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  題:轉貼-小 甘 露 丸——邪見病的特效藥(完)
發 表 人:houng(jbw0125)
發表時間:2005/03/29 11:34:20






總之,邪見病的病因、診斷、治療等可以用一教證來概括,《水晶樓續》雲:“咒師勤修密法時,諸魔轉變其信解,試圖毀壞彼誓言,是故應當了知已,於一刹那之間中,亦莫擾亂上師心,如是于諸金剛友,亦斷粗語誹謗想。”
此外,也有與之類似的著魔病症,若不及時治療,危險性極大。有些偏執于實修的人認為聞思不重要,應當專注實修。聽到某人大肆渲染地說:某處實修如何如何殊勝。便心弛神往,急不可耐。對於上師的百般勸阻置若罔聞,有的甚至不辭而別離開上師,斷然前往。
看到他們一籌莫展的樣子,我立即拿出智慧的注射器,吸入理證的藥液給他們注上:你對自己上師的金剛語不相信,為什麼去輕信愚人的不經之談呢?
這一針正中惡念的要害。他們頓時啞口無言,心中的病結一下解開了。
另外,有一部分人長了小小的腫塊,他們的臨床症狀是:聽聞中觀等理論法門會成為修法的障礙。
於是,我拿出一把鋒利的小手術刀:你對自己平常繁雜的分別念、睡眠等,不視為障礙,難道諸聖者的善說會成為障礙嗎?一刀便摘除了他們那邪念的腫塊,使他們頓覺無比輕鬆。
這些雖算不上是邪見病,也可以說是一種偏見病吧。若不謹慎預防,及時治療,必將不斷惡化,成為邪見病。
以我所作的這一小甘露丸的善根,願五湖四海所有暢覽密法花園、患邪見病的王子們早日康復,繼續自由自在地品享意傳加持的妙香。
我之智慧寶庫中,珍藏龍欽祖傳藥,
此類苦惱諸患者,速來我處定療救。
哈 哈!
西元二000年十月十六日


標  題:轉貼-小 甘 露 丸——邪見病的特效藥(二)
發 表 人:houng(jbw0125)
發表時間:2005/03/29 11:32:38







身為治病救人的醫生,不單單要知道每一種病的病因,而且必須明曉何人容易罹患此病,正確診斷,合理治療……
易感人群:一般而言,具有精進、無有智慧、無有主見、隨波逐流以及信心不穩固、人格不穩重、分別念重的人最容易染上此種邪見病,佛經中說:具有精進心無有智慧之人極易被魔左右。
一旦不幸得上這種病,就會陷入痛苦的深淵中,茫茫然不知所措,到處投醫,卻絲毫不見效果,嚴重者甚至四處散佈病原體,致使易感人群中的許多親朋好友(金剛道友)也被傳染上。因此,很多醫生對此束手無策,都視為不可救藥的傳染性絕症。作為傳染源的患者當然也就成了被孤立、隔離的物件了。
實際上,只要明確診斷,對症下藥,合理治療,使用我配製的這一秘方,這種病輕而易舉便可根治。
診斷:要準確無誤地診斷一種病,必須根據病史,臨床症狀等,雖然邪見病有不承認因果等數多種類,但此所針對的是密法者對金剛上師的邪見病。歸納而言,此邪見病主要有三種臨床類型:(一)、上師示現不可思議的瑜伽行為時,生起邪見——無有智慧型;(二)、他人誹謗上師時信以為真,生起邪見——隨波逐流型;(三)、以貪嗔之心認為上師心不平等,憎惡自己、慈愛他人,生起邪見——偏袒之心型。無垢光尊者說:“有時上師為了修煉通澈覺性妙力而示現種種不如法的行為,或者為觀察弟子的信心而作顛倒行為,使弟子對此失去信心;有時因他人誹謗上師而對上師產生誤解,心生邪見;有時無緣無故地認為上師以親疏之心憎恨自己、慈愛他人,無有平等心等,並且因貪戀、嗔恨金剛道友而增益減損,心生忿怒。”
嚴重性:如果任其蔓延下去,不予以治療,不服藥,邪見病所導致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極樂願文注疏》中說:“具有邪見之人善根也將成為痛苦之因。”律藏中說:邪見毀壞戒體。龍樹菩薩說:“若欲趨善趣,當修持正見,邪見者行善,其果亦難忍。”又如:“十不善中邪見重”。這些教證都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邪見病的嚴重性及其所導致的後果。了知這一點後,有理智的人誰還會癡迷不悟呢?
治療:每一種病的治療方法有多種多樣,可是,每一位患者共同的心願是通過一種切實有效、簡便易行的方法徹底去除病患,恢復健康。這種邪見病也不例外。儘管有念修金剛薩埵等多種方法醫治,然而,這裏想為您提供一種最為簡單的竅訣方便法。用一句話概括,即憶念上師道友的功德,知道自己已著魔。通過此種療法,這一邪見病便可完全治癒,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無垢光尊者說:“心生邪見時如果能夠憶念上師金剛道友的功德,並認識到自己已著魔了,則可使誓言得以清淨。”
原則:防微杜漸、以免後患。我們應當堅持預防為主、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原則,以免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標  題:轉貼-小 甘 露 丸——邪見病的特效藥(一)
發 表 人:houng(jbw0125)
發表時間:2005/03/29 11:30:56







從別的網站上看到的文章,出自於四川喇榮五明學院.......


