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  題:Re:請問:寧瑪巴白玉塔唐佛學會(高雄中心)有開課程嗎?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2/06 12:55:44






>※ 引述 之銘言:

>師兄您好:
>請問共修之前須上師口傳嗎?
> 末學 合十
當然,但如果時間不允許(例師父明天出國),末學向上師報告,
師允許即可.
由於下週三為初一,高雄中心共修暫停一次,2月16日照常.
歡迎一起來共修.
祝法安

末學秋寶合十


>
>>※ 引述<王子麵(rich9452001)>之銘言:
>>>※ 引述 之銘言:
>>>師兄,札西德勒,
>>>如題.....
>>>末學剛接觸密法,也聽聞密法之殊勝....
>>>但正信的中心所知不多.....
>>>具德之金剛上師更是難尋.....
>>>不知中心是否有開課程?
>>>若有,其上課之資格是否須為上師之皈依弟子才符合?
>>>
>>> 末學 合十
>>>
>>師兄您好:
>>目前白玉塔唐高雄中心每週三晚上有共修,
>>每個月約有灌頂法會一次.
>>目前上師即將出國前往南印度約1個月.
>>您可於過完年後前來中心.
>>聆聽上師開示資格並沒有限定.
>>
>>祝福您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





標  題:為何特殊的節日,修行就會特別增長幾億倍?01
發 表 人:為度眾生留人間(zzzazzzazzzazzza)
發表時間:2005/02/12 22:27:59







這是個方便的法門,是佛陀鼓勵眾生的方法,給眾生方便的法門;
像我們每天吃同一種東西,天天吃不會膩嗎?
我們很多人就是這樣子,每天修、修、修,不會膩嗎?
我們也是眾生,不可能一百年如一天,我們是做不到的,除非你是聖人。

因此佛陀就鼓勵,這一天讓你特別修行,
這些甚深的日子,像我們西藏藏曆四月份,就是佛的三大節慶日,
誕生日、成就日與涅槃日。

像4月誕生日時,西藏人就吃齋,
像我來台灣以後,藏曆15和30(「音譯:夏嘎達哇」)都是吃齋,
這是一種鼓勵的方法,對今天佛陀的特別日子裡,要紀念佛陀,
對於佛陀的功德與利益眾生,需要產生特別的虔誠心,
才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功德,想到三寶的偉大與功德,
假設你是不明不白的情況下,或是非佛教徒,因為你不懂 所以也沒影響。




標  題:為什麼那些特殊的節日,修行就會特別增長幾億倍?02
發 表 人:為度眾生留人間(zzzazzzazzzazzza)
發表時間:2005/02/12 22:28:50






【帳單喻】

比喻來說,
像我常常打電話,我打到大陸、美國或新加坡等等,
我沒有特別去注意哪時段的費率,是一般的價錢?還是減價日?
但是電信局帳單寄來會記得清清楚楚的,多少錢就是多少,不能討價還價。

但是我們人而言呢,在閻羅王那邊,
你在哪邊做了什麼功德,雖然是記著,但並非絕對。怎麼說呢?
功德雖是累積的,但是一念之間起心動念,整個功德善惡業都會隨時翻盤異動,
並不是像世間的帳單一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沒得變的,
功德善惡業先成熟的會先有果報,一念之間也可能顛覆往昔所做的善惡業,
透過修行的力量也許不能全免除無始以來的業力,
但至少可以減輕許多,至於方法,就是各種懺悔的對治力。
「業也都是虛幻的,就好像一個種子,
不讓它來得及碰到可以生長的條件與環境,所以它就不會成熟!
那些種子就用懺悔的力量把它吃掉吧!」
正因如此無常,所以隨時都是把握修行的機會,這些是一門大學問喔!




標  題:為什麼那些特殊的節日,修行就會特別增長幾億倍?03
發 表 人:為度眾生留人間(zzzazzzazzzazzza)
發表時間:2005/02/12 22:25:23







念珠喻】

就如同我們的念珠,
我們並不是說持咒一定要用念珠,這是一種善巧與鼓勵的方式,
讓你常常念,你平常不念佛的人,念珠拿在手上時,你就會自然念出來,
因為你把念珠帶在身上,你就會提醒自己要持咒,念珠是這樣加持你的,

念珠在西藏稱為「晨哇」,
就是我們騎馬的時候,馬不會走的時候,要用馬鞭來刺激牠,才會跑的快,
念珠也是和馬鞭一樣,手上拿著的話,
不知不覺會讓自己精進,是一種鼓勵方便,
持咒沒有念珠的話,也是比較容易分心也容易累,
我們世間人就是需要很多的善巧來鼓勵。

但這是並不是像書局的會員卡,平時有消費,才會有特別的日子,讓會員打折。





標  題:為什麼那些特殊的節日,修行就會特別增長幾億倍?(完)
發 表 人:為度眾生留人間(zzzazzzazzzazzza)
發表時間:2005/02/12 22:30:11







【蓮師的鼓勵】

蓮花生大士也是有承諾過,
每月初十的時候,會降臨來世間上加持你們,
當然有信心有虔誠心的人,蓮花生大士隨時都與你同在的,
但是就是針對普通的人,在這一天要特別產生信心,
你特別發願,就會有大功德,
念一次等於十萬遍,你要對這個日子產生特別的虔誠,
心這也是鼓勵繁忙於俗事的眾生,
能持續在此日修行,總比完全都不做的好。

★原人問:「那如果是平常不修行,只挑這個日子來修的話,是不是效果比較快?」

【投機與動機】

你心裡有雜念的話,就會有反效果。
修行不是比賽,不是做生意,
像股票一樣,跌的時候就不做,漲的時候就賣。
世間法是大利益,但是佛法恰恰是相反,佛法不是這樣子,
以為選擇這些特別的日子來修,很快就可以超過所有人的功德,

