自顯現的明相。這裏以觀照般若把「空相」解釋成:空性心自顯現的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明相,也是空相。所謂的「明相」;包含了世間法「五蘊明相」和出世間法「空性心當體明相」;在不思議無住明空雙融照見下,明相也是「空相」。
此處能依文解意,捨棄世間法五蘊明相,狹義地立足於空性心這一邊,單取出世間法空性心當體的「空相」,而是照見世間法及出世間法,皆為「明相」也是「空相」。能膚淺地解釋為「空無」,將其曲解成諸法空無所有,或諸法是沒有自性的空相。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2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5 22:30:53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2 秋證

行者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自己累生習氣,不住於習氣,而習氣自然銷融。以此行持,到達某一個程度,必然會遇到厚重的習氣而產生瓶頸,如果能精進用功而突破這個瓶頸,行者將進入另一迥然不同的新境界,這種情況稱之為「證果」。
由行持銷融習氣而證果,進入另一種境界;整個過程是種「無止境的自我突破」,因為是無止境的突破,所以沒有終究境界的「湼槃果」可得。
心經自:舍利子:是諸法空相…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一路都在說明行者如何藉由明空雙融的行持,由內而外,由小而大,逐步銷融「人我相」、「法我相」、「我人相」、「神人相」、「眾生相」、「無眾生相」、「壽者相」、「無壽者相」,各種習氣。
習氣銷融時,行者會有逐漸解脫的覺受,此時才算真正由習氣出離,昇起「大出離心」。初機行者以未解脫的凡夫心,發願自習氣纏縛中解脫,稱之為「願出離心」。
行者發大出離心時,對仍被厚重習氣纏縛的眾生,油然昇起以自己體證的般若智慧,助其解脫的願力。行者愈行精進,般若智慧愈加增長,解脫覺受愈行增強,渡眾生的願力愈加強大,渡眾願力愈大,行者的解脫覺受愈為增強,解脫智慧愈行增進。這種智慧、悲願相互增長的現象,叫作「悲智雙運」或稱「福慧雙修」又叫作「發大菩提心」。初機行者以未解脫的凡夫心,發「自渡渡人」的願心,就稱為「願菩提心」或「世俗菩提心」。
行者發大出離心,發大菩提心,而悲智雙運,福慧雙修,以此趣入金剛不動,精進不休的圓滿報身境界。


標  題: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1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5 22:28:49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1 秋證

這裏要把「無住」或「不住」稍作說明:
行者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所謂的外境、心境、空性心自顯現當體,全都是空性心自顯現的「明相」;以「心性本空」,所以返照空性心當體的「明相」稱為「空相」。而「五蘊明相」在明空雙融無住的照見當下,也成為「空相」。
行者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思議照見之下,不是什麽都沒有,而是什麼都宛然存在。但般若智慧(如來藏空智)的智光,同時照見五蘊明相和空性心當體的空相,不會駐留在任何顯現的「明相」或「空相」上,稱之為「無住」或「住」。
「無住」或「不住」是「觀照般若」所用的術語;有點像「文句般若」中所說的「執著」「分別」「不攀緣」;但觀照般若中的無住或不住,類似一個動作或態勢,「無住」的「無」字是什麼都沒有的「空無」;「不住」的「」字也不是什麼都是而「否定」的意思。
心經中所說的「無」字和「」字。觀照般若以「無住」或「不住」來解釋。如果透過實修,單用凡夫的心識,於字面揣摩文意,面對情境時,心識中會先產生執著、分別、攀緣;然後住於執著、分別、攀緣;再起心動念壓抑執著、分別、攀緣;以為這樣就叫作「無住」或「住」。其實這樣反而是住於執著、分別、攀緣;而且是「堅住」於執著、分別、攀緣。如同一首流行老歌,曲中歌者一直唱﹕「我的心裏只有你,沒有他…」,歌者心中明明只有「他」卻一直要自己相信只有「你」。行者若依文解義,堅住於「無」或「」而修行,就如同唱這首歌的歌者;緊緊壓住自已的心念;以致全身僵直,情緒緊繃,遲早會把自己弄成痴呆或因而瘋狂。