在難逢難遇的密法花園裏,五顏六色的鮮花爭奇鬥豔、絢麗繽紛,不時散發出撲鼻的芳香,沁人心脾。來自四面八方的王子(修學密法者)遊覽其間,盡情地欣賞、享受著這不可多得的佳園美景。驀然間,許多王子染上了一種嚴重的邪見病,一時間變得懵懵懂懂,處於迷迷糊糊的狀態中。
剛剛走出校門不久作為實習醫生的我見到此情此景,惻隱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於是,我跑到傳承名醫(上師)的妙藥寶庫中細心擇選,從中取出一些珍貴名藥,並且結合臨床經驗,精心配製,作成小小的藥丸,獻給了前來我處就醫的王子們,結果他們都痊癒了。我自己染上此病時也曾服用過親手配製的這一藥丸,感到療效極佳。
如今,當我又耳聞目睹許許多多染上此病的人,被折磨得痛苦不堪,不禁又想到我的小小甘露丸。今天,我無私地拱手奉獻給感染這種邪見病的患者。只要您肯認真服用,定會達到藥到病除的功效。健康人如若服用,則不會再感染此病。也就是說,它具有預防、治療的雙重作用,無有任何副作用。
對於修學密法的人來說,最大的障礙莫過於對自己的金剛上師產生邪見。要想獲得密宗成就,唯一依靠上師。如果對其生起邪見,不用說是成就,就連善趣也無法趨入,只有墮入金剛地獄感受難以堪忍的痛苦。
病因:由於時值濁世,人們內心的煩惱十分熾盛,要想徹底根除這粗重的惑疾,普通的藥物根本無濟於事。而無上密法可謂是最有效的靈丹妙藥。作為修行人,大多數都明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道理。在如今密法鼎盛的時代,魔眾也更加猖獗,它們費盡心機、絞盡腦汁,利用種種手段千方百計地製造違緣,使修學密法的弟子對上師失去信心,產生邪見。無垢光尊者在《上師心滴》中說:“如理精進修持密法即生便可成佛,因此,爾時魔王波旬極不高興,想方設法使弟子與上師之間產生隔閡毀壞誓言。”《現觀莊嚴論》中也說:四十六種魔中許多也是在上師與弟子之間製造違緣,使之產生不和。又因末法時期的眾生福報淺薄,極易被魔所轉,從而產生邪見。蓮師曾授記道:“濁世眾生福報淺,魔轉邪見傲慢重,吾今親臨亦難信。”以致於當今學密法者中患有這一邪見病的人日益增多。


標  題:Re:蓮師十三本尊如意滿願千盞酥油燈燈供
發 表 人:小日常(h1313113)
發表時間:2005/03/28 03:21:27






我們扣除成本之後,將三分之一供養金門佛教會,三分之一供養金門佛陀教育中心,三分之一供養貝諾法王、白玉中心興建蓮師大佛。

歡迎大眾‧踴躍參與‧共沾法益

標  題:秋竹仁波切將於本月(3月)31日起開講中觀精要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24 13:15:35






秋竹仁波切將於本月(3月)31日起開講中觀精要

參考書目:更敦群佩大師著“中觀精要”

時間3月31日晚上七點四十

地點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高雄市左營區光興街177巷50號)
聯絡電話:07-7156318巫師兄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秋竹仁波切法語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24 13:11:20








認為佛法很好,

有這種信心沒用.

要認為佛法對自己有用,

有這種信心才有用.

佛法很好是他的事,

對自己有用才有實質的幫助.

自己照著做也會成佛,

有這種自信心才有用.

若都這麼沒自信,那還能做什麼.

以上摘錄自秋瘋塵念紋卷一p312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能依止師父是很幸福的事
發 表 人:智障大頭(otadkuo)
發表時間:2005/03/24 05:30:55







最近由於擔心落榜,心情不是很好,因為壓力大,連帶晚上也睡不著,做啥事總是心不在焉,於是去見師父(很久沒被師父示現忿怒相了,有點懷念)。趁服侍師父時除了祈請師父加持考試順利外,也終於鼓起勇氣祈請師父導引我(不知哪來的勇氣),其實我充滿了許多煩惱與迷惑、迷茫,邪見、傲慢…種種習氣都很熾盛,覺得自己蠻悲哀、無助的,是故祈請師父能加持、導引我。

我也鼓起勇氣祈請上師加持我,能讓我睡得著、吃的下,可以快樂、無罣礙的吃、喝、拉、撒(各位師兄應該會覺得我很無聊~>"<~,不過我真的開始體會到煩惱事情煩惱到睡不著、吃不下,連吃、喝、拉、撒也充滿煩惱的痛苦~)。

(直接在上師面前坦露、祈請上師的感覺蠻爽的)

(我很想請上師開示該如何才能像上師那樣自在,改天有勇氣、機會再請上師轉法輪)

我覺能依止像師父這樣的善知識導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從剛認識師父至今已快兩年多了,這些日子以來對師父的觀察,深覺師父確實值得我依止,因為師父:
1.邏輯正確、見地正確
(各位師兄請見諒,我無法接受只有情感的信仰,所以我比較傾向以邏輯作為抉擇、信仰基礎,故以邏輯正確為優先考量,我比較傾向認為佛法就隨順世間而言要說服人,必定要邏輯正確,如此也才有成立見地正確的可能,我個人倒是認為邏輯正確與見地正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是我個人想法,大家笑笑就好)
2.有傳承且經過實修、實證
3.(師父一切所作)出發心正確
4.很用心教徒弟、對待徒弟
5.不虛偽、不會誆徒弟
6.會中文(這一點超級重要)

這是我對上師從剛認識一直至今的觀察(如有說錯,望請各位師兄見諒,予以指正),是故我覺得能依止師父這樣的善知識導師學習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覺師父不止是修習的導師,也漸成為我精神的寄託與支柱,以因以上對師父的觀察之故,雖對師父有一大票邪見,但還是可以放心、信賴的依止師父與將自己交給師父。

希望可以考上高雄的學校,我想多待在高雄幾年。

最後狗腿一下:祈請與世尊、蓮師無別的師父加持我~哇哈哈哈哈哈~



標  題:秋竹仁波切將於今晚回高雄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23 15:29:03







上師目前南下已過楊梅收費站,預計今晚回高雄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轉貼--頂果欽哲仁波切於十三歲時所寫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22 13:27:54






前言;看了這篇,對末學而言比看中觀快活多了


我最親愛的父母,我致上最高的敬意!