佛法最重要的是「動機與念頭」,

你的動機不正當,都是反效果的,
假如你平常做自己的崗位上持續修行,
在這特別的日子裡,這才有正面加分的效果。

【時圓滿】

★原人問:
「另外一種情況是,假如我每天修,
但是不在意這些日子,和全部都有修的人有差別嗎?」

這是很好的,因為沒分別心,這才是不可思議的,
因為那些特別的日子是鼓勵,對他來講是沒差別的。
蓮花生大士、密勒日巴大師,沒多大影響,為什麼呢?
五圓滿中的「處圓滿」「時間圓滿」,你已經「時間圓滿」了,
因為你不斷轉法輪,沒有結束的,
因為我們有對立的心態,「有」跟「沒有」,
要產生特別的信心才有功德,對於境界高深的人來講是沒差的。

【總結】

修行是不在意幾萬遍的,不是以計功德為目的,
就像在學校學習,平常很用功、樂於助人等等在特別的日子裡,
老師會特別記嘉獎來鼓勵你,
但是嘉獎等獎勵的多寡,
和你畢業考不考得上理想的學校,是沒有絕對影響的,
因為加分嘉獎不是學習目標的究竟,
修行是不是也是這樣子,解脫才是修行的目標。

俗話話說:「機會是讓給有準備的人。」
平常有修行,才能有加分的機會 
喇嘛,以上我這些說對嗎?

蔣措喇嘛:
「對對對,不知道的情況下,
閻羅王的帳單是沒有分別的,跟電話的帳單不一樣的;
修行的功德多寡,就看你自己的是什麼樣的心來決定了。」





標  題:蓮師預言警示函
發 表 人:為度眾生留人間(zzzazzzazzzazzza)
發表時間:2005/02/14 02:29:00







這封信是蓮花生大士
於虎年六月初十,從西南羅剎境函寄到西藏的
內容如下
請特別注意以下年份所發生的災難
水羊年(西元2003年)、木雞年(2005年)、土牛年(2009年)

蓮師預言警示函
01
啟承諸佛威力故
現今獲此短暫安樂時
僧眾活佛汲汲於名聞
雲遊四方欺蒙諸信士
處心受取他人資財施蜜語
廣蓄私產不做佛事供
僧眾不誦經文耽於歌舞伎樂
不施眾善謀慮頡取他方財
02
不著僧服改著漢地輕便裝
尼師毀誓破戒無慚色
蒙昧自心偽做護戒相
不修諸善勤點胭脂妝
女眾兩舌離間夫妻合
忤逆父母驅於家門外
致令兄弟鬩牆爭
造諸五過不起慚愧心
03
近親逆倫不淨行
所作違逆引魔入身
借助鬼神力耽溺賭博中
癮戀吸煙鬼神霧裡迎
杯中嗜酒守護善神避門外
以此緣由魔眾熾盛西域於土虎年
各方界域邪魔障難普遍現
佛陀法教值遇衰微劫
04
佛像法本法器淪落市井為商品
召感罪罰疫病叢生成危害
家傳稀珍寶物外域作交易
加持漸失地水災難興
濫墾水源荒地降雹雷鼓摯電成災
砍伐林木遭致荒饉年
盜賊四起衍生飢貧乞者
陷逆賭博運勢皆消散
05
吸煙成癮善神護法漸遠離
飲酒過量短壽多病苦
揭諸末劫有情眾
當前短促逸樂時
謹記業與因果相聯繫
定時課誦莫忘眾善啊
覺察警醒教法漸失際
自當嚴守戒律諸威儀
06
假如鬼魔入侵興害意
且對蓮師尊前一念祈
當知虎年邪魔投生藏地後
班扎咕嚕晝夜勤持誦
鐵龍年魔眾入水域
水災地崩惱害眾人命
鐵蛇年魔眾入風雷霜雹
殃及眾生遭逆苦困厄
07
水羊年多有疫情傳染流佈(2003年)
酒食過多因腦血管疾病死
嗜好賭行因胃疾死
惡口興謗者因喉病死
吸煙過量者因肺病死
食蛋蒜者夢靨惱亂死
獵殺獸畜者肝腸病死
造作諸業者悉得種種苦病死
08
木雞年佛教式微近滅失(2005年)
鬼魔眾等易於興加害
土牛年世界刀兵起(2009年)
眾等多於烽火葬黃泉
輪迴體相不見說分明
若欲轉此惡世成淨剎
當常憶念祈請蓮師尊
班扎咕嚕晝夜勤持誦
09
若不稱信諸業及因果
奉行蓮師本尊諭
不昧因果喜捨行
妄語惡誓願力當斷除
且當信奉此信諭
若復有人如是行
濁世所有兵劫疫病息
安住利樂圓滿世界中
若復有人深心奉此函
10
抄寫敬誦轉一遍
現世災病刀兵皆平息
當來感召淨嚴剎
鄔堅域內蓮師心中言諭
僅就耳聞功德能消鬼魔障難
壽命福德皆增上
隨身攜此信諭運勢日隆廣加被
鬼魔不能興苦害
居室懸掛消彌四大不調及怨敵
11
結清淨界鬼魔摒於外
若有一戶奉此信諭
必能饒益鄰里眾
若有鄉里奉此信諭
舉國境內皆饒益
若人奉行此信諭
等與蓮師無分別
復得蓮師守護頭頂三呎處
直至彌勒當來下生時
12
若將此函廣傳流佈及十人
此生常勝魔鬼眾
未來得生蓮師莊嚴剎
對此信函生邪見
今生災病刀兵苦逼身
來自地獄苦趣輾轉受

鄔堅蓮師 於虎年六月初十從西南羅剎境函寄西藏





標  題:Re:秋竹仁波切最新行程暨第四本書將於2月4日付梓.
發 表 人:城(yucheng.huang)
發表時間:2005/02/14 10:50:22







師兄:

請問可以請 仁波切之前三本書嗎?
還是需自己跟仁波切請書?