標  題: 代貼:簡說心經的行持和果地 下半部 新發表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5 22:08:46






簡說心經的行持和果地下半部 新發表 秋證

代貼: 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20 秋證

(*****心經的行與果部分*****)

心經是般若經典的修行精要。前半部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經義所揭示的,是修行過程「見、修、行、果」四個階段的前兩個過程:「見地與修道」。
所謂「見地」是以論理方式,說明修行的最高境界;「修道」則是以「見地」為基礎而建立的修行大綱。見地為為理論基礎的確立,修道為理論基礎的開展。
修行的後兩個過程:「行、果」;行是「行持」,果為「果地」「或證果」。「行持」為修行者(以下簡稱「行者」)依「見地」、「修道」而執行的「操作過程」。「證果」則為行持的過程中所經歷和需要突破的「某種境界」。由這樣的定義,行者才會有「行持無盡,證果是境」的體認,而不會抓著一個「實存的正道,終究的果位」來困住自己。
什麼是心經所說的「行持」?行持可略分三個層次說;行者以止觀雙運所生的般若智慧和以觀照的功夫,將當下一切事物、境界都照見為空性心的自顯現;照見當下,以相對的境界、事物而言,稱之為「現空雙運」。以相對的自身五蘊而言,稱之為「明空雙運」。對恆在定中的聖者而言,稱之為「覺空雙運」。
所謂現空、明空、和覺空雙運,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無所住」;簡稱「無住」或「住」的思議照見下,成了「現空雙融」、「明空雙融」、以及「覺空雙融」。


標  題:代貼: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19 上半部終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5 22:06:45







代貼: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19 秋證

心經所揭示的修行,有四個層次。修行人依個人的個性和天份,不一定由那一個層次開始修行,也不一定會一層一層按步就班進階。
重要的是知道理論後,立刻依止上師,著手修行。以止觀雙運,圓滿體證本覺,進入「大圓滿覺」境界。或如同禪宗;「以師徒相應」一超直入,頓悟究竟。
有人因宿世慧根,修行中偶然觸得「無師智」。對佛法有相當程度的體悟。但未經有傳承的具德上師印可和指導,以至未能體察眾生有不同根器,需要各種不同層次的上師,給予不同層次的教導。一昧以最高層次的「無修見地」來批判較低層次的「行門儀軌」。對佛陀一再叮嚀:「眾生皆有佛性,畢竟終能成佛。」,沒有真實的信心。
於見地上雖高擧究竟,論理卻一直強調「真實如來藏」。以致所修「未離如來藏戲論」,落在:「欲登樓閣,且從這裏過。」的層次。所行「未能離能所作意」,落在:「階級不落,請問什麼人?」的境界。
我們修行,一定要以此為戒,深自警惕。把自己心胸放寬,如大海不辭涓滴,能包容各種根器的眾生,以免增加自己和眾生的煩惱。
在這裏模仿上師仁波切寫過的偈子,塗寫幾句,聊以自儆:

迷惑就讓它迷惑 迷惑不是迷惑的過
了悟就讓它了悟 了悟才有了悟的錯
迷悟與我不相干


標  題:台北12/17-18秋竹仁波切.黑亥母及瑪吉拉尊施身法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12/14 09:42:19







■主法上師:秋竹仁波切
■法會時間:2005年12月17日(六)、18日(日)
■法會地點:全德佛教藝文中心(台北市光復南路1號B1)
■法會內容:
12/17(六)下午 2:00 ~ 5:00
【敦珠新岩傳】金剛黑亥母施身法.薈供、超薦、供護法
12/17(六)晚間 7:00 ~ 9:30
【敦珠新岩傳】金剛黑亥母施身法 灌頂