您們給了我生命,賜給我珍貴的暇滿人身,

從嬰孩到現在,您們一直用愛來照顧我,

為我引見真實的上師,

感謝您們的慈悲,我才能夠接觸解脫之道。

普賢上師的生平,

我已經充分地聞、思、修,

一般人所在乎的這一切,

我將安靜地離去,

在空曠、無人的山谷中流浪。

父親和母親,留在您們美麗寬闊的房屋中;

我,您們的麼兒,卻渴望的是空曠的山洞。

感謝您們給我細緻、柔軟的衣裳;

但是我不需要――我寧願穿著樸素的白毛氈。

我將所有值錢之物留下――

一個乞食缽、一根柱杖、和袈裟是我唯一需要的。

我把榮華富貴一切都拋開,無悔無撼;

一小冊深奧的忠告是我唯一想收藏的。


獨自走向懸崖斷壁的荒野,

我將離開這姹紫嫣紅的花園。

我不需要隨從,他們只會增添憎恨和執著;

我唯一渴望的伴侶是鳥和野生動物。

之前,在我無上上師面前,

當他給我‘秘密心精要’灌頂,

我就許下宏願,棄絕世俗生活的一切活動

依佛法來修行。

這個承諾深深地銘志我心――

我不得不離去,至了無人跡的深山中閉關。



現在,您們的兒子要到山谷中隱居,

但是,您們的笑容會永遠陪伴著我,

我不會忘懷您們慈悲的照顧;

如果我能達到經驗和體現的城堡,

可確信的,我會回報您們的恩賜!


―― 頂果欽哲仁波切於十三歲時所寫


  題:昨天很想狗腿一下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22 13:22:41







昨天下午
末學在往大寮的路上,接到師父的電話.
師父問: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是誰貼上去的
末學答:不知道
師父又說那是他寫的嗎?
我說不是,是蓮師寫的
師父說是誰譯的
末學說:有二版,一為劉立千另一為劉巧玲
師父又問說不是他寫的嗎?
末學以斬釘截鐵的口吻說:仁波切是蓮師寫的,不是你寫的.
後來師父又問是誰譯的?
末學也答了.
師父再問說不是他寫的嗎?
末學仍是回答是蓮師寫的不是你寫的.
可是我的心裡好想好想說:
與蓮師無二無別的上師啊!是你寫的也是蓮師寫的.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Re:中觀宗簡介(二)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22 13:20:01






>※ 引述<成不成看你(g8711711)>之銘言:
其實應成自續之別尚有其他
比如許不許名言上有自性如自續派許應成則不許
.........
但末學看一看,覺得他們中觀家內鬨,像末學這樣的爛人知道來龍去脈又如何?
倒不如對上師生起一絲絲些許的恭敬心與勝解心
至少在高雄的酷熱中會生起點滴的清涼.

末學秋寶合十
>簡單說:應成就如同獨孤九劍,愈強則強,隨愈而破。
>自續如同如來神掌,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那…獨孤九劍愈上如來神掌,是怎樣呢?
>末學想,一個需"先"應成對方之過,才能破(應成)
> 另一個需依因明三支的基礎上才能破。(自續)
>如同二位決鬥的俠客,除非對方先有動作,否則是無破綻的。
>而觀察歷史上應成、自續的紛爭,好像也是…
>
>
>※ 引述之銘言:
>>中觀宗簡介(二)
>>
>>一、 差別:此宗分二大支派:
>>一名應成,一名自續:
>>應成:俱二義
>>(一) 應成:應成某過【指他宗過失】,
>>(二) 隨破:前為應成某過,此為隨破其過;
>>即隨敵論所執之宗而破之者;故
>>應成派又稱隨破派。
>>(三) 差別:應成派之破他謂不須依
>>【如量成之三相】始能破他。此定義
>>在簡別自續派(即與自續派之差異)
>>其須依如量成之三相始能破他,
>>故應成派為不自立量,
>>此差異為應成自續之重大差異之一
>>(四) 概括而言:應成派在破他宗時並不自立量
>>也就是沒有自己的立場,他不使用宗、因、喻
>>三段式來破他只是【應成】對方之過並【隨破】而已。
>>(五) 佛護論師(應成派祖師)在『中論釋』中言:
>>不自立量,但隨他宗出過,令棄所執,悟入中觀。
>>
>>【三相】:乃指因明三支【宗、因、喻】
>>依宗:(命題、議論之主題)
>>因:(理由、論證之根據)
>>喻:(譬喻,立、敵共認之真理)
>>而成立之因明論式,或稱因三相。
>>
>>

標  題:Re:中觀宗簡介(二)
發 表 人:成不成看你(g8711711)
發表時間:2005/03/22 10:05:54






簡單說:應成就如同獨孤九劍,愈強則強,隨愈而破。
自續如同如來神掌,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那…獨孤九劍愈上如來神掌,是怎樣呢?
末學想,一個需"先"應成對方之過,才能破(應成)
另一個需依因明三支的基礎上才能破。(自續)
如同二位決鬥的俠客,除非對方先有動作,否則是無破綻的。
而觀察歷史上應成、自續的紛爭,好像也是…