>※ 引述 之銘言:
>一.秋竹仁波切將於二月五日(星期六)由高雄北上台中,
>並於二月六日(星期日)回台北,
>二月七日(星期一)從台北前往印度,預計二月二十八日回台北.
>
>
>二.若要前往送機者,請事先與台北中心聯絡。
>
>三.秋竹仁波切第四本書”秋瘋塵念紋卷一”將於2月4日付梓.
>
>
>末學秋寶合十
>
>



標  題:Re:秋竹仁波切最新行程暨第四本書將於2月4日付梓.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2/15 00:13:07






>※ 引述<城(yucheng.huang)>之銘言:

師兄法安
目前仁波切前三本書中之第一本(秋瘋夜語)已無書了
我們師兄弟每本書都是需自己跟仁波切請書(末學覺得這樣是最好).
當然,末學會建議師兄先去中心親近師父一陣子,
如果師兄覺得這位師父不錯,值得跟他學習,那時再向師父請書,
否則也只是收集資料,佔書架一個位子而已.

師父預計28日返國,那時你可就近學習

末學秋寶合十

>師兄:
>
>請問可以請 仁波切之前三本書嗎?
>還是需自己跟仁波切請書?
>
>>※ 引述 之銘言:
>>一.秋竹仁波切將於二月五日(星期六)由高雄北上台中,
>>並於二月六日(星期日)回台北,
>>二月七日(星期一)從台北前往印度,預計二月二十八日回台北.
>>
>>
>>二.若要前往送機者,請事先與台北中心聯絡。
>>
>>三.秋竹仁波切第四本書”秋瘋塵念紋卷一”將於2月4日付梓.
>>
>>
>>末學秋寶合十
>>
>>



標  題:秋瘋語錄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2/15 00:19:30








△心腸要硬,心地要善良。
心地善,心腸軟,會一直陷在其中無法自拔。
心腸硬當機立斷,能救則救,不能救則找支援。
惟有心地善,心腸硬才能成佛。

△對眾生不能存有討厭的心,
若能除掉此心態,對所有好壞、美醜就能接受,才能有機會度化他們。
接受後,發現有不適合的,不可能不會討厭,那就找適當的機會發飆,動機是希望他好。罵過後就不要放在心上,讓它過去,不存怨恨心。

可以生氣,但不能怨恨。

以上摘錄自秋瘋塵念紋卷一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台中道場?
發 表 人:城(yucheng.huang)
發表時間:2005/02/15 00:25:08







諸位師兄法安!

末學曾去過台中道場
但網路上卻發現有一個"中華民國藏密白玉佛學總會"的網站
其中台中道場的地址是"台中市大墩11街156號2樓"

我記得台中中心在某處的一樓呀



標  題:Re:台中道場?
發 表 人:王子麵(rich9452001)
發表時間:2005/02/15 09:47:58






>※ 引述<城(yucheng.huang)>之銘言:
>諸位師兄法安!
>
>末學曾去過台中道場
>但網路上卻發現有一個"中華民國藏密白玉佛學總會"的網站
>其中台中道場的地址是"台中市大墩11街156號2樓"
>
>我記得台中中心在某處的一樓呀

回答師兄上面問題:
您上面所認知的秋竹仁波切道場,並不是我們在台中的中心.

您說的這位仁波切也是稱為秋竹上師,只是跟我們上師同名而已.
上師秋竹仁波切(土登卻吉達哇,請留意跟他人不同),以來台10多年了.從來沒有用過佛學總會這名字.
我們向來使用白玉塔唐佛學會名稱.





標  題:秋瘋語錄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2/16 00:26:47






△業,甘露不能洗。
痛苦,佛手不能替。
證受,不能移植他腦。
法爾體性,只有靠師父了。

△佛號咒語念了十萬、二十萬遍,如果沒有真正感受,如同做業績。

以上摘錄自秋瘋塵念紋卷一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隨師行記:緣起性空本來清淨當下心爾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2/16 13:25:58







隨師行記:緣起性空本來清淨當下心爾

師父出國的前二天,不經意發生了這段對話
秋庫兄問師兄弟說:
法本中觀空後為什麼還須要生起本尊?
末學說:因為什麼都沒有,但什麼都出現
秋庫兄笑笑
當大家在沉思中,
在一旁正遊戲的師父突然說著:
秋庫不要對緣起性空起邪見.

末學問秋庫兄為何密宗須觀我們這個世界為本尊壇城....
可是師父又說本來就清淨,但一想那裡有清淨呢?
在一旁正遊戲的師父又突然哈哈大笑不斷說著:
本來就清淨嘛!本來就清淨嘛!本來就清淨嘛!本來就清淨嘛!
秋庫兄說:師父的本來就清淨的淨不是染淨的淨....
     當初會說觀我們這個世界為本尊壇城等清淨相,
可能是當初密法傳法時是在色究竟天.....
(秋庫兄說色究竟天時,一手指著天空)
這時在一旁正遊戲的師父突然又哈哈大笑說著:
秋寶,他(秋庫)指著上面,他指著上面
此刻秋庫已滿臉不好意思了.

