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普賢行願品6

今天也是講到,迴願之王,那就是普賢行願品。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滅除煩惱盡無餘煩惱就是,一般來講的話,我們有身口意的煩惱,身有疾病、口有惡口、心有貪瞋癡。我們眾生會生病,就是煩惱,我們就不舒服。這個煩惱解釋的時候,一般總是這樣。

    煩惱還有另一種解釋:不合,宗派不合和,上層下層也不合和,善知識也不合和,自己以為自己很厲害、很有學問,有這種驕傲,被驕傲管制住,那跟誰都不合嘛!然後就是對別人用嫉妒、輕視,就是這樣原因,我們大家都非常不合。不合最後有疾病。這個地方,宗教上下上層下層不合的時候,

    西藏三個文殊,一個叫做宗喀巴大師,一個叫做薩迦班智達,一個叫做寧瑪巴的遍智大界周遍,這是西藏稱為三文殊尊。,這三個稱為能夠與文殊一樣的智慧的,等於是直接可以尊稱為文殊,就是這三位。巴竹法王講的,其中之一就是宗喀巴大師。

    所有中國人、台灣人皆知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第一句講的就是「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的時候,所有的教派都是對的。雖然是為眾生而說了「有」或是「無」;說了一切有莊嚴或是不莊嚴;什麼樣的眾生,而說了什麼樣的話。佛不得不說,佛要渡他嘛,佛不能放棄他嘛,佛這種的慈悲,無分別的慈悲,要渡化眾生的時候,好話說盡了嘛,對不對?就是豁出去了,怎麼樣的話都說了嘛,雖然說了,那這些都是通達一切正教,就是他的教理,最後是沒有相違的,就是一樣的。

    你們讀任何的佛經,讀任何的宗教,從小看到大,大圓滿,讀什麼讀什麼,最後宗教最後也是只有一乘,沒有二乘,他講的這句話就非常值得我們欽佩跟學習的地方。

那第2類就是,一切尊嚴現為教授…..0902),那就是對不對(0912)教就是釋迦牟尼佛,教就是這麼樣嘛,這些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如是我聞的經嘛,如是我聞的經也許我們下根器的眾生不一定看得懂。當初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的,一切就是小乘有500個班智達,一個叫什麼「阿毘達摩論」嘛,那個叫什麼?(「對法論藏」)就是500個羅漢,全部阿羅漢,就是集結一起,然後就寫出來的,第一個造論就是這一本。第2個就是龍樹菩薩的造論,等等的六聖二莊嚴等等的等等的,從小乘到大乘、大圓滿,所有佛的精要,佛的關鍵,全部把他取出來,用我們一般人聽得懂的話來講。當初都是如是我聞,沒有所謂對這個文字的講究,佛講下去了,就記載下去了。佛應該是講得很簡單,但是呢,一般人有的太簡單也不一定,這些論師們修飾一下,讓它更清楚,那這個叫論師嘛,叫「造論者」嘛。所有的造論也好,佛經佛說的也好,聲言嘛,聲言現為教授,這些都是最後要轉為我們讀的一大堆佛經,知道的四個字的佛經,最後也是要現為教授,就是要口訣而要珍惜,不是說光說不練,不是說什麼空頭論談,不可以這樣。今天知道這個事情不可以做,這些事情必定一定要做,知道以後現為教授。1112)心  要教導,教那就感受,那個人叫做教授,就是口訣嘛。那第2個呢,這樣已經……1130),一切莊嚴現為教授的時後呢(1124),一語獲得(1134)利益殊勝嘛,這樣才會呢(11:37)背後的意義,很容易就了解,要做到這樣,不要分別心,不要去批評,這樣做到以後呢,(上師唸一段藏文),極大罪行自行消滅殊勝嘛11:54。那所有的罪業,不好的自然都會消除掉了,那就變成一個好人,成為一個善人。善的以後就變賢人,賢人以後呢變成一個聖人,變成一個善知識、如來子、佛,變成這樣。那就是這句話口訣,對不對?我是這樣解釋。上老師這樣教我們,那這個四句呢,詳細的註解就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讀一讀,我也…..12:30)翻得不錯,這些都是聖人寫的話嘛,不要說誰寫的,這不重要,講出來的話,真實的跟佛說的12:44),跟佛說的經,無二無別,都要尊敬與恭敬。我們當弟子的,值得該做的事情就對了。那這些都是基本的、一致的學佛,跟修行佛法的一切口訣,都具足在這裡。學習的東西最後要展開修行,宗喀巴大師的話簡單來講就是我們所學的、所聽聞智慧,自然的,最後一定要修慧,修慧不清楚,就聞慧跟思慧裡面講得清楚,那才有清楚的結果,才有修慧。那就是(13:30.也是修,這三個等於是不離實修。