※ 引述之銘言:
>中觀宗簡介(二)
>
>一、 差別:此宗分二大支派:
>一名應成,一名自續:
>應成:俱二義
>(一) 應成:應成某過【指他宗過失】,
>(二) 隨破:前為應成某過,此為隨破其過;
>即隨敵論所執之宗而破之者;故
>應成派又稱隨破派。
>(三) 差別:應成派之破他謂不須依
>【如量成之三相】始能破他。此定義
>在簡別自續派(即與自續派之差異)
>其須依如量成之三相始能破他,
>故應成派為不自立量,
>此差異為應成自續之重大差異之一
>(四) 概括而言:應成派在破他宗時並不自立量
>也就是沒有自己的立場,他不使用宗、因、喻
>三段式來破他只是【應成】對方之過並【隨破】而已。
>(五) 佛護論師(應成派祖師)在『中論釋』中言:
>不自立量,但隨他宗出過,令棄所執,悟入中觀。
>
>【三相】:乃指因明三支【宗、因、喻】
>依宗:(命題、議論之主題)
>因:(理由、論證之根據)
>喻:(譬喻,立、敵共認之真理)
>而成立之因明論式,或稱因三相。
>
>
標  題:中觀宗簡介(五)傳承源流(印度)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21 12:14:57







中觀宗簡介(五)傳承源流(印度)

中觀宗傳承介紹首先分為二:
一為:根本中觀師(祖派);一為:隨持中觀師(流派)。
祖派:為龍樹菩薩(著中觀論)傳提婆菩薩(又名聖天)(著中觀四百頌)。
流派:亦先分為二:即先前所言的應成派與自續派。
應成派:佛護菩薩開應成之先路(著根本論釋)傳
月稱菩薩顯揚光大(著入中論)傳
寂天菩薩(著入菩薩行論)。
自續派:亦分為二:一為:隨經部行中觀,一為:隨瑜伽行中觀
隨經部行中觀:青目菩薩(著中觀論釋本論為中土研究中觀思想之重要典籍)傳
清辨菩薩(著般若燈論駁護法論師)
隨瑜伽行中觀:亦分為二:一為:隨實相派,一為:隨虛相派。

隨實相派:(一)寂護(又名靜命尊者,延請蓮師入藏者)傳
蓮花戒(與大乘和尚辯論者)。
(二)解脫軍
隨虛相派:師子賢(目前在台灣有出版能海上師譯的現証莊嚴論顯明義疏)傳:
(一) 勝怨(順具垢派)
(二) 雷音(順無垢派)
*簡單的介紹就是如此了,至於其理趣末學日後再逐一登出。



標  題:中觀宗簡介(四)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21 12:14:30






中觀宗簡介(四)

中觀二字依秋竹仁波切在其第一本著作【秋瘋夜語】(台灣)
中之「為小妹簡單介紹佛法」這一篇中曾如此地說【站在中間叫中觀】
後來也曾為小智師兄簡單地介紹藏傳顯教的四部宗派(本篇未刊末學就記憶所及)
如此地說:
顯宗分二:一為小乘,一為大乘。
小乘分二:一為毗婆沙宗(說一切有宗)
一為經部宗(說喻宗)
※ 小乘的觀點是偏向色(極微實有)
大乘亦分為二:一為唯識宗(萬法唯識)
※唯識宗的觀點偏向心(萬法唯識、圓成實有)
一為中觀宗(無自體性宗):
中觀宗的觀點是不偏色(小乘)不偏心(唯識)
站在中間觀察叫中觀。


標  題:中觀宗簡介(三)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21 12:13:51






中觀宗簡介(三)

自續派
(一) 定義:認為定須依【如量成之三相】
才能達成破他、立自之目的者名之。
【三相】:乃指因明三支【宗、因、喻】
依宗(命題、議論之主題)
因(理由、論證之根據)
喻(譬喻,立、敵共認之真理)
而成立之因明論式,或稱因三相。
(二) 又名自立量派:
(三) 清辨論師在『般若燈論』中認為:
為破邪顯正不說因及喻為不相應
應有自已的主張以成立正因,亦即須依
如量成之三相(宗因喻)始能立自破他,
故稱之為自立量派。


標  題:中觀宗簡介(二)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21 12:12:47






中觀宗簡介(二)

一、 差別:此宗分二大支派:
一名應成,一名自續:
應成:俱二義
(一) 應成:應成某過【指他宗過失】,
(二) 隨破:前為應成某過,此為隨破其過;
即隨敵論所執之宗而破之者;故
應成派又稱隨破派。
(三) 差別:應成派之破他謂不須依
【如量成之三相】始能破他。此定義
在簡別自續派(即與自續派之差異)
其須依如量成之三相始能破他,
故應成派為不自立量,
此差異為應成自續之重大差異之一
(四) 概括而言:應成派在破他宗時並不自立量
也就是沒有自己的立場,他不使用宗、因、喻
三段式來破他只是【應成】對方之過並【隨破】而已。
(五) 佛護論師(應成派祖師)在『中論釋』中言:
不自立量,但隨他宗出過,令棄所執,悟入中觀。

【三相】:乃指因明三支【宗、因、喻】
依宗:(命題、議論之主題)
因:(理由、論證之根據)
喻:(譬喻,立、敵共認之真理)
而成立之因明論式,或稱因三相。

標  題:中觀宗性相、釋名簡介(一)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21 12:12:07







中觀宗性相、釋名簡介(一)

一、 性相:許一切法無自性為中觀宗

二、 釋名:離一切斷常、有無…等邊見名為中。

許一切法離邊名中觀派;

又許諸法無自體性故名無體性派;