從以上可知
1. 師父遊戲時不是很專心(當然如果你想說師父諸根互用也可)
2. 大恩的上師無時無刻不在注意弟子的談話內容,並給予指導
3. 師兄弟要常常發問請師轉法輪 


註一:(摘錄自秋瘋塵念紋卷一P330)
師問:奧明寶剎在哪?
徒說:色究竟天
師問:色究竟天在哪?
一徒指上
一徒指下
師指心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轉貼菠菠兄:那裡沒有是非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2/16 13:31:32






近日,與友人談天,當兵的我談到軍中,當老師的友人談到學校,不禁感嘆,不管到哪裡,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要找一個無是非之地似乎不可能,談畢,想起 仁波切的一則開示....

仁波切說有弟子跟他反應,既使是佛學中心,亦難避免有人我是非的紛雜,所以有人覺得還是不要去中心好了,以免沾惹是非...

然 仁波切開示:既使不來中心,其他地方一樣有是非紛爭,然而中心還有佛法可聽聞,其他地方可是什麼都沒有,學佛之人應當瞭解,人我是非是無法逃避的,唯有面對它,從人我是非中學習忍耐、反省才是解決之道,如同我們會看到一些言行有染污之人,這時我們應當從中學習,警惕自己不可如此....

仁波切這番話,讓我頓時撥雲見物,因為我們是不完美的人,活在不完美的世界,許多的缺陷衍生許多是是非非,唯有學習忍耐、學習尊重、學習包容才能自在地悠遊於各領域,如同 仁波切曾說學佛是愈學心量愈廣,對人對物是展現更多的包容與體諒.....

上師溫柔慈悲的法語,猶如鄔婆羅華綻放,馨香沁人,亦如高舉智慧寶劍,調伏煩惱....

新的一年,雖然上師遠在國外,然我們一心無疑而祈請,上師之加持必如奇「蹟」降臨....

祈願 仁波切法體安康、長壽自在
祈願 三寶護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祈願 金剛師兄弟道業增長、一切順遂
祈願 如母六道有情悉發菩提心、同證無上正等正覺




標  題:接近上師 之一.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2/17 01:30:13






接近上師


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
翻譯:周素卿 馬君美



說實話,我想我不是一個適合談有關對上師虔誠心的人,因為我沒有虔誠心。這不是因為我的老師們有任何缺陷,完全因為我缺乏了一些東西。相信我,我的自我這麼強,而虔誠心對自我而言是個壞消息;但另一方面,我研究過虔誠心,所以可能對它有一些理論上的知識。


為何需要虔誠心?

為何需要虔誠心呢?因為我們要成佛。某方面來說,成佛可以很簡單的理解為從某些糾纏和執著中解脫出來。一直到我們脫離了這些糾纏和習氣之前,我們將無止盡的徘徊在輪迴中,經歷各種的焦慮和痛苦等等。

這些痛苦的原因是我們基本的不安全感,我們總是懷疑自己存在與否。自我或對自我的執著,對於它本身的存在完全沒有安全感。自我可能顯得很堅強,但實際上卻很不穩固。當然我們不會有意識地問這種問題,但潛意識裡我們總是對自己的存在感到不安全。

我們試著用一些事物,像是朋友、金錢、地位及權利,以及我們每天所做的事件,例如看電視或購物,來證明及確定自己的存在。試著自己一人坐在屋裡,什麼事都絕對不做,早晚你的手就會開始找遙控器或報紙。我們需要被佔據,我們需要忙碌,如果不忙碌就覺得不安全。

奇怪的是,自我不斷的尋找打擾,然而打擾本身又成了一個問題,它不但沒有幫我們安心,反而增加不安全感。我們執著這些打擾,且發展成另一種習性,一旦它成為一種習性,就很難去除,為了去除這個新習性,我們就必須發展出另一個習性。這就是事情演變的方式。

為了破壞這種習性,佛陀教導我們許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些是非常技巧的方便法門,像是利用和情緒作朋友來克服它。釋迦摩尼佛說的一個字,就可以使我們從這些束縛和習性中解脫出來。例如無常的教授,我們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聽到有關無常、人身難得以及慈悲,就企圖忽視這些被認為非常簡單而且初步的教授,但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瞭解它。


修心

修道的精髓是證得無我的智慧。證悟這樣的智慧之前,我們都不瞭解佛陀教授的精義。

為了證得這種智慧,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有彈性、可以被塑造 — 也就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心。如寂天菩薩所說,如果你想要很舒服的走路,有兩種可能的解決辦法,一者將整個大地覆蓋上皮革 — 但這非常困難;或者只要穿上一雙皮鞋,即可達到相同的效果。同樣的,要訓練及降服每一種煩惱,或者依照自己的願望來改變世界是困難的。事實上,心是一切經驗的基礎,這也就是為何佛教強調修心,要使心能夠被塑造並具有彈性。

只是心具有彈性仍然不夠,還必須了解心的本性,這非常困難,因為這要瞭解無我的智慧。無始以來我們即在輪迴裡,我們的習性很強,完全被迷惑住了,因此這種智慧很難展現。

那怎麼辦呢?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得到這種智慧 — 累積功德。如何累積功德呢?根據一般佛教的看法,累積功德的方法是要具備出離心,思量無常,克制加強自我的因和緣,致力增加智慧的因和緣,避免傷害其他眾生等等。大乘是藉由對眾生的慈悲來累積功德。

簡短而言,成佛需要智慧;智慧需要有功德。如何有功德呢?根據大乘,必須有慈悲心及菩提心,希望一切眾生得到解脫和自由。


以上轉貼自柔和聲接近上師一文




標  題:接近上師 之二.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2/17 01:39:14






上師的加持

金剛乘以具有許多善巧和方便聞名,其中有些很簡單,最重要的一項是「淨觀」,對上師的虔誠心是淨觀的精髓。 勝樂金剛續的註釋中說:「透過上師的加持和慈悲,可以在一剎那得到大樂、證悟空性以及輪涅合一。」這段話就是談佛性。