    後來西藏有個不該有的,怎麼說?後來就變成一個西藏的理入跟行入,之間有一點衝突。西藏的理入行入是西藏現有的衝突,這個理入跟行入它們也不是什麼理入跟行入啦!有些是讀佛學院讀到老,他也沒有一天精進的修過,空頭論足的也很多。西藏也有從小認識字以後,他也不知道這個是什麼意思,一輩子都是趕經懺,跟他講個下午,他說不用再給我聽,我念經就好了,我實修就好了。那實修個屁,這個叫做盲修瞎練!這個怎麼說,辯論或是研討,辯個百法,牙齒都掉了,他內心也是從來不曉得,什麼是內心裡面對佛的境界,還是一個大疑,不信任的。

    有這種的西藏人,這個兩個之間一直都有互相破口大罵,有啊,這個是我們不敢寫的東西,這個不是什麼重要的事。巴竹仁波切就一般人年齡來講,他說少年的實修,老人的聞思,是一個笑話的因。他有講這句話。所以年紀輕的時候,頭腦有清楚的時候,要對聞思下手;超過40歲、50歲以後,對聞思上心理有個底的時後,開始就進入修慧。心裡對聞思沒個底的話,那修慧也是盲修瞎練,對不對?聞慧跟思慧兜了半天,心裡沒有個底的話,那就是空頭論是吧!空口談論那也沒什麼用,這些都是無二無別修持很重要的事情。

 

 

 

今天就是講不忘菩提心,有分7個,不忘來世,「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這句話是有按照 的,那接下來藏文中文有點對不起了,有點變成倒到很遠去了。藏文來講的話,所有一切如來,修習普賢圓滿行,那這個是藏文來講的話,就是「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接是下來,藏文就是「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那就是擺在這理。中國就擺在「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藏文來講的話,這兩個就擺到「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上面兩個放下來,就倒過來。

這個中文就是這麼寫嘛,中國有幾個版本看看,還有幾個版本嘛,我們唸的是那一個翻譯的?不曉得,還有幾個翻譯看看,有可能是有個根據上,但是呢,沒有什麼誰多誰…(17:40)的問題,對不對?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我為菩提修行時,我為眾生,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修行菩提菩提修行時一定要記得,過去世,我們現在是不記得過去世嘛,所以,我們現在就是我為菩提修行時,就沒什麼認真嘛,對不對?過去世記得的話,那應該是修行很認真嘛,對不對?希望能記得「前世」跟「未來」。要在六道眾生裡面混嘛,要忍嘛,忍的時候也是我為菩提修行嘛。

菩提修行的時候,記得應該有清淨的事、不清淨的事,全部都要記得,希望能夠未來記得的發願,這樣的迴願。記得的話,曾經在你下過地獄,是為什麼下的,記得的話,那不是現在就連睡覺都不敢睡了嗎?日沒有胃口,夜沒有睡眠嘛,對不對?一分一秒不敢放棄,就是認真修行佛法,也是有幫助嘛。那就是所以什麼,「一切趣中成宿命」就是這個意思。真正的一個實修者,他記得過去事的話,對修行佛法上,有個精進上,有非常有幫助,「寂天菩薩」講的,不到第一地前,不得第一地前,記得所有,這是一切趣中成宿命。他就要記得這些就是過去造了惡業,受了苦,過去造了善,得到是享樂,知道以後,應該是你的怎麼講,20:14)信用改變不一樣。

    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有一世在地獄裡面,拉那個拉人車,他當拉人車,拉人車的時候,他跟一個同事兩個人一起拉的時候,他的同事就一直拖,那些地獄的牛頭馬面,就要他快一點,他就沒辦法快,獄卒拿個榔頭敲他的頭。釋迦牟尼佛就覺得好可憐,就是我一個人,我來替就好了。什麼讓他打下去,就是他有這種心的時候,馬上就投胎到(21:09)…,有這種的故事。

那由於巴竹仁波切家中那邊就是(21:16),當初赤松德真王暫時把毗盧遮那支開的時候,暫時把毗盧遮那趕出去的地方叫,我們現在講   的(21:26)這裡,有個毗盧遮那的山洞,巴竹仁波切在裡面修行,修行的時候,他問有個侍者:你記不記得過去世?那個侍者說他不記得。他說我今天記得很多過去的事,那個侍者問:怎麼回事呢?巴竹法王他曾經在天竺當妓女,當了妓女的時候,剛好大成就者經過,阿底峽尊者的大師父黑行者,經過的時候,那個妓女對他很有信心,把身上的金鍊啦、珠寶啦,全部都拔下來,就是供養他,黑行者趕快迴向給他,從那天開始,巴竹法王的未來世從來沒有當過女生。他記得這件事情。…(22:28)