【邊】者墮入時有苦故名邊(依秋竹仁波切註)。

【中】者中土天台宗註為【離邊不住中】

標  題:Re:貝諾法王開示入菩薩行論(音檔)
發 表 人:小日常(h1313113)
發表時間:2005/03/19 02:38:29







>※ 引述<小日常(h1313113)>之銘言:
>貝諾法王開示入菩薩行論(音檔)
>主講者: 貝諾法王
>演講時間: 1997/03/
>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1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2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3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4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5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6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7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8BN.mp3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9BN.mp3
>
>
第九個檔案,網址更正為網址 ftp://mp3.budaedu.org/ghosa/C008/T0681n/681009AN.mp3



標  題:關於請書與法本
發 表 人:abuy(abuy0000)
發表時間:2005/03/18 08:36:38






目前上師秋竹仁波切的著作不在市面出版,而且數量不多.
金剛師兄若欲請書或是法本,為重法故應該當面向上師請書.

請勿私下影印或是流通.

末學秋寶合十

標  題:對上師的祈禱--透澈感人的開示 2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17 22:06:18






 對上師祈禱時,並非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人的有形體上,甚至可以理所當然地對不具形體的上師祈禱,不讓我們有任何具體的參考點,只是把上師視為諸佛慈悲心的加持的顯現。用這種心境,敞開自己領受這種加持,讓它進入我們,應培養深切的信心,讓這種加持與上師所有的功德─亦即諸佛的功德,真正地傳遞給我們,若能如此生起充份的信心,便不需把上師當作是有形象的,不需思索其他的事物,甚至不再覺得需把注意力集中在上師人的形體上:透過上師,我們把注意力直接集中在傳承上、集中在諸佛證覺的慈悲與加持上。因此,毋須用眼睛看到上師,或用嘴巴跟他說話,重點是以信賴與確信來對上師祈禱,不具信心地誦祈禱文是沒有用的。

  修持上師相應法若信心不具足,即使能將上師美好的形象清楚地呈現在心中,也不是真正的修持,而是錯失了要點。我們可以觀想上師的形象來作祈禱,想到上師是如此這般的人,但這樣就像跟人建立普通的關係一樣,如果上師太老或太醜,便覺得不合意,上師年輕英俊的話,就覺得受到吸引,如此又是偏離了修行。

對上師正確的態度,是對上師所代表的與上師所具有的加持有信心。這股信心與虔誠的力量,具有把上師化成光的作用,不管他在我們心中有怎樣的影像,我們已經將他作一種呈現。這道光融入我們,借著這種方式,領受上師真正的加持以及領悟這道光所代表的一切,否則我們總是以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希望與刻意作為基礎,以這些態度來對待上師,投射到上師身上,期待上師對我們的希望有所反應。這些希望只不過是一種欲望,以及期待受到上師的肯定。這樣的修行結果,這種祈禱,只會生起更多欲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依賴欲望。

若能適當修持上師相應法,透過祈禱,上師與我們的心將會完全地融而為一,安住在這種合一的境界,是禪修真正的意義,這樣的禪修能夠清淨我們生起的欲望中,不淨的一面,讓我們了悟,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是一,非二。如此將能認識法性,也就是諸法的本質,正是這種合一。否則我們只是維持世俗欲望的形式,將這種欲望摻入修行,生起世俗的想法,對上師不清淨的想法,讓自己跟上師的關係折衷妥協。這樣的修行將產生更強烈的欲望,這種訴諸感情,不清淨的心境,將導致情緒更紛擾的修行。

  反之,若能適當地修持,讓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合一,由於這種合一,將能使得一切生起或被引發的煩惱完全清淨,我們的心將從煩惱中解脫,不管煩惱有多強烈,它們終將於法性中,也就是在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合一中解脫。

  祈禱在藏文字面意思為「祈求」,我們在祈求信心的增長、更確信地來做更多的祈禱。祈禱很單純,只是將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結合,了達上師的心、自己的心與法身無別,一切只是心的真實體性。能將自己祈禱的上師,視為一切上師、本尊、護法、空行母的具體化現,如是則足矣,如此一切都將是上師的顯現,一但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合一,便與這所有的呈現合一。

  這是對上師祈禱最單純的方法,也是最深奧的。對上根與下根行者有各種不同的修持,但是把心保持沒有任何複雜的單純狀態,心不造作,這種自然的上師祈禱法,是最高深的修行。


標  題:對上師的祈禱--透澈感人的開示 1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17 22:05:34








喇嘛給頓仁波切開示

  上師是來自法身金剛總持多傑羌的證悟,其間的傳承沒有絲毫的毀損或間斷,如是意味著,我們對上師祈禱之時,是對那覺悟的心祈禱,上師是那覺悟的慈悲,具有加持力,能夠真正傳遞慈悲與法身的加持。雖然上師能夠將他所有的功德傳給弟子,我們是否能夠真正地生起這些功德,決定在我們的信心與對上師的祈禱。

  對上師祈禱之時,並非在對一般人的心祈禱,上師不是他所看起來的那個樣子,上師是那本初的心、慈悲的心與法身金剛總持多傑羌,這就是我們祈禱的方向。既然上師是法身加持的持有者,他便成為不可避免的進入點,這是為什麼我們說,上師就像一道門,他讓我們進入加持之中、進入傳承之中,藉著對上師祈禱,這道門便能打開,以此來瞭解上師,才不會把他視為只是一個人。向血肉之軀一般的心祈禱,只能帶給我們一般的領悟,這不是我們的目標。相反地,對上師祈禱時,要能將他視為諸佛的具體顯現、諸佛的慈悲心與智慧心。以這種層次對上師祈禱,才能藉著上師的加持,達到我們要的結果。