佛教最究竟的教授說,你具有佛性;換句話說,你已經具備完整佛陀的品質,但你需要認知這件事,因為無法認知,所以你才在輪迴中飄蕩。根據龍樹的講法,佛沒有說需要捨棄輪迴才能成佛,佛是說你需要見到輪迴即是空性,輪迴沒有真實存在的本質,這和說你需要認知到自己基本的佛性是一樣的。

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來認知內在的佛,其中最快、最容易的是接受上師的加持,這是為什麼需要對上師有虔誠心。

例如,你可能正在作惡夢,夢中有個惡魔,突然間,有人對你潑了一桶冷水,你醒來了,冷水並不真的使惡魔消失,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惡魔,這只是一個夢。但另一方面,作惡夢時,你的痛苦是真實的,這個對你潑冷水的人是真的非常仁慈和特別。如果你有很多功德,你就可以遇到這樣的人,對你潑冷水;反之,如果你沒有功德,你可能永遠無法從惡夢中醒來。

上師的傳承開始於金剛持或普賢王如來,老師告訴我們,金剛持或普賢王如來就是我們心的本性。也就是說當我們往上追溯這個傳承,最後找到的是我們的心,也就是自己的本性。上師並不是一個全能的教父,需要崇拜及服從,最重要的是要瞭解上師是自己佛性的顯現。

在普通的情況,我們可以說上師告訴你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小孩可能不知道熱鐵會灼傷人,所以他的父親會告訴他,並保護他不被灼傷。上師告訴你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時候,也是為了保護你。

在金剛乘,上師所做的更重要。你一定已經聽過很多次了,你的身、語、意和五蘊,從無始以來就是清淨的,但我們不能證得。如敦珠仁波切所說:「正因為真理這麼簡單,所以人們無法瞭解;像是我們的睫毛,它這麼靠近,以致於無法看見它。」不能認知的原因是缺乏功德,上師的角色是給予我們灌頂,並介紹這種清淨 — 最後,直接指出心的本性。


檢視上師

偉大的持明吉美林巴曾說:「剛開始時,先分析上師是很重要的。」如我之前所言,我們與生俱來就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人,因此很容易成為獵物。我們製造了各式各樣的錯誤,以致於最後難以解決。

開始跟隨一位上師之前,應該對佛法先有很好的瞭解。我並不是說你要完全瞭解,但至少要有一些認識。你應該分析、懷疑、批判、爭辯,並試著利用邏輯和思考的方法找尋錯誤。

但當你在做這些的時候,不應該像新聞記者尋找錯誤一樣,這裡的目的是找尋道路,不是找尋錯誤。所以在研讀佛教時,應該想想這條道路是否適合你?是否有意義?這非常重要。

舉個例子,假設我們要去紐約,雇了一個導遊,我們至少對紐約在哪裡應該有點概念。去找個導遊,但自己卻完全不知道紐約在東方、南方或西方,這是我所謂的「靈感的疾病」。只是找一個外貌、談吐以及行為具有吸引力的導遊是不夠的。你應該對紐約在哪裡至少有一些知識,如果在旅行的途中,導遊有些怪異的舉動,你會覺得還好,因為你知道自己是往正確的方向前進,他可能引導你走陌生或崎嶇的道路,但只要你知道自己往正確的方向前進,就沒有問題。

另一方面,如果你完全不知道路徑,你就不得不完全信任一個聲稱他了解一切的導遊。如果你有很多功德,你可能意外的找到一個可以信任的導遊,真的到達紐約,但如果我是你,我不會完全信任這種意外的成功。先分析這條道路,然後如果喜歡的話,你可以有一個、百個或千個上師。

以上轉貼自柔和聲接近上師一文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接近上師 之三.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2/17 01:40:06








接近上師

接下來要怎麼做呢?一位偉大的薩迦派大師蔣揚嘉程說:「首先必須思考、深思熟慮,製造出虔誠心。」需要造作出虔誠心,也就是視上師為佛,使自己相信這件事。過一陣子,到了第二階段,你會沒有困難的看上師是佛。最後,在第三階段,你會證悟到自己就是佛。這是金剛乘特別的方法。

如我剛開始所說,我沒有真正的虔誠心,沒有視上師為佛,但我試著這樣去思考、去想他是佛,這就是造作或捏造的虔誠心。開始時,認為所有我們看到上師的錯誤,都只是自己的投射,真實的情況是上師具有所有佛的品質,上師是佛、法、僧,他是一切。

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思維,也許你會覺得無意義,但實際上這非常邏輯的 — 畢竟一切唯心。因為自己的染污,所以一開始很難視上師是佛,我們必須一再的練習來習慣它,然後一定可以如此運作。

寂天菩薩曾說:「如果習慣了某事,這世界就沒有什麼困難的。」假設你生命中第一次走進酒吧,介紹認識了某人,因為以往業力的牽引,此人持續的給你有關混合不同的飲料的灌頂、口訣和教授,龍舌蘭酒加檸檬,不甜和甜的馬丁尼 — 飲料的各種細節。

你是個非常虔誠和精進的學生,你練習喝酒。剛開始,酒會燒傷喉嚨、傷害胃、也會醉,令你嘔吐,隔天早上醒來時還頭疼。但你以很大的熱誠持續這樣做,這就是所謂的加行。你不斷的去找這個人,即使有時候他讓你覺得難受,也不在乎,你是個非常精進的學生。直到有一天你的心和他的心合而為一:你知道所有有關酒的事,你知道如何飲酒。在這件事上,你是一個完美的飲酒傳承持有人,你可以開始教導別人了。