12/18(日)下午 2:00 ~ 5:00
【達摩大師斷苦法門】瑪吉拉尊佛母施身法.薈供、超薦、供護法
12/18(日)晚間 7:00 ~ 9:30
【達摩大師斷苦法門】瑪吉拉尊佛母 灌頂

==========================================

◎闔家長生祿位、超薦蓮位1000元

.主法:秋竹仁波切
.維那:釋迦仁波切
.修法喇嘛:30位以上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寧瑪巴聞思修佛學會(電話:02-2286-8887)


標  題:代貼: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18 秋證 上半部?/td>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4 00:17:51






代貼: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18 秋證


禪修的第四個次第

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一一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修行到這個次地,已經沒有什麼理論可談,所謂「不立一切理地」,連起心動念修行的作為也沒有,稱為離戲論又離作意,簡稱「離戲亦離意」。
離戲又離意的境界中,無所謂修行或不修行,證果或不證果。一切只是無礙的顯現。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也是「任運」的意思。
此時修行人對五蘊、六根的執著完全脫落,六根可在一念間融通互用。有人以為這叫作「明空雙融」,其實說「明空雙融」,仍落在明、空、對境的作意。這個次第是無礙顯現,沒有對境作意,勉強說為一體無相的「覺空雙運」,其實應當進一步稱為無體無相的「覺空雙融」。
「明空雙運」和「覺空雙運」在境界上的差異,試舉兩個偈子,作為深入體會的例子。

憨山大師云: 欲登樓閣 且從這理過
階級不落 請問什麼人
上師秋竹仁波切云:
無頂之屋 亦有眾說
請問階梯 用在何處

標  題:代貼: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17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4 00:00:42







代貼: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17 秋證

第二個次第的修行,已照破粗分的我執我相及我所,但累世的分別無明和俱生無明習氣都還沒轉化,必須在持續觀照中一一消除。
此時說「如來藏」以為空性心無分別執著的清淨顯現。而空性心空性顯現的「空相」和「五蘊明相」,就稱為「如來藏智」。
菩薩所從事的是修除「客塵」習氣;離五蘊明相,趨入「空性心自顯現」的行門。所觀修的如來藏智稱「空如來藏智」。
唯識見中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相當於「空如來藏智」。一般人常把眾生境界「被實執的阿賴耶識」,當作菩薩境界裏「被污染」的「本來清淨的如來藏」,主要是對學理上有所誤解,又未能從實修觀點來體會的緣故。
依據如來藏思想來修行的中觀見稱為「了義大中觀見」。以了義大中觀見修行;「不把空性心執為實有,但又能於萬法顯現的空相和明相中,體會空性心空性顯現的無量無邊,無我平等,無我所不分別的運作」。以此使輪迴業力種子消融,永不萌芽。
這種以本然的般若智慧,照見「五蘊皆空」;再迴光返照「心無所處」的雙向觀照方式,就是所謂的「明空雙運」。明空雙運而脫離業力及輪迴的糾纏叫「出纏」。能出纏而完全解脫叫「出纏如來」。反之,未出纒的眾生則美其名曰﹕「在纒如來」。
「明空雙運」的修行就是禪宗祖師所說:「有無位真人,由六根門頭出入,日用而知。」,這裏的「知」,是「照見和迴光返照」的意思,若是凡夫則為「不知」了。

標  題:代貼: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16 秋證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3 23:59:43