  就如同擁有佛像或佛法經典,那是一種所依。在這個所依前,若能將它視為佛身或佛語的真正呈現,藉由這種恭敬的態度,能讓我們如實領受到佛與佛法的加持。如果能將所依視為佛的顯現,便能領受到佛的加持,這一切取決於我們的心境,上師也是一樣,他代表能夠帶來加持的所依。

  向上師祈禱時,顯然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對這個人,而是對流經他的那股覺悟之心祈禱。如果是對一個人祈禱,就會有所局限,所見將只是一個人的形象,只是一個具備某些能力、也缺乏某些能力的人。在上師與弟子的關係中,我們要運用這個『人的呈現』與『覺悟的心』 做連結,藉著這樣的所依,才能領受到清淨無染污的加持。因此弟子看待上師,若能超越他外在的形象,或許比上師具有什麼能力更重要。

  對上師祈禱時,應把他當作是一切上師的具體顯現,而不是現在對這位上師祈禱,等一下向那位上師祈禱;我喜歡這位上師,對那位上師比較沒有那麼喜歡等等,像這樣的態度是錯誤的。我們必須深深地培養出強烈的信念─所有的上師是合一的,他們具有相同的本質,只是顯現不同。

  祈禱時應體認到,我們所知道一切傳承上師眾,已包含在這位上師的呈現之中,而不應該讓自己傾向這種心態:「我向這位上師祈禱,而不是那位,因為那位不是我的上師。」這類態度是錯誤的,因為這些態度已將實相劃分。對上師祈禱時,並非運用才智上的、概念化的方式來祈禱,呼喚一位上師,卻告訴其他上師眾留在原處。應具備這樣的智慧:一位上師所代表的,是無所不在的原始覺性,這是所有上師都具有的。

  一切的顯現都是來自于根本上師,一切都包含在上師之中─一切的本尊都是上師的投射、一切的佛都包含在上師之中,否定上師等同於否定一切的佛,因為從來沒有任何一位佛,能夠不依靠上師而證覺,由於成佛的潛能唯有依靠上師,否定上師就等同否定一切的佛,因此我們向上師祈禱時,必須將他視為與一切的佛、一切的上師完全無別,直到我們的心與上師的心成為無別為止。


標  題:中觀宗宗義-6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17 21:42:06







或難言:有情成佛須積集二資糧,及以法爾光明之顯露,以出離二障,然則此於有情自性中,其實為無用者耶?
  答云:不然,此蓋有兩種離垢。一者法爾清淨,一者離刹那生起之污染。前者真實,以為其自性故,于本來清淨本性無所變異故。此如《諸佛根本智莊嚴經》所云——
  文殊師利,心即法爾光明故,不為虛妄心所染,唯受刹那生起諸妄念所汙。是知法爾光明離諸虛妄。無虛妄則無對治。
  又如《般若二萬五千頌》云——
  僑屍迦,于意云何,有情有生滅不?
  答言:不也,具壽須菩提,若問云何,則以有情本來清淨故。
  同經又云——
  于法爾光明中,唯清淨離諸虛妄。以受想行識皆法爾光明故。是唯清淨,離諸虛妄。一切相智所起萬行,皆為法爾故。是亦唯清淨,離諸虛妄。
  由上來所引,知法爾離垢實超越心識境界,實由諸垢障中真實解脫。于勝義中此本來圓滿,以絕對真實(圓成實)法爾清淨故。
  第二種離垢,即對刹那生起諸垢障作適當對治。前已說此非真實證悟,此住於根,不為道所治,故其果則仍是有情。由是知說無相違,以未說有情即離一切障諸佛故。

  同理即說有兩種實證。此即由本來真實之本覺而證法爾根本智之實證,及由道上禪定力而證依他起根本智之實證。前者定義為超越世俗,為法爾根本智,此由自體本覺智而了知勝義真實。故《文殊真實名經》云——
  隨身成妙義 淨除諸惡趣
  救諸群生尊 度脫諸求生
  此兩種出離及兩種實證,自性圓滿,住勝義真實體性中。此如聖者彌勒於《寶性論》云——
  於法無所減 亦複無所增
  如實知實諦 證此即解脫
  後一種實證,為由道上定力所增長之實證,說為絕對,須離整治,蓋于等至時之根本智,及後得時之大悲,已積二資糧,故離障力已能成就證悟。此如《大乘莊嚴經》云——
  前際與後際 此中無分別
  諸障所不集 由是得成佛
(摘自《四部宗義要略》,收《甯瑪派叢書》見部《九乘次第論集》附錄


標  題:中觀宗宗義-5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17 21:41:30






 于龍樹大師之《攝真實論》中亦云——
  有如地中泉 彼是純清淨
  智在迷妄心 亦純淨如彼
  上來所引,即謂依了義言,如來藏實不可思議。如來藏自性遍輪回涅槃,離善離惡。此如《大乘莊嚴經》云——
  一切法自性 無異即如是
  淨即如來性 有情具彼種
  上來所引,明離對待之自性,即為無變異之實相。於《寶性論》中有云——
  本初及後際 不變其勝義
  若依刹那生起之污染作區別,則說有三類,此如《寶性論》云——
  不淨與染淨 及圓滿清淨
  吹第相應者 凡夫菩薩佛
  《釋論》釋此云——
  世尊于諸經中廣說無垢藏六種義理,即性、因、果、相應、行等。此皆可依三種境界,立三種名字——一者,境界不淨者名為世法有情;二者,境界有淨及不淨者名為菩提薩埵;三者,境界圓滿者名為如來。
  以此即有三乘差別;或依次第而有五道、十地之差別;或依倫理而有善惡有情之別;有聲聞、辟支佛、菩薩、佛陀之別。然內在光明自性則為真實之開展,亦即勝義諦,周普萬法而無善惡增減等種種對待。此如瓶,瓶由其性而顯差別,謂土瓶、木瓶、寶石瓶等,然若論瓶之空間,則無瓶性差別。如《寶性論》云——
  如空遍一切 而空無分別
  自性無垢心 亦遍無分別
  遍一切處法共相 過失功德及究竟
  恰如虛空中色法 有劣有中有最勝