巴竹仁波切入定的時候,說我有記得過去世,世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佛三轉法輪的時候,他當一隻白色的狗,白色的野狗,附近有一羣我們叫盜叫賊、土匪的,土匪那邊有一塊肉,狗就去偷了,偷了以後,土匪就抓那隻狗起來,把四隻腳綁起來,把丟在一個洞裡面,這樣在洞裡受苦很久,一個和尚經過看到的了,就把那個繩子把解開,那狗就被放掉。放掉的時候,他又迴向給牠。現在來看,當時的和尚是舍利弗,舍利弗幫了他,也是有替他迴願。迴願從明天開始,就不需要投胎當狗,那個業障就斷掉了。有這樣一種說法嘛!所以,「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就這個地方,大家都有過去世,我們都不知道嘛,所以,佛怎麼講,還是心裡面有感覺嘛,有一點做個夢,或是怎麼樣,對不對?心裡會謹慎一點嘛,希望就是這樣迴向就對了。

然後呢,「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漏,是吧?那個是連在一起的意思,那今天講到這裡,還有兩句話漏掉了。藏文裡面有,那這裡有沒有?有一個就是生生世世常得出家,常得出家應該可以說是常得出家這四個字。可以變成一個,修行戒無垢無破無穿漏,也是其中之一,這樣很多的話那就應該是夠了。第二個發願為常得出家嘛,那就是我們的生生世世,生世的時候,永遠都是希望能夠來世都一定要當出家,不要當個在家眾。不得現見空性前當個出家的話,這個對修行上來講的話,非常的圓滿。會出家的話,其實以前受出家戒是個責任,就是由於這個責任,就不得不去受這個戒嘛。我們在家不要有這種責任,我們就亂搞嘛。所以龍樹菩薩講的,戒如大地,動物與不動物都是靠這個地,如是這樣,所有的功德都是靠這個戒。有了這個戒,所有(26:00)…的功德都有,沒有這個戒的話,那功德都沒辦法,所以出家人很重要。然後,第三個呢,出家的時候呢,修行戒嘛,那出家的時候,戒要清淨嘛,這個開始,常得出家,就是這樣。這裡漏掉了一個,修行戒無垢無破無穿漏,這樣的時候,西藏的科判可以過去了,勉強可以過得去啦。出家戒就是希望我為菩提修行時,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的時候,修行的戒律無垢、無破。什麼是垢呢?有煩惱事,有煩惱的心、動機心的所作所為,叫做有垢。無垢就是沒有那些。那無破呢,所有的出家戒,男眾有250,女眾有500多個嘛,每個戒條都不要破,這個叫做無破。無穿漏就是三輪執著的過也沒有,自己的信念,所有守戒的違背過犯也沒有,自己守戒的時候,也不對這個戒驕傲、傲慢,那就是別人破戒的時候,我們也不能輕視,這些叫做無穿漏,無穿漏就是包含這些,聽懂了嗎?

那就是有一天,當初有兩個28:13)……都是一樣的,誰也不輸誰,有一天到了一個(28:21)…,他們兩個都是互相非常不服氣嘛,嫉妒嘛,有一天…破戒了,就變成是,聽說…是破戒了

破戒就很難看嘛,這邊守戒守得很好嘛,他說他跟獅子說,啊!我們今天煮個好吃,大家來請客一下,為什麼呢,我們對手已經破戒了。有一個薩迦派的大師,聽到這個的時候,臉就綠了,他說你們認為呢?兩個誰罪業比較重,他説應該是開舞會那個罪業比較重,他自己守不了戒,是自己的貪、瞋、癡太多,沒有什麼害人的心態嘛。這個罪業更重,應該是替他要慈悲,對他更要顧他,不是這樣很高興嘛,人家做壞事妳也很高興,那你很賊嘛,所以他的罪業比較重,像這樣不可以喔!慈氏菩薩迴願文怎麼說?「所受止作品 無瑕最清淨 及無癡矜慢 圓滿戒律度」(29:43)戒是無垢淨,就是戒律清…淨,就是這個戒(29:47)…也不要,這樣戒波羅蜜圓滿,這個地方就講到這裡。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行戒,無垢無破無穿漏,這三個嘛,這個總共五個,今天就講到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