代貼: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16 秋證

這個層次的修行重點,就是以「明心見性」當下的「照見」功能,轉化我們的業力種子。消除我們無始無明產生的「我執、我相」習氣,也照破分別無明產生的「我所」習氣。如此即可脫離煩惱、痛苦和輪迴的纏縛。
修行人在第二個次第,破除五蘊及空的粗分別執著後,如果缺乏足夠的福報,沒有具德上師的正確指引,極易過度強調「破除分別執著」,落入「虛無絕滅」的境界而不自知。使空性心偏離「心無所處」而「心住滅絕」。反過來執著一切皆是虛妄,善惡都不存在,罪福全是空假,沒有因果業報。因而胡作非為,破道犯法,墮入狂禪境界。
為了不讓修行人落入「斷滅見」的歧途。佛陀告訴我們:有一個無形、無相,又有無限顯現功能的「本初」、「如來」或稱為「基」、「根」、禪宗則呼為「這個」。
「本初」顯現功能的當體稱之為「本覺」或「如來藏」。我們以本來清淨無染的「如來藏」,作為轉化「俱生無明」習氣時的參考背景,而如來藏透過五蘊所顯現的「清淨明相」則作為轉化「分別無明」習氣的背景,以便在觀照中將各種無明習氣一一照破。
這裏要把「阿賴耶識」與「如來藏」先作個界定,只免誤認佛陀把修行次第弄反了。
眾生在未能從分別執著及我執、我相解脫前。把空性心「顯現的當體」執為「意識的主體」,稱為「我執」或「阿賴耶識」,而阿賴耶識顯現功能時,被執著成一個能生,能作主的「我」,稱為「我相」或「末那識」。眾生面對五蘊身心內外各種現像,皆以「我執、我相」,作為分別你我、好壞、善惡、大小、等二元分別時的「主觀意識」。
「主觀意識」與「第六識」的分別攀緣作用,一齊運作於五蘊身心內外境界,成辦眾生世間。
於主觀意識存在下,所有被分別或攀緣的對向就稱為「我所」,此時應當是空性顯現的五蘊明相,己成「被執為實有」的「我所」。

標  題:代貼: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15
發 表 人:小妖(adsq12342000)
發表時間:2005/12/13 23:58:23







代貼:簡說心經的修行層次 (見修行果)之15 秋證

禪修的第三個次第

色、(受、想、行、識、)即是空一一修斷「無清淨心可得」的執著。

這個層次的修行,己無法用人類的語言、文字、概念、等方式作一個楔合境界的精確討論。因為這時修行人己深入個人內心證得的經驗,只能在有相同內證經驗的人之間「以心印心」。
印心之際,也許有語言、符號、或像徵性的動作出現,但所表達的已超越這些外相。禪宗公案就是如此形成的。
這個次第的修行人己經親歷:空性心的空性運作,空相及五蘊明相的顯現。對整個心性運作過程都瞭若指掌,這能力稱為「得見佛性」又稱「見性」或「現性」。
我們過去累生累世和這一生,從事五蘊活動,已在自己的行為、思考、欲望、情緒、等處理過程中,養成無數無量的習慣。這些習慣會引導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重覆性的反應而不自知。這種會一再出現的習慣性稱之為「習氣種子」、「業力種子」、或「分別無明」。
而生命中未分化為情緒、欲望、思想、行動、前的「原始生命蠢動」,則稱之為「俱生無明」或「無始無明」。俱生無明是使我們不斷流落於六道各種生命體中輪迴的力量;分別無明則是我們在各期生命體中會面對各種際遇,產生痛苦、煩惱、的主因。

標  題:昨天發生的事
發 表 人:Mona(momoj98)
發表時間:2005/12/11 02:08:36






貝諾法王今天要蒞臨我們中心~在美國加州~所以昨天我們做了最後的佈置~我被分配到整理花園~雖然我真的沒什麼力氣做如此粗重的工作~頂著大太陽~心理想~以前還想說要去印度或西藏當農婦~經過昨天~想想還是算了~工作真的很辛苦~心理也很多Ox#~S~可是更深層的內心想到能盡一份心力~真是非常喜悅的~我們中心的師父~一點也不敢馬虎~他也累翻了~美國人真的都很自動的去做每件事~爾且都很負責~後來老師派我跟一個西藏女去買水果~老師給了那個女生兩百塊美金~那個女生都沒用~全花她自己的錢有三百美金以上~那個女的的工作並不是很好~是照顧一個老人~所以賺的錢也不多~但他居然能如此供養佛~挑水果專心的程度~還有在我看來小地方的無謂執著~我真的被傳說中西藏人的信心嚇到了~親眼看到才能感受到~覺得我真的比不上她~雖然昨天讓我的雙臂都快斷了~皮膚也曬黑了~手掌也痛~但我真的上了寶貴的一課~在這裡感謝我的小老師~更感謝HH貝諾法王帶給我們的加持