  若謂上來所說三種境界究竟如何?則有情之輪回涅槃,實依能否解脫
  覆蓋其如來藏之垢障而作差別。如上論云——
  處處有情具佛性 佛見無垢功德藏
  二障所覆羅網雲 以慈悲風吹令散上說三種境界,凡夫為無明覆障,僅得少分證悟相。聲聞阿羅漢與辟支佛則以或多或寡之對治力,漸除覆蓋如來藏污染,是故證悟相較上;然地上菩薩則已超越種種具無明相之位,是故更上;至於佛陀,離一切障,是為至上。
  是故勝義諦者,為實相之展現,不依下三乘聖者所住自性而安立,此謂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等。住於資糧道及加行道上者因難知其義,僅能作為考察智之精進;即住於定慧者,於道上亦難了知究竟,仍離少分證悟,此如小兒難知,其光輝於隙縫中僅為一閃者,實為無所不照之大日。
  上來所說,如《寶性論》云——
  離言唯勝義所攝 離世智且無可喻
  無比及離輪涅法 佛此境界不思議
  於佛界中,直接且圓滿了知此真實自性展現。此如《釋論》釋云——
  真智見少份 如雲間見日
  聖者清淨見 亦非常見此
  唯具無邊智 始常見法身
  以一切種智 無邊如虛空


標  題:中觀宗宗義-4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17 21:40:53






此即謂如幻所顯諸相(遍計執)實無體性,依他起者亦無體性,而勝義真實(圓成實)複無體性。前二者為具能所之戲論,刹那生起虛妄,其自性則空。後者則為法爾顯現之空性,為無實體之本性,以本來清淨故,因空性力用而住,此即諸佛法身之證悟相。其所顯現之力用,即為佛身佛土之體,遍虛空現前生起。以此覺性力用法爾而現,故離因果。此即如來十力及四無畏之體。
  諸佛法爾顯現,名善逝種。此非如種子之有變壞、有增減、有因緣等等,此無有覆蓋,亦無有一可喻境堪思量或顯現。
  此如《文殊師利遊戲大乘經》(Manzusri-vikridita-mahayana Sutra)所云——
  姊妹,妄心雖刹那生起,然不與自性內光明相融,以自性內光明不為刹那生起之妄心所染故。
  此亦如彌勒菩薩于《寶性論》中云——
  無為無功用 不依他而覺
  具智悲力用 自他利俱足

  唯若執一切法除空性外即無自性,此卻為本空見,蓋亦可依此邊見說真實佛身本空。如是,則佛身、本覺智、佛土等皆可說為非實有,積集資糧、清淨垢障等依此亦皆非實。無論因乘果乘之教法實顯示除障之道,如是亦成斷滅。
  若清淨之體非實,即無清淨之果可得。根本智若空,則無利他之行,亦無所謂證悟。對世俗之不淨依他起,亦無證悟相可轉此不淨為清淨依他起。由是無在纏與解脫之自我,亦無救法可供個人證悟。如是有種種過失,皆緣執著自性本空而成邪見之因。此由《寶積經》所說即知——
  迦葉,若乎空性,以心計量,由邪見見空,是則為大邪見。迦葉,甯見計我如須彌山,不見憍慢眾生計空為無。何以故?迦葉,一切邪見,解空即離,若此計外之空,彼不可化。

  然若計外非空,則如《入楞伽經》云——
  云何空性?此即一切法勝義真實,即聖者大根本智。聖者根本智之究竟,即其本覺,此中一切見空,諸漏亦空,是即一切法勝義真實空,是即聖者大根本智。
  說外空之勝義真實,亦可見於次轉法輪經典。如《般若二萬五千頌》云——
  何等名為他法他法空?若佛出、若佛未出,法住法相法位,法性如實際(依藏本尚有以下數句:無漏真實、法性如是、無倒自性如是、無異自性如是、如其真實如是住),過此諸法空,是名他法他法空,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此即如前引《寶性論》云——
  佛身法爾淨 煩惱故不染
  如是展現之自性於有情心識中,實如珍寶之藏諸於地。於彼性中本無污染,然卻刹那自然生起輪回相,如水成冰。《三摩地王經》中有云
  清淨內光明 無障亦無雜
  是名善逝種 無始住其實


標  題:中觀宗宗義-3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17 21:39:57






總之,甚深義之法界、諸佛離一切障之殊勝寂滅心識,了知法界之一切相智、聖者菩薩于等至中之根本智體性、於後得時顯現之勝慧,凡此皆為勝義諦。

  應成派雖亦用因明五正量以衡量諸法無自性,然卻不同自續派之先建立世俗相為假,然後予以遮遣;或先建立離戲論,然後用勝義真實遮遣戲論。應成派以無顛倒密意辯證,引向不可言說、不可思議,住於真實。此中一切皆無分別,離“有、非有、有非有、非有非非有”四句。由是遮破一切有執之見地。如龍樹菩薩《回諍論》云——
  若我有少宗 則我有彼過
  由我全無宗 故我唯無失
  於《廣百論》中亦有云——
  有非有俱非 諸宗皆寂滅
  於彼欲興難 畢竟不能申
  復如《中觀寶燈論》云——
  所許之實事 少分亦無有
  從始本不生 如同石女兒