上師的全面性

我們認為上師只能給予教授,只對某些特定的事情是好的,但對頭疼或其它問題則未必如此,這種想法不對。任何問題,都可向上師祈禱,接受他的加持,使自己由其中獲得自由。在一部密續中談到:「多年修持生起次第以及圓滿次第,或者多年持咒,皆比不上剎那憶念上師。」

跟隨上師,你的行為應該如何呢?你可以將規範穿著、有規矩、有禮貌等等當成供養,但這並不真的重要。有兩件事非常重要,應該永遠不忘記,第一是不應該驕傲,因為你是來學習,來接受教授,來尋找菩提的。西藏諺語說:「驕傲的人就像石頭一樣。」不論你對它倒多少水,它永遠不會溼透。驕傲就無法學習,所以調整到謙虛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是永遠不要錯失累積功德的機會,具有功德非常重要。看電影時,如果你不知道那是一場電影,而以為是真實的,那你就會感受到各種情緒的傷痛,但如果旁邊有一個人告訴你:「這只是一場電影。」從那時起,你將從這種迷惑中獲得自由。另一方面,如果你沒有功德,當身旁的人告訴你說:「嘿,這只是一場電影。」的時候,正好背後有人很大聲咳嗽,於是你沒有聽到身旁的人所說的話,於是錯過了瞭解的機會 — 這 是因為沒有功德。

如果沒有功德,自我總是準備好依照自己的的方式來解釋事情,既或老師給你最重要的教授,你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解釋它。

因此在這方面,與其試著比自我更聰明,還不如累積功德。如何累積呢?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你可以帶個領帶,看起來很帥,然後想:「這是對老師的供養。」如果你在晚上開車,看到街燈時,可以立刻觀想這些成為對上師的供燈。如果自己無法做,而你看到別人這樣做,至少隨喜別人所做的。有許多可以做的事。敦珠仁波切說:「累積功德非常簡單,事實上,這比累積不善行更容易。」

我們需要崇高廣闊的態度,虔誠心是很廣闊的。我想如果你有真正的虔誠心,每一件事都可以被視為是上師的示現。

以上轉貼自柔和聲接近上師一文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Re:轉貼菠菠兄:那裡沒有是非
發 表 人:aero(aspen2000.tw)
發表時間:2005/02/18 21:41:02







>※ 引述 之銘言:
>近日,與友人談天,當兵的我談到軍中,當老師的友人談到學校,不禁感嘆,不管到哪裡,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要找一個無是非之地似乎不可能,談畢,想起 仁波切的一則開示....
>
>仁波切說有弟子跟他反應,既使是佛學中心,亦難避免有人我是非的紛雜,所以有人覺得還是不要去中心好了,以免沾惹是非...
>
>然 仁波切開示:既使不來中心,其他地方一樣有是非紛爭,然而中心還有佛法可聽聞,其他地方可是什麼都沒有,學佛之人應當瞭解,人我是非是無法逃避的,唯有面對它,從人我是非中學習忍耐、反省才是解決之道,如同我們會看到一些言行有染污之人,這時我們應當從中學習,警惕自己不可如此....
>
>仁波切這番話,讓我頓時撥雲見物,因為我們是不完美的人,活在不完美的世界,許多的缺陷衍生許多是是非非,唯有學習忍耐、學習尊重、學習包容才能自在地悠遊於各領域,如同 仁波切曾說學佛是愈學心量愈廣,對人對物是展現更多的包容與體諒.....
>
>上師溫柔慈悲的法語,猶如鄔婆羅華綻放,馨香沁人,亦如高舉智慧寶劍,調伏煩惱....
>
>新的一年,雖然上師遠在國外,然我們一心無疑而祈請,上師之加持必如奇「蹟」降臨....
>
>祈願 仁波切法體安康、長壽自在
>祈願 三寶護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祈願 金剛師兄弟道業增長、一切順遂
>祈願 如母六道有情悉發菩提心、同證無上正等正覺
>
>
無上法喜... 喔



標  題:Re:隨師行記:緣起性空本來清淨當下心爾
發 表 人:Dakini(fail6655)
發表時間:2005/02/20 00:11:17






>※ 引述 之銘言:
>隨師行記:緣起性空本來清淨當下心爾
>
>師父出國的前二天,不經意發生了這段對話
>秋庫兄問師兄弟說:
>法本中觀空後為什麼還須要生起本尊?
>末學說:因為什麼都沒有,但什麼都出現
>秋庫兄笑笑
>當大家在沉思中,
>在一旁正遊戲的師父突然說著:
>秋庫不要對緣起性空起邪見.
>
>末學問秋庫兄為何密宗須觀我們這個世界為本尊壇城....
>可是師父又說本來就清淨,但一想那裡有清淨呢?
>在一旁正遊戲的師父又突然哈哈大笑不斷說著:
>本來就清淨嘛!本來就清淨嘛!本來就清淨嘛!本來就清淨嘛!
>秋庫兄說:師父的本來就清淨的淨不是染淨的淨....
>     當初會說觀我們這個世界為本尊壇城等清淨相,
>可能是當初密法傳法時是在色究竟天.....
>(秋庫兄說色究竟天時,一手指著天空)
>這時在一旁正遊戲的師父突然又哈哈大笑說著:
>秋寶,他(秋庫)指著上面,他指著上面
>此刻秋庫已滿臉不好意思了.
>
>從以上可知
>1. 師父遊戲時不是很專心(當然如果你想說師父諸根互用也可)
>2. 大恩的上師無時無刻不在注意弟子的談話內容,並給予指導
>3. 師兄弟要常常發問請師轉法輪 
>
>
>註一:(摘錄自秋瘋塵念紋卷一P330)
>師問:奧明寶剎在哪?
>徒說:色究竟天
>師問:色究竟天在哪?
>一徒指上
>一徒指下
>師指心
>
>
>末學秋寶合十
>
>
>