標  題:惭愧心
發 表 人:gmr1972323(gmr1972323)
發表時間:2005/12/10 13:52:01






以前看阿宝讲到师父翻译的情形.桌子和榔头
前天翁扎喇嘛到东北去经过成都.
刘科师兄请喇嘛吃饭.
饭后喝茶聊天.
当聊到汉藏语言的交流不便时.
翁扎喇嘛对我认真的说:当他碰到别人向他请教时,
由于语言不同,即便知道也不能很好的解答.作为自己
就很惭愧.晚上躺在被窝里也都掉眼泪.就想自己作为一个
人,连人的语言都学不好!

標  題:正法的代表--宣化上人
發 表 人:金色蓮花(kty_72jk)
發表時間:2005/12/10 11:35:52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audio/dharma.asp?CatalogID=22


魔王和佛鬥法,佛用定力勝過魔王的神通力。魔王對佛說:「我現在沒有辮法勝過你,可是等將來,你的弟子定力不夠,知見不正的時候,我就攢到你的門裏來,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飯,然後在你的飯鍋中,拉屎撒尿,看你怎麼辦?」釋迦牟尼佛黯然的說:「那我就沒有辦法了。」


現在居然有出家人,公開地說阿彌陀經是假的,他的理由是「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沒有根據可考證,是那位地方官所測量的?也許比十萬億國土多一點,也或許少一點,那有恰好是十萬億國土呢?這種謬論多愚痴,令人可笑!


最近又有一個出家人,他對大家宣佈楞嚴經是偽造的,不可相信。他根據「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饈。」這段經文,認為這不合乎當時印度的風浴,因為印度是不講孝道的。因之他斷言楞嚴經是偽造的,而非佛所說的經典。這是毀經謗佛的行為,其果報亦是不堪設想的。他的思想太幼稚了!居心何在,可想而知!


在法滅盡經上說:「將來到末法時代,最先滅的經典,就是楞嚴經。」因為楞嚴經是正法時代的代表者,若無楞嚴經,就沒有正法。現在有許多山妖水怪,主張楞嚴經不是佛說的,要大家不要相信。若是不信楞嚴經,則其他經典均可一筆勾銷,都可以不相信了。為什麼?因為沒有根據嘛!所以魔王的心腸真是太毒辣了!


就是因為楞嚴經說得太真了,而他不能守四種清淨明誨、不能修二十五聖圓通法門、更不敢看五十種陰魔的境界。為了怕原形畢露,令人曉得他的真面目,因此就要設法毀滅楞嚴經。這個毀滅,不是燒經,而是從眾生的心中毀滅它;令大眾對楞嚴經失去信心。


世上的事,就是這樣微妙。真的很少人認識。好像賣假藥的生意,非常興隆;但賣真藥的反而沒有生意。為什麼?因為沒有人真正認識它的價值。所以說真的往往沒有人認識,假的卻令人迷醉。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


現在是末法時代,真正修持佛法的法師,有許多人誹謗他、不相信他。可是假的法師,因為講法很熱鬧,倒有很多人去聽法,講堂擁擠不堪,好像擠沙丁魚似的,擠得喘不過氣來。又竟然有出家人,提倡不吃齋的口號。他對大家說:「凡是吃齋的人都有貪心。不吃齋的人,才沒有貪心。」這種理論,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瞎人之眼目,令人糊塗。糊塗來,糊塗去;糊塗到地獄去,永遠出不來了。