  或難云:如是,二諦應即無從建立。以其既住於真實自性中,則已超越一切對待,二諦亦應已被超越。
  答云:應成師亦依虛妄世間增益相而建立其名言,唯卻不似他宗執之為實。如《入中論》所云——
  若時都無依他起 雲何得有世俗因
  又如《三摩地王經》云——
  所聞與所說 離諸文字法
  無改而增益 作聞法開示

  是故於真實中雙運等至與方便大悲,即能積集智慧資糧;於後得定中視一切法如幻,即能積集福德資糧。由是即能證佛之真實法身及兩種色身。如《寶鬘論》云——
  諸佛之色身 福資糧所生
  如王慧資糧 流出佛法身
  如是,根之中道,緣二諦;道之中道,緣二資糧;果之中道,緣法色二身雙運。

  二、內宗——大中觀
  複次宣說深細內宗大中觀義。此如清辯大師于《中觀寶燈論》中所云——
  應成自續二派中觀,為粗品外中觀。善知識為辯破外道,或因著述大論,或因建立殊勝義理教導,是故說此。若欲體悟細品內中觀,行者則應于瑜伽行中觀自性中修止觀。
  此即說中觀有二,一為外粗品,一為內細品。
(轉自:頂頂華聞 www.TopChineseNews.com )
  于後者,攝法王彌勒已廣說其義,一切法安主為三性。此即就末轉法輪所說之無倒義理,及三輪究竟清淨義,予以安立。

  于前說唯識宗中,依他起性為空體,且說為絕對,所遮如幻外境空。絕對真實(圓成實性)者,亦說為所遮如幻外境空。蓋於心識及心行境界中,凡依他起者都說為如幻外境及其一切屬性皆空之體,而一切法所依,本體皆空之空體,即是絕對真實。然此空體卻非實有,以其為其輪回境之空故。輪回刹那生起,複依其垢染及重大過失而作區別。然此體於涅槃之證悟相則不空,以無始來時法爾住故。
  《寶性論》如是云——
  佛身法爾淨 煩惱故不染
  而不離功德 以其不異故
  《釋論》云——
  此偈明何義?有情若離一切妄心,不於此自性清淨如來藏中作種種區別,則自能迷離一切刹那生起之污垢。
  如來藏實無所有,唯清淨故,然自性真實,離分別法。故知如來藏中一切分別皆空,能除虛妄覆蓋。然于恒河沙數諸佛之無分別相中則不空,以無分別及無所舍故。


標  題:中觀宗宗義-2
發 表 人:龍蝦(euler344)
發表時間:2005/03/17 21:39:25







此派建立勝義無而世俗有,仍犯落常斷二邊之過。
  此派於離戲論之假定(無生自性),僅憑顯義遮遣而了知,實非了義,因其用以破除戲論之智量,本身即未離戲論。

  ㈡應成派
  應成派以顛倒心及無顛倒心以界定二諦。
  于聖菩薩定境中,及諸佛一切相根本智中,離能所的相對,即無能知識與所知境的對待。此如人未睡,不應有夢。如龍樹大士云——
  猶如人夢中 由夢力能見
  妻兒及居地 醒則不復見
  于諸世俗相 所見亦如夢
  離夢開智眼 即離世俗執
  
“能知”入根本智,即名寂滅。心及心所中諸戲論悉遮遣後,即住於離言說思維之無上寂滅,是名為無顛倒心真實。如月稱論師於《入中論》說此云——
  不生是實慧離生 此緣彼相證實義
  如心有相知彼境 依名言諦說為知
  又云——
  盡焚所知如乾薪 諸佛法身最寂滅
  爾時不生亦不滅 由心滅故唯身證
  此即說勝義諦上之了知,及其所了知之客境,即為本住自性,法爾真實展現。

  妄見之顛倒心,為凡俗無明所染而失真實,此猶病眼之執翳暗及毛髮相。具能取所取對待之顛倒覺受,即因苦樂、高下等習染,而現為六道有情界。聖者於後得定境中則覺受不同,實為彼等所知之情器世間而已。世俗顯現有如是二相,此即如有患根與無患根之覺受。如《入中論》云——
  妄見亦說有兩種 謂明利根有患根
  有患根之諸覺受 明利根則說為倒
  是故輪回一切法,心王心所及其對境之覺受,均為世俗顯現。即猶具未離染身之登地菩薩,因心王心所尚未離障染,其在六識聚中顯現之外境,亦無非世俗。
  要之,凡遮遣者皆應歸之于世俗顯現邊,而建立之為顛倒。然世俗顯現,又分為顯於有患根之倒世俗,及顯於無患根之正世俗。前者即於凡俗心中亦許為不實,如第二月、如夢等妄見。後者於凡俗心識中卻許為實,如月等妄見。
  顛倒心中之各種顯現,雖於執二取之顛倒境中許為真實,然於聖者及佛陀之等至中,則非為所緣,以顛倒既滅,顛倒顯現自亦不起。此猶如毛髮相唯現於有患眼根,於善眼根則不現。前引之《入中論》復云——
  如眩翳力所遍計 見毛髮等顛倒性
  淨眼所見彼體性 乃是實體此亦爾
  又如聖提婆之《中觀滅妄論》(Madhyamakabhramaghata)云——
  聖者如日智 摧破無明暗
  心王及心所 對境皆不起

  如是,勝義諦可定義為遠離能所二取戲論之體性,心王及心所之一切垢染,于如實展現中悉皆寂滅。以離繁瑣名言句身等體,故無對外境之攀緣。
  勝義諦又可定義為離言說思維之常恒真實體性,迷離戲論,不落見地。此如《順中論》偈頌所云——
  二種法皆無 戲論不戲論
  不分別不真 此義是諦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