對師父與師兄們的身教.....做 頂禮

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標  題:遙 呼 上 師 祈 禱 文 -1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2/21 02:36:46






遙 呼 上 師 祈 禱 文 --- 本 原 任 運 之 歌 敦 珠 仁 波 切 原 著

陳 文 仁 漢 譯


自 性 從 本 不 變 乃 離 戲 實 相 2.
本 淨 深 明 童 瓶 身 中 所 住 者
法 身 上 師 移 喜 多 傑 前 啟 請 3.
為 於 見 得 大 信 故 祈 賜 加 持 。

體 性 無 礙 雙 運 乃 光 明 羅 列 4. 5.
任 成 五 決 定 遊 戲 中 所 住 者 6.
報 身 上 師 笛 清 多 傑 前 啟 請
為 於 修 圓 大 力 故 祈 賜 加 持 。

悲 心 超 絕 偏 陂 乃 離 邊 本 智 7.
普 遍 覺 空 赤 露 性 中 所 住 者 8.
化 身 上 師 羅 度 寧 巴 前 啟 請
為 於 行 成 大 利 故 祈 賜 加 持 。 9.

自 明 體 從 來 本 體 上 無 遷 改 10. 11.
諸 所 顯 法 身 氣 能 上 無 好 壞 12.
即 今 所 知 即 是 現 量 佛 陀 故 13.
寬 宏 適 意 上 師 從 自 心 顯 露 。 14. 15.
本 原 心 性 知 為 上 師 體 性 時 .16
無 需 虛 假 誇 張 執 著 之 禱 文
明 體 無 改 自 然 任 意 放 鬆 故
無 依 所 顯 自 解 加 持 即 獲 得 。 .17

從 有 作 法 無 成 就 佛 陀 時 節
伺 察 意 所 作 修 為 欺 誑 之 敵
今 無 以 覺 受 需 離 壞 之 瘋 子 .18
自 在 赤 露 放 下 境 中 度 此 生 。 .19

任 施 作 皆 喜 大 圓 滿 瑜 伽 者
任 交 往 皆 歡 蓮 師 傳 承 子 嗣
無 與 匹 敵 依 怙 大 伏 藏 上 師
無 有 對 等 教 法 空 行 母 心 要 。

大 無 明 心 暗 本 地 上 清 淨 已
無 垢 光 明 旭 日 無 間 而 照 顯
此 福 緣 乃 獨 一 上 師 父 恩 德
其 量 深 重 難 酬 唯 憶 念 上 師 。





以 上 由 我 之 首 要 金 剛 弟 子 祖 古 ( 活 佛 ) 芝 密 丘 因 諾 布 東 當 切 朱 沛 得 所 請 , 為 智 者 移 喜 多 傑 所 陳 之 泛 論 。   吉 祥 。





標  題:遙 呼 上 師 祈 禱 文 -2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2/21 02:42:47






------註 解------
1. 本 原 (gNyug Mai) : 為 「 原 始 」 、 「 固 有 」 義 。
2. 自 性 (Ngo Wo ) : 與 下 文 之 「 體 性 」 ( Rang bZhin ) 、 「 悲 心 」 (Thugs rJe) , 同 為 說 明 本 智 時 , 常 見 的 三 個 術 語 , 順 序 相 配 於 法 身 、 報 身 、 與 化 身 。 又 , 「 悲 心 」 指 本 智 之 外 顯 , 即 功 行 或 力 用 。
3. 移 喜 多 傑 (Yeshe Dorje) : 字 義 是 「 金 剛 智 」 。 與 下 文 之 「 笛 清 多 傑 」 ( Dechen Dorje 字 義 是 : 「 金 剛 樂 」 ) 、 「 羅 度 寧 巴 」 ( Drodul Lingpa 字 義 是 「 調 情 洲 」 ) , 同 為 敦 珠 甯 波 車 的 名 號 。
4. 無 礙 (Ma Gags) : 或 作 「 無 減 」 。
5. 光 明 羅 列 (Od gSal Gyi Tshom Bu) : 此 喻 義 如 ( 名 為 菩 提 心 最 上 自 在 之 靜 慮 ) ( 密 續 名 , 漢 譯 全 文 見 拙 譯 《 大 圓 滿 心 部 密 續 前 後 譯 合 集 》 ) 中 之 「 如 無 雲 虛 空 星 宿 散 列 , 受 用 報 身 眷 顯 露 與 俱 」 。
6. 五 決 定 (Nges Pa lNga lDan) : 指 「 師 」 、 「 法 」 、 「 時 」 、 「 處 」 、 與 「 眷 」 等 五 , 為 「 報 身 五 決 定 」 。
7. 偏 陂 (Phyogs lHung) : 即 「 分 別 」 義 。




標  題:遙 呼 上 師 祈 禱 文 -3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2/21 02:37:39