所以學佛法,要有擇法眼,才能明是非辨善惡。否則,無異於盲人摸象,摸不出真正的道理。人云亦云,隨聲附和。人家說大象是墻,也跟看說是墻;人家說大象是柱子,也跟著說是柱子。究竟大象是什麼樣子?就不知道了!我們學佛法,要懂得道理,不可盲從,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http://www.bfnn.org/hsuanhua/talk/talk24.htm

--



http://book.bfnn.org/article/0589.htm
人人皆當成佛--元音老人講述
http://www.blood.org.tw/
中華血液基金會
http://tw.club.yahoo.com/clubs/MIFA/
心中心密法的家



標  題:感恩頌-師秋瘋說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12/10 02:15:17







感恩頌-師秋瘋說

像我這樣悲慘的命
能夠與您朝夕相處
回想往日是否真心
平時是否曾有善念
修行道上對與錯誤
緩緩靜下來靜下來
細細我想自己反省
曾經想對一件事嗎
我那麼壞.... 那麼迷糊....
根本上師內心深處
難道沒有慈悲的愛
難道沒有救渡能力
難道沒有由衷的悲
是否一而再的矇騙
讓我覺的受到傷害
對您邪見毫不在乎
無論如何還關懷我
您依然憐憫不捨棄
我這樣是做對了嗎
您依然憐憫不捨棄
我這樣是做對了嗎
執著那麼強... 習氣那麼重...
三界火宅芸芸眾生
明師難遇口訣難聞
能宣妙法捨汝其誰
復觀他人求法辛勞
萬金為禮費時經年
聖容難睹半偈難求
我親愛根本上師尊
時常看您慢慢靠近
臉上充滿慈愛光輝
不曾思念自身性命
名聞利養悉皆放棄
奈何是非不明如我
絲毫不曾用心珍惜
苦心勸誡尚嫌囉唆
於師前後不生恭敬
盡逞口舌大肆批評
我這樣是做對了嗎
我這樣是做對了嗎
信心那麼弱... 恭敬那麼少...
從不間斷一錯再錯
如此蹉跎大半歲月
臨命終時有否準備
答案有無自己明白
浩浩三恩根本上師
出自內心至誠感激
不斷祈請攝授教導
直至今日恍然大悟
往昔所思皆是迷夢
過去所做盡是錯誤
廣大深恩更勝父母
無盡利益遍及來生
上師功德超越千佛
縱獻一生難以言謝
眾人離我去...  惟您扶我行...
從今內心恆常懺悔
精進不斷請求寬恕
罪不可赦如同我等
請再原諒我們一次
請再原諒我們一次
請再原諒我們一次

如此繼續唸上師祈請文,
直至心中流淚,
瘋子秋竹對
自己上師無信心時,
以此培養感情,
願從我身上得到希望的弟子,
應如此唸誦,
金剛總持聖諭除此之外,
即使千佛現前亦無法救渡。

八十四年十一月 秋瘋說 徒廣志記
(本文摘錄自秋瘋夜語)
在這歲末寒冬裡,重登此篇文章內心有無限的感動與懺悔,想到如父的上師
不辭辛勞地南北奔波,思及爛遜的弟子如我信心未具,道業未明,邪見滿滿。
直是罪不可赦如同我等。

標  題:秋竹仁波切台中中心--四加行第一次上課(3-3完)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12/10 01:01:29






(續前)

進了佛堂以後,大家盡量發清淨的心,把脾氣等等什麼都放下來,自己

的面子也放下來;大家都在輪迴裡,自己不行沒有辦法,所以進來佛堂

求個平安、求個和平、求個快樂。將自己的自私放下來,就是要乖乖

的、要謙虛,即使不是真的、假的也沒關係,裝的也沒關係,裝久了,

有可能變成是真心。古人做人處事、道德等很多都是先裝出來的,為了

怕不好意思,裝出來的,裝久了以後,真的變成了戒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