8. 性 : 為 「 自 性 」 (Ngo Bo) 之 略 。
9. 利 (Bogs) : 為 「 效 益 」 義 。
10. 明 體 (Rig) : 宗 密 云 : 「 寂 知 指 體 , 無 念 為 宗 」 , 其 中 所 謂 「 寂 而 能 知 」 便 是 , 亦 即 「 無 所 住 而 生 其 心 。 」 因 為 「 體 」 唯 如 是 默 契 得 , 故 更 進 曰 : 「 指 體 」 。 《 普 作 王 續 》 中 亦 云 : 「 ...... 即 五 根 中 諸 所 顯 , 自 明 顯 中 無 思 故 ...... 。 」 ( 見 該 書 頁 一 七 八 )
11. 本 體 (gZhi) : 《 普 作 王 續 》 云 : 我 者 即 從 本 自 顯 本 智 , 我 者 即 從 本 諸 法 實 藏 , 我 者 即 普 作 王 菩 提 心 。 」 ( 見 該 書 頁 四 八 ) 其 中 「 我 者 」 即 「 本 體 」 義 。
12. 氣 能 (rTsal) : 或 作 「 表 露 」 、 「 外 露 」 , 指 「 力 用 」 。 請 參 見 《 普 作 王 續 》 頁 五 二 七 : 氣 能 之 幻 顯 。
13. 即 今 所 知 (Da lTai Shes Pa) : 即 「 現 前 一 念 心 」 。 請 參 見 《 普 作 王 續 》 頁 五 二 六 : Presence 。
14. 寬 宏 (Gu Yangs) : 即 「 坦 蕩 」 義 , 指 雖 覺 受 於 何 , 無 試 改 之 。 任 何 時 候 , 覺 性 隨 之 , 都 無 恐 望 。
15. 適 意 (bLo bDe) : 即 「 心 中 快 樂 」 義 。
16. 心 性 (Sems) : 原 文 義 只 為 「 心 」 , 但 由 上 緊 接 之 「 本 原 」 , 智 是 「 心 性 」 義 。 宗 密 云 : 「 心 體 能 知 , 知 即 是 心 , 約 知 以 顯 心 , 是 現 量 顯 也 。 」 故 「 空 寂 心 」 、 「 空 寂 之 知 」 為 「 心 性 」 義 。
17. 無 依 (gTad Med) : 無 決 定 其 「 是 此 」 、 或 「 非 此 」 , 故 為 「 無 觀 待 」 義 。 請 參 見 《 大 圓 滿 心 性 自 解 脫 》 頁 七 四 : 無 依 。 「 無 依 」 即 「 不 如 名 相 作 起 法 成 」 , 故 下 文 之 「 所 顯 自 解 」 為 其 當 然 之 結 果 。
18. 瘋 子 : 此 喻 義 如 註 「 寬 宏 」 , 本 祈 禱 文 中 其 他 用 語 , 如 上 第 四 句 中 之 「 自 然 」 (Rang Bab) 、 「 任 意 」 (Kha Yan) 、 或 下 句 中 之 「 自 在 」 (Byung rGyal) 都 是 。
19. 放 下 境 (Nyal Ngang) : 為 「 放 下 之 境 地 」 之 略 。
20. 祖 古 ( 活 佛 ) 芝 密 丘 因 諾 布 東 當 切 朱 沛 得 (Trulpaiku Jigme Choying Norbu Don Thamchad Drubpaidei)
21. 智 者 移 喜 多 傑 (Jigdral Yeshe Dorje) : 字 義 是 「 無 畏 金 剛 智 」 。




標  題:上師秋竹仁波切返國消息!
發 表 人:王子麵(rich9452001)
發表時間:2005/02/25 16:55:41







各位師兄吉祥如意:

上師秋竹仁波切將於2/28上午11點40分返抵桃園國際機場.
欲前往接機師兄,可與台北中心聯繫.
另外隔日3/1晚間再由台北回高雄中心.



標  題:轉貼-頂果法王開示:修行的真諦
發 表 人:nbx(nbx168)
發表時間:2005/02/26 09:45:14






修行的真諦

心猶如相續的河流,
假如你無法運用你的修持來把握它的每個當下,
你做的持咒,觀想,念誦,禪修,乃至談吐高超的見地,
顯現高超的行為,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
修行的本質並沒有任何奇特的地方,
它的實質就是反復的深入我們的心相續,並且改變它,
否則,這個寶貴的人身會被浪費,
你用一生的時間追逐自己的念頭,執著它所創造的輪回,
實際上,就是在夢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覺。
每天從細微的小處著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輝煌,
看穿這些虛榮的把戲,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吧。
即使在今生,你無法徹底轉化你的心,
你無法在證悟上取得多大的進展,
只要你很小心的守護自己的三業,照顧自己的每一個念頭,
雖然你無法達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
或是在重病還能控制自己的心,
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個念頭,
努力而虔誠的對待自己徹底的內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樣子,
那麼,就好象曲吉旺波在《大圓滿三要釋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樣:
“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內心安詳真愉快。”
為什麼呢?從內在的層次,你已經轉化了你的心,
從而轉化了你的生命,安詳、慈悲、放下,已經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成就分為外在的,內在的,秘密的,極其秘密的。
就外在的成就層面,先是心智的成就,
但是你雖然掌握了偉大的知識,瞭解了高深的見地,
但是很不幸,它們就好象是在衣服上的補丁,終究會要脫落。
例如,我們在健康的時候會感到很自在,而且我們擁有佛法的知識,
這一切以一種良好的自我感來暗示:似乎我們是不凡的聖哲,
但是,當你遇到重病的時候,你渾身火燒而陷入昏迷,
仔細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
種種接近死亡的業相在夢中顯示,即使你厭惡他們而不敢墮入昏睡,
但昏迷會迅速將你擊垮,
哪個時候,你的任何才智,學問,都幫助不了你,
於是,修行人應該知道,在重病中出現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續夢境,
這是修行的恥辱,甚至,這是聞思的恥辱,
沒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這是鏡子上的霧氣,維持不了多久。

其次是驗修的成就,當喜悅和光明產生,巨大的寧靜伴隨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異的景象,並且能預先知道事情的發生,
這些體驗就好象對山谷大聲叫喊一樣,
你努力的叫喊,它給你很大的回音,但是隨即就消失了。
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種奇特的經驗發生了,
但是記住,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無常,
假如你想擁有這些體驗,永恆的佔有它們,
那麼,你就會經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樣的痛苦,
它們根本就是無常,所以從驗修的種種幻想中解脫吧,
不企圖佔有它們,平等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